下岗女工之后的生活 从下岗女工到“安徽女蝎王”



前不久,原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率领有关人员视察了萧县华鑫特种动植物开发公司,对该公司经理、下岗女工曾秀云艰苦创业的精神赞赏不已。人们不禁要问:一位柔弱的下岗女工是如何克服困难,扬起风帆,成为享誉大江南北“女蝎王”的呢?    自砸铁饭碗 曾秀云是安徽省萧县杜楼镇王台村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医院上班。她勤奋努力,踏实认真,样样工作都走在前头。    1995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一本农业科技书里看到养蝎可致富,世界每年对蝎子的需求量是5000多吨,中国仅产蝎100多吨,市场缺口极大。作为医务人员的曾秀云知道,蝎子是举世公认的名贵药材,若能养殖蝎子,发展前途肯定光明。    当天晚上,她便对爱人说:“我想下岗。”爱人大吃一惊,愣了半晌才说:“你是疯了还是傻了,别人都在拼命保‘铁饭碗’,而你却自砸饭碗;下岗了,你能干什么呢?”“养蝎子!”曾秀云不慌不忙地说。丈夫知道妻子认准的事十八头牛也拉不回来,为慎重起见,他只能答应先考察一下市场再说。    次日,夫妻俩直奔中国著名的药都———安徽省亳州市药材市场进行考察,了解到养蝎子前景极为乐观。于是曾秀云回来后便向院里提出了下岗请求。    不打退堂鼓    万事开头难,蝎子还未买来,冷言冷语就扑面而来。    外人嘲笑说:“放弃医生不干,养蝎子,不是疯了,就是傻了。”    她的父亲说:“办企业,男人都不行,女人只是哄孩子的料。”    老祖父也眼泪汪汪地劝道:“明路不走趟暗河,弄不好就是死路一条呀。孩子,别干了,这时回头还不晚。”    但曾秀云并没有回头。说干就干,荒草自己锄,垃圾自己拉,蝎池自己建。手磨破了,包扎一下;肩磨肿了,垫上衣服继续干;没钱,借遍了所有亲戚;不懂技术,去河南、上山东求师学技。    蝎种进了家,她便开始了与蝎共舞的生活。她把孩子送到县城寄宿读书,自己索性住进了养蝎常为了掌握蝎子生活和生理特性,她经常深夜拿着手电筒到每个温室观察、记录,取得第一手资料。有一天,她突然发现很多蝎子行动懒散,肢体发黑,每天都死好多,有时一天竟死了200多条,她心痛极了。    祸不单行,3天后,又下起了大雨。由于院子地势低,雨水出不去越积越多,最后冲进了蝎房,一下子淹死了3000多条蝎子。为了抢救蝎子,她两天两夜没合眼,风吹雨淋,老病未好新病叠加,高烧不退直说胡话,但她仍然想着蝎子,不肯打退堂鼓。    成功与桂冠    后来,曾秀云到北京向养蝎专家请教,找到了症结,对蝎池进行改造后,降低了蝎子死亡率。在资金困难时,萧县妇联又资助了3万元。从此她鼓起了信心,刻苦钻研养殖技术,经千百次的摸索试验,发明了“人工养蝎巢格板”和“模拟自然养蝎池”,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给蝎子提供了“动植物复合性饲料□蜕皮素”的科学配方,找到了蝎子最适宜生长的旧墙土,发现了母蝎孕期的非固定性,为年产多胎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验证。    几年来她采劝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经营模式,滚动发展,现已拥有养殖户近万家,创社会效益过亿元。    曾秀云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党和政府也给了她极高的荣誉。她的企业被授予“安徽省名优农产品企业”、“宿州市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她个人被评为“优秀民营科技工作者”、“安徽省巾帼发明家”、“下岗再就业明星”、“扶贫状元”等光荣称号。    2001年7月,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省妇联为她在合肥市隆重召开了“专利、专著”新闻发布会,近百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后,她成了安徽省著名的“女蝎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8936.html

更多阅读

下岗再创业借贷 下岗回家创业 ‘女蝎王‘年入数百万

 主持人:财富新观念,创造新财富。今天在讲故事之前让您看看我手里面的这样东西。瞧瞧,这是什么?没错,这就是被称为五毒之首的蝎子。话说在安徽省萧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女蝎王叫曾秀云,养了几千条蝎子。可是,几年前的一天,当她走进蝎场的时

下岗女工之后的生活 从下岗女工到 保洁社老板

  今年46岁的下岗女工成淑贞现在是诚惠保洁社的老板。从下岗到今天做老板,她的经历在下岗再创业的上海人中颇具代表性。   1999年3月,成淑贞工作了20多年的大中华胶鞋四厂宣布倒闭。下岗回家的她怎么也想不通,当时每月只有318元

声明:《下岗女工之后的生活 从下岗女工到“安徽女蝎王”》为网友笔画不出思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