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浙江省上虞市的海边,在这个季节里,每天潮退之后,附近村庄里的村民就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这片泥滩上。
记者:“今天泥螺多不多?” 村民:“多今天泥螺多。” 记者:“给我看看什么样的是泥螺,拿出来,拿出来我看看,哦,挺大的。” 泥螺生长在海边的泥滩里,靠吃海泥中的微生物生长。在上虞,人们有吃泥螺的习惯,在一些沿海的村庄,泥螺成了他们每顿饭不可缺少的小菜。 村民 郑秋忠:“你吃你吃,这样吃,好吃的,好吃的不得了,就是把这个东西搞掉,懂不懂,像这个把这个搞掉,壳不要吃,壳扔掉。” 上世纪90年代,村里一些有生意头脑的人开始挑着担子到外地去走街串巷的卖泥螺,这种传统的叫卖方式一直延续到现在,郑秋忠就这样走街串巷的卖了20年泥螺。 村民 郑秋忠:“这个我跟你讲这个价格是18元。”顾客:“1斤半,给我称1斤半。” 村民 郑秋忠:“给你称2斤好了。” 顾客:“好,2斤,称好啊,老板大方一点。” 村民 郑秋忠:“你这一共是36元。” 郑秋忠所在的这个村叫前庄村,前庄村紧靠着海边,这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吃泥螺,也有一手腌制泥螺的好手艺,现在村里仍然有十几户,用这种传统的方式卖泥螺。 村民 郑秋忠:“上海,那边温州,我们浙江温州,温州附近全都吃这个东西。我现在是40多岁了,我搞了20几年,我们这是老传统,我爷爷就是做这个生意的。” 正是这些人的不懈努力,宁波、温州、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渐渐有了吃泥螺的习惯,这时候传统的加工方式和沿街叫卖,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进入2000年村里就陆续的有人开起了泥螺加工厂,加工厂里生产的泥螺是装在玻璃瓶子里,像罐头一样在超市里销售的。2002年本来在外地做生意的王建龙也回到村里。也开起了一家泥螺加工厂。
泥螺加工企业负责人 王建龙:“我以前也是在宁波做生意的,本来就是我这里买了一个厂子,买了一个厂就这里加工泥螺。”
为了确保泥螺的质量,在用盐腌制好的咸泥螺里加黄酒是最关键的一步。 记者:“这里面是什么?这个坛子里面?” 泥螺加工企业负责人 王建龙:“这是黄酒。” 记者:“黄酒是吧,这黄酒有什么用啊?” 泥螺加工企业负责人:“这个黄酒是泥螺里的调料,这个酒放在泥螺里面质量要好一点,它放上一年多没问题的,还有呢,它吃下去的口味不一样的,口味很好的。” 记者:“这个泥螺吃了以后不会坏肚子吧?” 泥螺加工企业负责人 王建龙:“不会,放了这个老酒的话是肯定不会坏肚子的。” 王建龙的工厂每年从4月份开始加工泥螺,一年的生产期内就需要4万公斤泥螺作为原料。在上虞市就有4个规模和王建龙的厂子一样的泥螺加工厂,再加上一些村民的家庭作坊,到2003年整个上虞市每年就能加工泥螺20万公斤。而上虞的海涂面积只有十几万亩,每年只有3月到5月是产泥螺的季节,仅仅两个月的生产远按不能满足本地加工的需求。 泥螺加工企业负责人:“他们有的泥螺,外地拉回来都要放到我的冷库里,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我自己抓泥螺也有工人出去的,比如我们这的工人去个两三个人到那边去收购。” 从2003年起,王建龙的加工厂就已经开始从外地收购泥螺了,而与此同时很多上虞人开始在外地寻找发展的空间,宁波因为地理位置和上虞很进,滩涂面积也大,当地人就近在宁波承包滩涂,宁波的水产市场也成了他们主要的销售地,在宁波的水产市场里,泥螺生意已经被上虞人垄断了。 宁波新基干水产市场管理员 王瑞花:“我们这个市场做泥螺生意的人大多数都是上虞人,大概20户左右都是从上虞那边来的。” 近几年来泥螺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尤其是一些南方城市对泥螺的需求量一年比一年大,周边的滩涂已经远远满足不了泥螺生产的需求,到外地承包滩涂的上虞人越来越多,并且越走越远。2004年,上虞市前庄村的阮信祥,就一口气跑到了辽宁。 记者:“那你当初为什么要想到承包辽宁那边的一个海滩呢?” 滩涂承包人 阮信祥:“那个海滩泥螺大,这边不够,还有像我们本地的泥螺,从3月份开始到5月份没有了,数量供应不够。那边滩上捡起来,我们捡一天,譬如讲一个滩,我们捡一天,最起码都要捡起我们那个塑料桶,最起码都要五六百桶。” 记者:“在那边你承包了多少海滩啊?” 滩涂承包人 阮信祥:“我那边承包了有8万亩。” 北方人向来都没有吃泥螺的习惯,可是在辽宁的泥滩上却长满了泥螺,刚到辽宁的时候甚至连承包费用都不用交,这样难得的资源,是阮信祥不远万里去辽宁承包海滩的一个重要原因。 滩涂承包人 阮信祥:“辽宁以前我们去的时候,他们都不会吃,这个东西叫什么他们也不知道,有的地方他们不敢吃,到现在还不敢吃。现在都有人管理,这个滩涂都要交钱的,以前都不要交钱的,以前乱七八糟都可以随便抓。”辽宁虽然资源丰富,但是却没有市场,泥螺的主要消费地区还是浙江,上海一带。可是鲜泥螺的保存期非常短,如果把从辽宁捕捞到的泥螺运到南方,那么大部分泥螺可能就会坏掉,在东北承包滩涂的阮信祥想出了这样的办法。
滩涂承包人 阮信祥:“那边加工不要厂子的,老百姓一捡起来经过吐沙,吐沙吐好以后,我们自己家都是小桶带过去,那个加工加好以后是半成品,半成品,都是一桶一桶的,到了厂里以后再加工。” 记者:“那你们是把半成品运回来?” 滩涂承包人 阮信祥:“对,对。” 在前庄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都像阮信祥一样在外地承包了滩涂。他们有的在山东,有的在江苏,有的在福建。 记者:“这是那块运回来的泥螺?” 承包户:“山东运过来的。” 记者:“什么时候运过来的?” 承包户:“凌晨两点钟。” 记者:“他们现在在山东承包了多少滩涂养泥螺?” 承包户:“滩涂一般都在3000亩左右。” 记者:“3000亩滩涂需要多少承包费用?” 承包户:“一般都在百八十万。” 记者:“那一年百八十万的承包费用能赚回来吗?” 承包户:“那当然赚得回来了。” 记者:“那你们这销往什么地方?” 承包户:“销往就在宁波附近。” 记者:“在宁波附近就能销完吗?” 承包户:“宁波杭州绍兴一带吧。” 现在上虞市前庄村的村民们已经不仅仅是在宁波的水产市场里摆摊位卖泥螺了,有20多户村民已经在宁波开了泥螺加工厂。 泥螺加工企业负责人 金潮龙:“因为上虞的滩涂比较小,然后我们在上虞做泥螺这一块的人特别多,所以我们就搬出来,搬出来现在在宁波发展。我们在这里发展的话有更广阔的前景,因为现在我们有五六家企业在这里做,现在可以说做得很成功。” 上虞人的泥螺加工厂不仅开到了宁波,还在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办了起来。仅前庄村就有180多人在外地承包滩涂,20多人在外地开了加工厂。每年能加工泥螺50万公斤,现在上虞的泥螺已经占到了全国80%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