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论“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



     乾隆在位六十年间,文治武功俱臻高峰,自称“十全老人”。

  或许正是因为“十全”,这位皇帝也留下不太传统的行为痕迹。譬如他每次南巡绘制的地图,堪称现代版“旅游攻略”;他喜欢随时做笔记,《富春山居图》就“悲剧性”地被题跋了30多处;他一生热爱文艺写过四万多首诗,可惜没有一首为后代传诵;他还喜欢在画中将自己Cosplay(角色扮演)成菩萨、文人、采药师等模样;除了虚拟角色扮演外,他在生活中也扮演着诗人、画家、收藏家、鉴赏家、园林设计主导者、博物馆馆长等多重角色……

 乾隆:论“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
  由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主办的“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展出,展览以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为主轴,借由200件文物,呈现出一个既不局限于正史记载也不同于电视剧瞎编的充满趣味的“文艺青年”弘历。其中45件藏品借自北京故宫。

  借展珍藏在北京也难得一见

  这是两岸故宫第四次合作展览,到台北参加开幕式的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两岸的文物合展从康熙、雍正到本次的乾隆特展,使得清朝的文物系列更为完整。

  本次由北京故宫借出的45件藏品包括英国18世纪铜镀金仙鹤驮亭式表、《高宗清人画弘历是一是二图轴》、乾隆皇子时期书法习作《摹王羲之之乐毅论》等名品。单霁翔称,这些宝贝就算是在北京故宫,平时也很难见到。

  其实过去十年间,国内外以乾隆为主题的展览已有过五展,其中就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因此如何策划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乾隆展令人颇费思量。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经过两年的努力,策展团队最终从乾隆说过的话、写下的诗文及留下的各种文字痕迹中,辑成“清高宗乾隆皇帝艺文活动年表”,由此定格艺术品味成为展览的主轴。

  展览共分三单元,第一单元“品味养成”旨在探究皇祖、皇父、帝师对乾隆皇帝的启迪,以及词臣、画师、能工巧匠与丰富典藏的环境对他艺术品味的影响;第二单元“鉴藏制作”主要呈现乾隆皇帝大规模且有系统地整理清宫典藏,并对文物进行品评分级,直接指导当朝制造式样,影响及于清宫内外艺术风格;第三单元“生活艺术”主要呈现清高宗长达一甲子主宰天下,经历六次南巡、开疆拓土、西风东渐、万国来朝等变迁后,将人生阅历转化为独特多元的艺术品味,并实践于生活情趣中。

  “双向”借展尚存疑

  “应该这么讲,全世界最有资格办乾隆展的就是台北‘故宫’和北京故宫,两个故宫收藏的文物各有特色。”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副处长余佩瑾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但因为各种原因,有些文物还是未能成功从北京故宫借出,“比如《平安春信图》,这张画表现的是雍正要传位给乾隆的一个明显象征;比如《清人画弘历是一是二图轴》,我们原本想借最好的养心殿版本,但未能成功。”

  对于向来备受关注的台北“故宫”展品出借大陆的问题,冯明珠回应称,不久前已经向中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了台北“故宫”饕餮纹商标的注册,目前正在等待答复,“到时如果能用我们的商标,出借也更有希望。”而余佩瑾则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台北“故宫”展品借至北京尚不成熟的原因是,台湾方面规定,台北“故宫”展品借出岛外一定要取得司法免扣押权,“如果可以实现,我们一定会去北京展览。”

  单霁翔则表示,博物馆应是文化绿洲之地,台北“故宫”文物到大陆展出其实在大陆已有保障。不过他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指出本次衍伸的“乾隆潮·新媒体艺术展”也相当具有艺术价值,倒是可以借由2015年北京故宫建院90周年契机率先登陆北京。

  扮菩萨确是乾隆创举

  特展开展一个多月以来,吸引览客如潮。有观众称,自己爆笑着看完全程。乾隆的艺术品味到底怪不怪?他为何热衷做笔记与画地图?清代皇帝是否都有变装癖好?他到底是否如电视剧描绘的那样,“忙于后宫事务”?

  时代周报记者专访了余佩瑾博士。余佩瑾近年来主要从事清朝宫廷文化和南宋官窑研究,她即将于大英博物馆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交流计划,研究该馆及欧洲地区与郎世宁有关的清代宫廷陶瓷、画珐琅及18世纪钟表等收藏,以完成“郎世宁与瓷器”研究。

  时代周报:乾隆为什么喜欢在画中Cosplay成各个朝代各种身份的人?

  余佩瑾:其实“角色扮演”并不是乾隆首创,他的爷爷康熙和父亲雍正也玩Cosplay,雍正曾在画中把自己扮成一个法国人,戴上假发在打老虎;明代也有一些,但多数与政务相关,因为从皇帝角度来看,把自己变装画进画中有等同于宣传自己、展现政治形象的效果。只是乾隆Cosplay得特别多,一是因为他活得久,二是因为他实在太向往宫外的文人生活。

  乾隆的Cosplay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他对于画中世界向往,譬如清朝画家冷枚的《赏月图》深得乾隆心,他便命画师重新临摹,再将自己放入画中取代主要人物,手持如意坐在树根椅上赏月,取名《高宗观月图》;又譬如明代画作《雪夜读书》,乾隆更是亲自临摹后命画师将他画入其中,虚拟体验一回文人在雪夜茅房寒窗苦读。另一种Cosplay是虽然模仿前人画作布局与风格,但画中主要人物及其周遭场景都变成乾隆和他的真实生活。譬如本次借展的《清人画弘历是一是二图轴》虽是改自宋人画作,但乾隆身边的家具和人物都是当下真实的。所以与其说是变装模仿,不如说是他对于理想文人生活的憧憬。

  时代周报:还有一张仿明代丁云鹏《扫象图》的《高宗洗象图》,乾隆居然扮成了菩萨。

  余佩瑾:哈,他扮菩萨也不只是这一次,进贡给他的很多唐卡作品中就有他不少菩萨扮相。扮菩萨确实是乾隆的创举,像雍正顶多也就扮过高僧而已,从未扮过菩萨。另外,据说这幅画是西洋画师所作,这主要是因为乾隆比前辈面对更加异国文化多元的时代,用肖像画去贴近不同宗教和西方世界,是传达和接纳邻国和异族,缔造美好关系的一种策略。

  时代周报:慈禧也很喜欢把自己Cosplay成观音的模样?

  余佩瑾:慈禧有一部分的作为就是学乾隆的,并且乾隆的影响从慈禧一直到清末民初。当时袁世凯即位称帝,想要烧陶瓷;他知道最好的陶瓷是北宋汝窑,但忌讳北宋是一个亡国象征,也想创造康雍乾一样的盛世,于是最后便效仿乾隆烧珐琅彩。

  乾隆傍晚必看一小时文物

  时代周报:是不是因为乾隆的文物藏品特别多,所以能够做成这样一个有趣味性和接近性的展览,如果做康熙或雍正呢?

  余佩瑾:我觉得是可以的。譬如2006年我们做“康熙大帝和太阳王路易十四”特展也很有趣。因为康熙和乾隆本身关心的重点可能不一样,所以这次乾隆展主要谈艺术品味,从一个帝王的角度去探讨,人是天生就有艺术品味还是经过后天养成的。

  时代周报:乾隆从小就喜欢艺术吗?

  余佩瑾:他是真的喜欢。在他还没登基之前,就常跟画家有往来,譬如唐岱。有学者研究过,每天下午五点到六点是乾隆研究文物的专属时间。我们这样(在台北“故宫”工作)的人,也不见得每天都会去看文物呢。所以我相信,每天的训练会让他累积很多知识,然后转换成独特的艺术品味。

  时代周报:谁对乾隆的影响最大?

  余佩瑾:爷爷康熙对他的教育是最大的;董邦达、郎世宁这些常常随其左右的画师和工匠也对他有一定影响;另外还有西洋传教士直接促使他在圆明园盖过一批西洋楼。乾隆的老师蔡世远对他影响也很大,他曾写过一篇《三希堂记》,当中便提到他的书房“三希堂”就是效仿老师的书房“二希堂”而建,从中也表达出要超越老师的想法。

  时代周报:你会认为乾隆的艺术品味有点怪吗?

  余佩瑾:我个人觉得乾隆满有品味的,先不说器物的历史,首先他喜欢比较精致的东西。譬如御制瓷器那么多,乾隆最喜欢青瓷,素雅且烧得最好。只是有时候,他作为一个帝王,需要展示多元兼容并包,所以把各式各样的展品摆在一起。但我相信他有属于自己个人的爱好。

  时代周报:乾隆自身的艺术水准如何?这次特展老是调侃他,说他的字画粗糙笨拙。

  余佩瑾:你看他从小练字,还是有经过努力。虽然跟大书法家有差距,但已经不错了。

  乾隆南巡之地,后来都成了旅游景点

  时代周报:在位时间长,南巡次数多,所以现在电视剧最爱拿乾隆做文章,也是合理的吧?

  余佩瑾:乾隆心目中的偶像是爷爷,爷爷做过的事他都要做一遍,但是又不敢贸然超过爷爷。合不合理要看怎么编,但稗官野史中关于乾隆本身身世就有很多种说法和演绎。回归到历史,乾隆真的很重视南巡。他在乾隆49年时曾写道,回顾自己在位最重要的两件事,一件是西师(西边打仗),一件就是南巡。南方一直是人文鼎盛之地,乾隆是从北方来的异族,又那么爱好文艺,当然要汲取南方文化,笼络南方文人。

  时代周报:他南巡时还干过一件让现代人很亲切的事,就是去的时候画规划图,回来的时候画线路图,编纂成《南巡纪程图》、《南巡盛典》等,真的很像旅游攻略。

  余佩瑾:对,从现代人角度看完全是旅游攻略,这是我们策展时就想到的,如何让文物与时代脉动相关联。当然,作为一个皇帝,出巡需要规划是很合理的;至于回宫后,那是因为乾隆是一个很喜欢记录自己所走过痕迹的人,他觉得每一段旅行自己都能学到很多东西。当然更有趣的是,乾隆南巡所经之地,后来也变成当时人们的旅游景点。

  时代周报:他还喜欢随身携带古画去实地对照着看?

  余佩瑾:他就是想要看看古人画得到底像不像,那个时代没有电视电脑,一个皇帝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自己强大的好奇心。更好玩的是,一旦古人画得像画得好,他就马上要题字,比如《富春山居图》就被题跋了30多首诗,有的还直接题在画心。反正他大概觉得文物都是属于他的,可以随手做笔记。康熙和雍正也会题跋,但不会那么多。最简单的解释是,乾隆真的非常喜爱;另一个理由是,他认为这些传承下来的文物,可以通过他来展现文明。他曾经在御制文里提到,自己希望能够吸收古代文明,然后创造另一种超越前人的文明。

  时代周报:除题跋前人作品外,乾隆还有“山寨”嫌疑。展览中有一件剔红双层牡丹纹圆盘,同时刻有“大清乾隆仿古”和“大明永乐年制”款识,乾隆为何会有这种据为己朝的“贪念”?

  余佩瑾:其实这不只是乾隆个人行为,宣德就常常这么做。他大概是真的觉得永乐年代的瓷器很漂亮,就学宣德将永乐的款换成自己的款;这在他的御制诗中有说明。

  时代周报:乾隆若放在今天也算是个文艺青年。过去也有一些帝王热爱文艺,但大多数如李煜和宋徽宗往往因此荒废政事。乾隆为何可以兼顾呢?

  余佩瑾:因为他立志当全能皇帝啊,你看他的《十全老人之宝说》就知道,这也是我们本次策展以此命名的原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4971.html

更多阅读

分享:一个制片人的自我修养50条

人生何处不策划,智力才是生产力。空头理论咱不搞,实践方能出真知。保证全是干货,绝非闭门造车。看了就有感悟,用了就有效果。(一) 【电影制片人的自我修养】电影运作的不专业,就是对观众的最大不尊重——观众想看的电影你没让他看到

冷水:论雷锋精神的实质

  冷水:论雷锋精神的实质  1、序言  在中国大陆,雷锋这个名字绝对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每一个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国人,就一定知道雷锋。可以说,雷锋是中国二十世纪最有知名度的人物之一。如果要选编一份中国二十世纪的知名人

行政行为效力2: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行政行为对任何人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有效而予以尊重的法律效力即公定力。公定力并非源于行政主体的自我确信、法律关系的稳定性或既得权利的保护,而源于包括相对人在内的社会对行政主

声明:《乾隆:论“文艺青年”的自我修养》为网友舞霓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