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西省出版集团上市,改制、重组、上市,一步完成。我记得当时辅导我们上市的证券财务顾问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江西出版集团由原始社会一步跨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了。上市带来了重大变化。首先是制度的创新。沿着这样一个制度创新的思路,所有都是按这个思维方式来走的,包括在管理制度上的创新,会按照一个现代上市企业的要求去做。 第二是业态上的创新。除了原来的、以图书出版为主的传统主业,我们也在向影视生产、移动互联网、艺术品经营、资本投资、国际贸易特别是传统报刊版这一块进一步迈进。在人才这一块,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手段:禁止各个出版社搞编辑的个人承包;每年投入用于编辑人才初始成长的专项资金达1000万。这样,各出版社编辑拥有本科学历的培养三年、研究生学历的培养两年、博士生学历的培养一年,他们的基础工资按照略高于国务院的标准,由我们来发。这是因为编辑人才的成长有一个规律,即在考核的要求下,新人往往创造不了价值,这就造成出版社不愿意进新人的情况。然而,企业是要基业常青的,否则就算五年可以过去,五十年就可能就过不去,所以我们要对人才进行优化。 另外,公司还成立了一个3000万元的“出版物种子库”专项资金,这个项目能够令一本书变成一套书,我们会用3000万做牵引,补贴作者的稿酬。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传统出版这一块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版社由4000种出书规模达到了9000多种,销售净收入也由6个多亿上升到了10个多亿,今年还有20%的增长。 报刊方面,我们的其中一份报纸叫《江西晨报》,这是一份时政类报纸,定位比较高端。我们在做这份报纸的时候,把内容做到了极致。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信、微博,《江西晨报》就有可能变成五六十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微博账户,形成新的影响力,我们再把这份影响力、公信力、传播力转化为一个新的综合资源,整合整个市场。现在,《江西晨报》在同城占到第二,影响比较大。它在2010年10月份正式改版上市,总投资2个多亿,今年大概可以持平。 这些项目都需要大量资金。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公司上市的时候有一个资本交易,当时的大股东用8500万把原来的资产卖出去。后来公司又追加了5000万的注册资本金。另外,今年我们向投资者募了一个亿,完成了整个交易。 总体而言,我认为所有企业都是由创意者、消费者、推广者和生产者组成的——不管是文化产品还是报刊。企业打造的核心竞争力是看谁对谁有整合能力,创意可以把另外三者整合掉,推广也可以把另外三者整合掉。当然,如果是消费整合另外三者,就是一个数据库。像马化腾的微信,他什么都没有做,就是用消费者整合了创意、推广、生产。生产者则是通过资本的力量,整合前三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