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背景下的传媒变革,有四个主体正在发生很重要的变化: 第一,行业的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整个行业背景都在发生变化。我们过去的传媒是做管道的,无论是报纸的发行量,电视台的收视率,他们的受众群都是管道。读者从机场下来,经过走廊桥或者出行通道,把他们争取到以后,就在上面卖广告,我们需要把广告贴在这些管道旁边。互联网进来以后,管道被打破了,变成了一个平台;而移动互联网来了以后,我觉得就变成了广场,有广场效应。广场效应有什么特点呢?就是谁喊得响、谁会喊,就有人听。
![是日救星 投资者是行业革命的“救星”](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9393422959427.jpeg)
第二,法人的变化。当原来的市场发生变化后,传统媒体的变化从现阶段来说还是非常初级,传媒人里面,不见得有很多人会喊。很多传媒人过去只会做广告,到传统互联网就只会做平台,到移动互联网的时候,整个自媒体都是广场,这个时候对传媒人的变革是非常实质性的。现在的传媒企业似乎不知道自己在广场上说什么话能够吸引别人、做什么事能够回到曾经拥有过的影响力。 第三个变化是媒体人。一个阶段以来,广州本地媒体人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时期,而且这种局面可能还在扩大。传媒人最大的变化是,他们过去自诩是时代或者历史的记录者,是靠记录来谋生的。而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还需要记录吗?它自动生成了历史,不需要记录。这对于传媒人来说非常困惑,包括我自己。传媒人面对这么剧烈的变化,在没有想清楚的时候,我认为应该尽可能少着急地冲到潮头上。对于行业中的大多数记者来说,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沉寂,重新找回自身可以扮演的角色。 第四个变化是投资者。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了文化创新,无论是体制创新还是经营创新,这个行业都需要投资者。当一个行业面临自身革命的时候,就会发现只有投资者才是“救星”。如果这个行业没有真正的投资者出现,就很难有辉煌的未来。很多著名的互联网大佬早期都是因为有资本、有投资者,而且是那种可以不计后果和损失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