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作为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在职场混得多的时候,他管理能力强,经营能力弱。
障碍七:社会性强,缩手缩脚社会属性是相对于自然属性来讲的,自然属性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动物本能,社会属性是人作为社会群体组织中的一员在后天成长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技能、意识、观念、信仰等等。目前我国的创业机制还不成熟,于是社会属性越高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反而越容易被束住手脚,不能放手做事;而且他们同时还要过多考虑值与不值得问题,认为不赚够一定的数量就是赔的。过多地考虑机会成本也制约了创业冲动,加大了创业成本。自我心理设限,约束太多以后,思前想后不敢创业了。干事情不能全身心的投入。
而那些原发创业者,根本不考虑值与不值的问题,因为对他来说机会成本是零,干什么都一样,只要赚钱,赚多少都是赚。另外,原发创业者在创业时社会属性也相对低,正所谓“无知者无畏”,因此能一猛子扎下去,反而捞到了第一桶金。
障碍八:见多识广,无所适从
由于高级职业经理人长期在规模企业工作,而且直接接触企业最前沿的经营实战工作,善于大兵团作战,大处着眼,高处入手,可谓见多识广,出手不凡。在其创业时,往往也会沿袭原有的做法。但结果是,面对满眼都是赚钱的机会,他们就是抓不住,始终找不到切入点,徒然着急。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初创企业的资金规模不够,甚至根本没有系统平台,没有成熟的配套作战团队,没有稳定的客户基础,企业没有运营惯性轨道,没有外部环境配套支持,在此情况下,还采用成熟企业的操作思路和手法是绝对不行的。所以,高级职业经理人在自己创业初期,通常总爱回忆过去运营大资金和大团队的豪气,感觉自己就像困在笼子里的一只老虎,有劲儿使不上。
障碍九:赢得起、输不起
职业经理人后发创业时,也许工作十年或二十年了,与社会的关系程度高,从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比如有家庭,一旦创业,不但你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整个家庭都得跟着你改变,然后你上有老,下有小,你还有社会很多跟你关联的人,你一旦创业失败影响面太大,你失败的话,最后造成社会波及面很大,你只能成,所以叫赢得起,输不起。作为经理人后发创业,尽管是职场精英,关系广泛,但是经理人的资源都在人脉链上,不在资金链上,输了缺乏资金的输血,所以周围的人脉关系干着急,使不上劲,所以,只能赢得起,而输不起。而作为原发创业者,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也输得起(本来什么就没有),我输了从头再来,因为输的成本几乎是零。
障碍十:试错的成本高
创业就是一场试错,未来的风险都是不确定的,原发创业者也是一个一个在试错,其实每一个创业成功人士与其说他多么高瞻远瞩,发现了什么机会,不如说他是在不断地试错,只是试错的次数多少而已。他不知道哪个对,但是他可以试,这个不行,换一个,在不断的试错中总会找到成功的机会。作为后发创业的人,其实也是在试错,而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后发创业的,试错的时候成本高,越成功的人试错的成本越高,太高的话,一旦失败心情受挫,名誉受损,社会波及面比较大;同时时间也不允许经理人有更多的试错机会,毕竟人生短暂,经理人毕竟年龄偏长。
障碍十一:角色错位,利益失衡
这个问题一般不注意,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职业化习惯是其角色定位定型,即他在企业日常运营中会考虑两个方面的利益,既考虑老板的利益又要考虑员工的利益,就像一场排球赛,他就是中间一个裁判,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职业经理人长期的职业习惯,在老板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博弈当中,取得了一种动态平衡,于是企业组织是健康的,能够在平衡中发展。但是高级职业经理人把自己的这种职业习惯带到了创业现场,而他还是在裁判位置,在排球场的中间线,尽管自己投了资,朋友投了资,或者搞到了风险资本,但是这场球赛当中只在半个场地举行,没有老板,只有员工,员工的利益一拉他就跑到员工这边去,就是没有人替老板,替投资人说话,尽管他是老板,但是他的角色还是职业经理人。最后他跑到员工的半场,在半场中间当裁判,这个企业组织利益不平衡,是失衡的,是不健康的,这个组织肯定无法前进,车不平衡要翻车,船不平衡要翻船。这就是职业经理人在后发创业时角色定位错误导致创业失败。
障碍十二:缺乏必要的创业教育
目前是市场化的初起阶段,尽管很多人想创业,但整个社会还缺少创业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教育。原发创业者可能有很多创过业的人来跟你讲创业,但是职业经理人在后发创业的时候很少有创业家来指导,因为经理人大多都认为自己比老板高明,他也不会听老板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很少人把这些案例实质的全面的东西总结出来,即使有人总结,也是支离破碎,甚至是片面的错误的东西,即成功和失败的归因都是错误的,大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创业就想造船需要必备的造船知识、工具和技能。
障碍十三:创业环境的恶化
我几乎每天都会见到创业失败归来的英雄,创过业,失败了也是英雄,我和这些英雄们聊天,分享他们创业的故事,大多都谈到创业环境问题。
前几天,看了一本叫《创业邦》的杂志,介绍了美国创业失败的情况:美国每年有4000万家新企业诞生,其中35万家能够破壳成长,概率是千分之八点七五,最后能站住脚跟的只有4万家左右,也就是说能够存活下来的只有千分之一。用我的观点表述是每年新诞生的企业,能够活过婴儿期进入成长期的企业不到百分之一,能够进入成熟期的只有千分之一,就是这千分之一的企业为美国提供着新的就业岗位。这是在美国,如果在目前的中国,创业机会肯定比美国多,但创业环境恶化,企业的生态环境要比美国差得多,也就是说每年新生的企业能够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的概率要比美国低多了,绝大部分企业都胎死腹中,或者死在襁褓中,死在刚刚萌芽的道路上,只有极少数企业,概率接近于零的民营企业才能够活下来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在这种为生存而战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活下来的民营企业纯粹是幸运,是万幸。创业老板们只是憧憬着发财或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开始了创业,但走下来后发现那发财的道路和事业的征程是那么的异常艰辛,甚至不合法或者违法。这是环境的使然,客观环境的恶化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形成挤压,一年减少135万个体户,数十万家民营企业,这种情况下就业岗位从何而来。
客观上说,目前中央及各级政府鼓励创业的创业政策是好的,是积极的,是前所未有的支持人们创业的,但整体的创业环境是差的。
原因是什么呢?
目前中国客观上已经进入资本时代,其他许多方面还停留在非资本时代或非万全资本时代。资本带着原罪来到了当今中国社会,作为创业的民营企业无论怎么干都可能携带着原罪。
而解析造成企业生态环境恶化因素就太多了,要分解的话可以分解很多表层的东西,但要高度规纳起来,就是人心,是人心共振的结果,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人们固有的传统惯性意识陡然之间面对汹涌而来的庞然资本大物不知该如何是好,从而引起全社会几乎各个层面上的人们心理上的恐惧和焦躁,多种复杂的矛盾心绪纵横波交织在一起,带来人们思想的地震,多层面立体的地震。
每个人的主观愿望也许都是好的,但好的愿望不一定有好的客观结果,也许正是这好的愿望合成了复杂恶劣的创业环境和民营企业的生态环境,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能慢慢地适应和改变。相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复杂恶劣的民营企业生态环境也许正是中华民族崛起过程中必须付出的成本,是大国崛起的道路上的风和雨,风雨过后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光彩与明媚,前提是我们几代中华儿女持续的艰辛付出和智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