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瞒天过海
说到“瞒天过海”这招,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欧典企业可谓是将之在宣传策略上用到了极致。
正如各大媒体上报道的,欧典企业提供的宣传单上写着“德国欧典企业创建于1903年”,在欧洲拥有1个研发中心、5个生产基地。但据调查,欧典德国总部根本不存在,德国当地政府部门也没有欧典的登记资料……
这样一个号称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源自德国的著名品牌地板一夜之间轰然倒地,让一直深受品牌效应影响的消费者一时间找不到方向。正如欧典的一位销售人员解释的时候所说的“欧典并无质量问题,就是宣传得过了。”但是这样的理由能够说服消费者吗?心中的“百年欧典”到头来却是八年的欺骗,难道欧典企业就是这样对待消费者对品牌建立起来的信任度的吗?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最终名誉扫地,也便是这“瞒天过海”的下场。
第二招:欲擒故纵
家装价格应该算是我们普通消费者较为关心的一方面,各家装品种繁多,价格的名目也常让人眼花缭乱。在某些无良装修公司中就存在一种“先抑后扬,欲擒故纵”的说法,即是在广告里以低价吸引消费者签约,而签约后,被省去的装修项目浮出水面,被“优惠掉”的价格以混淆材料品牌、等级,施工阶段以次充好等偷工减料的招数重新又赚了回来。
以南京一位张先生的经历为例。张先生与某公司签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公司承诺如果和该公司签约的话,该公司会根据客户的签约额赠送一定比例的主材。但是,张先生装修完之后发现,自己和这家公司签约的合同款总额减去该公司赠送的主材实际上比自己邻居同类户型房子装修的造价还高。实际上自己三万多元的造价比邻居多支付了一千多元。而知情人士指出,该公司实际上是把价格提高以后才做的,所以对方送了主材自己反而多花了钱。像这种“欲擒故纵”的价格把戏,着实让人头疼。
第三招:金蝉脱壳
今年,国内众多媒体都报道了,分布于很多城市的迪克斯分公司在收了客户巨额押金之后,便“人间蒸发”。
据武汉的龚女士介绍,2006年7月底,她向迪克斯武汉公司交了3.8万元装修款。施工没几天,就突然停工了。与此同时,上当的还有负责为龚女士施工的刘先生。8月初,刘先生交了1万元押金加盟该公司,公司要求刘先生为业主垫付2.1万元材料费。可当刘先生8月23日下午到公司催款时,却发现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诚信为本是我们社会最基本的立足点,然而依然有人以卑劣的手段欺诈消费者,道德的沦丧是无法用金钱填补的。家装市场中的“金蝉脱壳”,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第四招:偷梁换柱
家住上海市闸北区的朱先生,2006年3月23日向上海市装饰装修行业协会投诉某装潢公司,其中包括很多建材发生的问题,比如:地板铺设不到一个月便开裂、退色;天花板白色涂料脱落,形成铁锈斑点;下水管安装不正确,导致卫生间臭气熏天;三个排气管,只有一个有钢罩;拼花砖空鼓。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与装饰材料以次充好、偷工减料有关。“偷天换日”是次品与良品的置换,也是黑心与良心的置换。
第五招:无中生有
近日,在清远市直某机关工作的李先生投诉说,今年1月份,他在新城区购买了一套房子。为装修,李先生与某公司签订了4万元的装修合同(包工部分包料)。在结算工程款时,装修公司声称按消费者的意见增加了工程量,要求增收50%的工程款(2万元)。
正如李先生所遇到的问题一样,签订家装合同时,很多装修公司虽然启用了官方提供的示范文本合同,但大都将不利于公司的条款替换后重新复印,而这些被替换的条款很可能就是霸王条款。就是为了给后来的增项收费埋下“伏笔”,如合同中“按实际发生计算”等模糊条款,常使消费者吃哑巴亏。
第六招:浑水摸鱼
由于行业利润高,装修成为众人争夺的“蛋糕”。为了节约成本,一些装修公司可能会聘请无资质的装修队。据市消协工作人员透露,有的装修公司只是一间设计工作室,并没有施工资质,更谈不上有自己的施工队,一旦接到装修工程,就将工程发包出去,若出现层层发包的情况,施工队只有偷工减料,以次充好降低成本,施工质量自然无法保证。
一些装修公司接到订单后,往往会将一些工程转包给“游击队”,公司则收取全部装修费的30%-35%作为“管理费”。这样一来,公司只需在施工时派出监理,以减少管理成本;而这些没有资质的“游击队”,则通过偷工减料“浑水摸鱼”,以获得更多的利润。
除了善意的谎言以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欺骗都是最令人痛恨的行为之一。因为它不仅造成了对我们身心的伤害,还是一种对人智商和情感的愚弄。而今的家居装修市场就像是个戴着伪善面具的小丑,用尽各种障眼玄幻之术,使得消费者不明就里地对其言听计从。随着骗术的不断升级,我们不得不借双慧眼好好看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