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网络时代必懂的生存法则:公众风潮》
运作方式 假设我们现在要做一个网站,纳斯卡(NASCAR)赛车迷可以在这个网站上讨论赛事。也许你会把它分到“纳斯卡”和“讨论组”两个类别里,但也许其他人会定义成“论坛”和“粉丝现象”。这种松散、重叠的标签分类有时候被称为自由分类法,这个名称最初是由托马斯·范德沃尔提出的。15自由分类法汇聚了门外汉的集体智慧,而不是专家的意见。 标签现已成为分类的标准方式,很多网站里都融入了这个由用户驱动的信息分类系统。在第1章中提到的Digg就是一个典型的标签网站——给你喜欢的新闻贴上标签,这条新闻就会自动分类到它应该出现的频道里。现已是Yahoo!旗下的美味书签网站(del?icio?us)则更先进了。del?icio?us提供了简单易用的浏览器插件,你可以通过它收藏任何一个网站并且随意贴上标签。这些标签被保存在Yahoo!的服务器上,你不必把书签保存在自己的计算机里。(如果你允许公开的话)当别人查到这个网站的时候会看到你贴的标签,他们也会搜索到同一标签下的其他网站。类似的书签服务商StumbleUpon,已在2007年被eBay收购。 不难发现,标签在风潮中俯拾皆是。Flickr上可以对照片大贴标签,在WordPress这类博客工具上可以对文章贴标签,YouTube上可以对视频节目贴标签。很多其他网站也是一样,访问者可以加上他们自己的标签。 用户的参与方式 标签并不适合所有人——14%的韩国人使用标签,而世界其他地区的网民参与度较低(见表2?4)。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有必要密切关注这项活动,毕竟,那些定义和组织网络信息的人将决定这个世界的模样。 表2?4在线用户使用标签的百分比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 打标签7%2%9%10%6%14% 注:统计对象包括至少每月都使用标签的用户。 资料来源:2007Technographics surveys. 用户的交友方式
![柔道技术 第20节:第2章 柔道与风潮技术(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4481177972610.jpeg)
基于标签关联起来的关系很微妙。标签有助于搜索信息,还可以帮你屏蔽掉你不感兴趣的信息,而你只需对素材进行简单的定义。 标签定义是非常个性化的。假使你注意到某人已经在del?icio?us网站上给红裤棒球队的投球手柯特·史齐灵的个人博客贴上“名人博客”的标签,如果这个吸引了你,你也许希望知道她的“名人博客”标签下还有哪些人物。就算和贴标签的人素昧平生,你也可以在网上跟踪她的选择,了解她的兴趣爱好。 Del?icio?us的易用性很高。你可以很轻松地把那些收藏的网址及说明放到你自己的博客里。事实上,“这就是今天我读到、想到的东西。也许你会发现它很有趣。”你收藏的网页成为一种公开的自我展示,并且成了你关注的内容的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