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承包市场竞争形势严峻,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不惜到处拉关系、找门路,给一些骗子、掮客以可趁之机。由于工作关系,笔者也经常接触抱着一沓资料、口若悬河的工程“合作”者,如果纯属子乌虚有,也很容易识别,不会上当。但这类骗子往往了解内情,准备充分,手段花样翻新,让人真假难辨,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甚至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业老总也误入圈套,叫苦不迭。笔者就遇到了以下几种工程招标“陷阱”:
真项目 假招标
某自治区要修建一条矿山公路,总投资106亿元,自治区、市、县三级政府都把该项目作为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并由地方政府负责招商。南方一投资公司与政府签订了投资合同。但投资公司根本就没有实力融资,只是用政府提供的资料不停地进行工程招标,以达到收取资料费、投标保证金以及手续费等目的。然后在合同上设立种种借口和条件陷阱,当企业交纳了第一笔费用后,就落进圈套。一旦不交钱或满足不了苛刻条件,就造成建筑企业违约在先,已经花的钱再别想收回。
假项目 真招标
曾经有一些骗子打着“中国某某西北工程局”的旗号,在建筑市场上到处吹嘘承接了国内南水北调工程或者美国财团投资几亿美元的项目等。这些骗子以伪造的集团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到地方市场管理部门进行登记,由于地方部门把关不严,出具了一些真手续,变成了假戏真做的招标行为。甚至有的骗子花点钱,把项目招标公告放到地方网站上发布,使得建筑企业一时难以辨别真伪,交纳了所谓的资料费、手续费后,再无下文。
假项目 假业主 假招标
南方某城的几个人到处吹嘘他们是某国家领导人的亲属,伪造建设项目的全套批文、手续,引诱建筑企业进行所谓的考察。考察者到了“招标单位”,看到办公楼富丽堂皇,该单位部门机构齐全,就相信了项目的真实性。骗子这么做完全是为了骗取建筑企业的保证金、手续费。骗子们如愿以偿得到保证金、手续费或以公关花销的名义要到钱后,便溜之大吉、人去楼空。
真项目 真业主 假招标
北方某市要建一个某某文化城,立项报批手续齐全,工程地点和图纸俱全,只是工程招标单位却是“克隆的”,到处挂筹建指挥部的牌子,设立办事机构,不断向外发布招标信息,不停地与建筑企业商谈工程承包合同,在收取前期费用后,再以种种借口拖延公布招标结果。直到该工程的主体都快完工了,“招标单位”还在煞有介事地与建筑企业谈承包合同呢。
以上几种骗局,只是时下工程投标“陷阱”的冰山一角。分析一些企业上当的原因,除了经营压力大、找任务难等主观因素外,也与骗子的手段、技巧不断翻新有关。据笔者总结骗子们的新伎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钻法律空子。现在企业的经营人员都具有一定的防范意识,对明显的欺诈行为有一定戒心,但行骗设计新陷阱时,往往会研究人们的防范心理,也千方百计钻一些法律的空子,使骗局更具有欺骗性,即使遇到一些执法机关查处,由于情况复杂,是非更难断。
二是设计连环套。行骗者往往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法,在招标前摆出国家投资项目,不需要垫资,有工程预付款等优厚条件,抛出诱饵,待企业有了一定的信任后,才以收取少量资料费、手续费、投标保证金、开工典礼赞助等名义从企业骗钱,而企业为了追回以前的钱,只能顺着骗子的路走下去。待醒悟时,企业付出的点点滴滴累计下来已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是钻信息不畅的空子。对一些政府部门负责招标的项目,从公布信息到办完手续,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骗子恰恰利用这一时间差,利用招标信息发布延误的机会,编织一些“美丽的谎言”,特别是一些异地招标的项目,由于情况沟通不及时,待发觉是骗局为时已晚。
四是内外勾结设局。行骗者往往把招标单位的个别人通过利益诱惑拉下水,掌握内部情况、增加行骗资本,而行骗者往往打着招标单位的旗号索要费用。而招标单位明知有人用自己名义行骗也不闻不问。个别人甚至混水摸鱼,中饱私囊,以至一些建筑企业上当受骗、自认倒霉。
总之,建筑企业要避免被骗就要增强自身竞争力,走公开招投标渠道。对一些到处招摇撞骗的人,该报警就报警。这样,骗子也就没有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