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学习习惯化
——专访嘉德国际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郝聚民 不只是学,更重要的是问 《培训》:作为国内最早推广行动学习的专家之一,您如何理解行动学习? 郝聚民:无论是中国儒家的“学而时习之”,还是西方专注实用性研究的约翰·杜威等学者,都强调经验和行动对学习的价值。但是,真正把行动学习理解为一个学习与发展的过程,并提出明确操作手法的,是瑞文斯。 瑞文斯在行动学习上有很多独特的创造。比如,他最早提出了所谓“学习”的理念:真正深刻的学习,不只是学,更重要的是问。一方面,任何理论都是对现实世界某种程度的简化,这种简化可能会丧失本质,也可能是取其精华;另一方面,理论具有情境性,在一个新的情景中直接套用在另一个情境下总结的理论,成功几率非常低。所以,质疑和反思,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 瑞文斯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清楚地描述了行动学习的过程。他在大量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形成假设,再对假设进行验证。假设若成立,也就找到了问题解决的途径;若假设不成立,可以回过头来审视假设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假设。 《培训》:行动学习在中国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脉络? 郝聚民:行动学习传入中国是有渊源的。从最主要的路径来看,中组部、华润、中粮的探索和实践,构成了中国行动学习最主流的来源。 行动学习真正得以在国内广泛推广,华润集团和陈新华董事长功不可没。华润的行动学习发展先后形成了四条主线。第一条线是2001年,陈新华在华润的“第一把火”——高层培训。实际上,它是一种“类行动学习”模式,是基于组织当前真实的战略与管理层面的重大难题而展开的。在这个过程中,华润大量运用了团队研讨的模式,现场形成决策。 2003年,华润业务的逐步扩展,业绩导向的行动学习随即出现。这是第二条线。它的好处在于其强大的动员性,对于解决问题、文化转型、培养人才、提高团队效能都有很好的作用,成了贯穿华润文化的一种有效方式。并且,2006、2007年是华润推广行动学习最火的两年,同时在做的行动学习项目超过500个,参与人数达四五千人。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家企业的行动学习可以在规模上超越华润。 到了2008年,由于华润集团高层换届,领导力发展成为第三条线,可看作是华润行动学习的升级。期间,领导力发展被分为建立素质模型、监测评估系统和发展模型三个阶段,并打造了一系列人才发展项目。现在为人所知的60班、70班,都是当时设计的。 实际上,华润集团还有一条行动学习线:战略落地。就是用行动学习来研讨战略,通过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等实现战略落地。这种将行动学习和管理密切结合的模式,直接改变了华润集团的战略管控流程。 而宁高宁把华润的行动学习法带到中粮后,演变成了“团队学习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行动学习式研讨会,来解决重大的战略和管理问题。这个过程贯穿着中粮的转型与发展全过程,现在还在继续。 行动学习在中国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培训》:您怎么看国际上行动学习流派的分类问题?在中国,都有哪些流派?
郝聚民:行动学习在国际上确实有流派一说,但在中国,我不太倾向于用“流派”一词。原因在于,行动学习所谓的流派并不是实践中的划分,而是理论研究上的说法。在实践中,行动学习的界限并不明显(但在理论上确实有不同的源流)。 在国际学术上,行动学习的流派大致被划分为四大类(可对比参考《培训》杂志出版的《破解行动学习》)。第一种是自然学派,即学习是一个行动中的自然过程,并不需要特别的设计。GE的群策群力最能表现其特点,群策群力中并没有特别的学习环节,只用3~5天把问题解决,然后形成决策。它强调,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习会自然发生。 第二种流派就是瑞文斯的科学方法学派,最注重行动学习的过程,按照一个科学研究的逻辑和方法体系去开展。 第三种是基于困惑而建立学习圈的体验式学习学派。它讲求在行动中总结经验,将经验提炼成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重点在于边做边反思。其实,体验式学习与科学方法学派的逻辑基本一致,只是它更强调行动,在行动中总结。 最后一种是把彼得·圣吉的观点归为一派,可以统称为批判性反思学派,它更强调提出洞见性的问题。 事实上,在一个真实的行动学习项目中,这四种流派所强调的内容都存在,也是行动学习必有的形态。所以,流派的划分仅存在于学术讨论中。当然,这不意味着行动学习在实践中就没有不同的做法。 中国企业要善于吸收各种行动学习风格的长处,并自主探究,不断突破。只有坚持行动学习的本质,才能以真实的需求为导向,灵活定制学习工具。 《培训》:您如何看行动学习在中国的运用与推广? 郝聚民:从行动学习能够发挥的价值来看,行动学习在中国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从深度上讲,行动学习在解决组织转型、变革、文化和重塑等深层问题上,缺乏广泛深入的经验和系统的逻辑。从专业度上,尽管行动学习的概念被广泛认知,但有能力推动一个高效的、大型的行动学习项目的专家非常少。因此,行动学习在中国只是刚起步,未来需要大批人才,理解行动学习的内涵,并踏踏实实地实践。 《培训》:您认为企业应用行动学习的驱动因子是什么? 郝聚民:一般来说,应用行动学习要有两个驱动杠杆:业绩和发展。不是所有组织都可以接受行动学习。在两类企业中,行动学习的效果往往最不理想:不愿意接受变革的企业、缺乏强烈业绩导向的企业。 在第一类企业,领导层可能有非常强的控制欲,员工鲜有发言的机会,所以,在相对封闭的文化中,反思和质疑被视为对领导权威的挑战,组织对人的评价是基于关系而非能力,行动学习作为发展项目,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第二类的典型代表是一些行业垄断型企业。在这样的企业里,个人的努力、团队的努力对于整体的业绩影响是相对微弱的,行动学习的内生动力不足。所以,业绩导向不够鲜明,晋升体系不合理,都会让行动学习在组织中举步维艰。 行动学习的本质在于行动 《培训》:您如何理解行动学习的本质,对行动学习的应用前景您持什么样的观点? 郝聚民:首先,行动学习是一种团队学习模式。学习的本质,就是不断突破头脑中固有的限制和思维。而个人常常无法认识到头脑中的刻板成见,因为人们不会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偏颇的人去思考问题。团队学习则可以通过他人的视角帮助自己发现不足,有效反思。 其次,行动学习的本质在于行动。对世界的认识过程,一定是基于真实的事件,通过观察、反思、行动、提炼理论、指导行动的持续循环而形成的。 在这两个特性背后,还有一个更深层的本质:反思性。没有对行动学习的反思,即便解决了问题,也不见得有学习的发生,可能只是对别人经验的复制而已。没有对经验及其背后心智模式的反思,就没有行动学习。 所以,组织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深层的学习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一个答案是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科学知识,通过对规律的反思,能更好地把握自然的运作过程,从而更好地创造价值。 另一个是德性的修行。这体现为对一系列心智模式、动机、价值观和欲望的反思。比如领导力发展,仅关注其外部规律是无效的,因为它无法触及人的内心。在行动学习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质疑可以引发学员自我觉察,但更关键的是,他们要养成“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个人获得的不应只是当下的改变,而是一种持续的变化和学习能力。 学习被习惯化,是行动学习真正要达到的境界。一旦进入这种境界,学习就成为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在未来,行动学习要兼顾外部规律性和内部德性的修行,才能做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并成为每个人、每个组织的生存发展之道。 《培训》:在业界,是否还存在着对行动学习的误读或误用? 郝聚民:目前,行动学习应用的主流领域是领导力发展培训。尽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只是停留在行动学习的表层,比较肤浅。有不少行动学习领导力项目是脱离工作系统的,这种行动学习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 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应该仅仅把行动学习当做一种工具、方法来推广,而是应该把行动学习用于组织发展的各个层面,比如战略转型、文化转型、人才发展、技术转型、管理创新,乃至业界发展等。最核心的,就是如何推动人的心智模式的根本转变。 此外,还有一个建议:行动学习要去辅导化、去流派化,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脚踏实地地做事情。
更多阅读
一年级小学生应该培养的六个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有一个适应和转换的过程,此时,已经从以玩为主转到以学为主的阶段,在此后的一年内,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重中之重,这个阶段学习是很轻松的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于做好了坚实的基础。而这时也是年轻的父母最不重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英语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掌握英语,除了需学习一定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外,还得练就扎实的听、说、读、写基本功。换言之,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从这点出发,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良好的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 究 方 案(语文学科)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心得体会红旗小学四年五班刘子扬家长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要使孩子学习好,第一件事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在上学之初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系到他一生能否取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课题研究之阶
一、研究的背景: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是孩子在学习、成长、发展的关键。目前,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学因此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从小在这样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