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编辑手记(1)



系列专题:《有意义的人生智慧与科学:生而向善》

  编辑手记

  人性善恶之辩,一直都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条重要脉络。从孟子的性善开始,到荀子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之后的两千年,有关性之善恶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但是人们所共识的是,不论性之初是善是恶,生而为人,都是要趋向于善的,关于向善的主张,从来都是如此,古今无二,中外无两。

  在编辑《生而向善》一书时,遇到一个十分有意思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中,都是推崇善的,"从善如流"、"上善若水"等等,可以说,对善的认同,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善字一出,无须多说,便已领会。我们需要一本西方人从科学的角度讲的如何向善的书吗?

  殊途同归。从古老的轴心时代开始,西方文明就和东方走的不是一条路子,但是对人类共同美好的向往却并无二致。自从现代化以来,西方的许多理念进入到了东方特别是中国,这是一种跨文化语境下的文明碰撞。而我们中国传统的善的元素,正在这种碰撞中被撞击和重新建构。这样一本基于科学实验和研究所作出的人类情感分析的书籍,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既特别又新颖,而且很有启发性。

  本书英文名为"Born to Be Good",这里的"Good"一词译者译做了"善"。"good"一词是"好"的意思,这里取了一个带有伦理学意味的译名,"善",从全书的内容上来看,也是符合作者意图的。作者在书中多次提到佛教中的思想,这更是体现了东西方在向善的路上殊途同归的一面。

 第1节:编辑手记(1)
  本书作者达契尔·克特纳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在《生而向善》一书中,他提出了一种可能的使人生变得更有意义的路径。作者所分析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以及蕴涵其中的积极情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幸福生活的大门,包括尴尬、微笑、笑、挑逗、肢体接触、爱、同情和敬畏。作者做了许多实验,观察人类、动物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从中找出善的一面。这是一种可操作化的方法,更像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求的"你要这样做","不可以这样做"。换句话说,它是一种教养。

  克特纳提出,幸福的秘密在于仁率(Jen Ratio,生活中的善与恶的平衡),他还证明,最简单的肢体接触与最细微的笑容都能为我们自身固有的人际交往能力编写代码。在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中,人类本性中的善因也已经被编码了。读罢此书,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这些情感和动作,无疑将丰富我们的人生智慧与科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2078.html

更多阅读

第86节:我们是中国特种兵

第86节:我们是中国特种兵4“作为一个特战队员,要熟练掌握自己的武器装备,不仅要能够使用自己的枪,也要能够掌握战友的枪。我们的要求就是一专多能,虽然你们以后可能是突击手、微声冲锋枪手、机枪手、狙击手、火力支援手等等不同的专业,但

第六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六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大理,逍遥客栈,肖遥正在安安静静的看书,这本《以交易为生》中对“交易”的描述非常贴切:交易者十分自由,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生活,工作,可以对日常事务充耳不闻,可以不理任何人。这就是成功

第2节:编辑手记(2)

系列专题:《有意义的人生智慧与科学:生而向善》  西方经济学始祖亚当·斯密认为,人是追逐私利的个体,并提出了"经济人"假设,指出个体之间为私利展开激烈的自由竞争,而追逐个人利益的欲望正是支撑现代社会集体福利的脊梁。然而这仅限于

第1节:编辑手记(1)

系列专题:《有意义的人生智慧与科学:生而向善》  编辑手记  人性善恶之辩,一直都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一条重要脉络。从孟子的性善开始,到荀子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之后的两千年,有关性之善恶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但是人们所共识的

声明:《第1节:编辑手记(1)》为网友猥琐怪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