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的下一句 山不在高



     我小的时候总是不能理解内地的几大名山为什么那么有名,因为在藏区就连最平的平地都比这些山的海拔高。上学之后才慢慢明白,五岳是以中原为中心的中华文化的各具特色的“五柱”,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与其说是自然之山,更主要的意义还是文化之山。所以后来听到朋友们说起“不到跑马山真遗憾,到了跑马山更遗憾”的笑谈时,多了一分理解:人们带着对藏区奇秀山峰的期待来观赏,殊不知面对的是一座这样平缓的山坡,倘若不能理解这座山稳稳踏坐的历史和文化生态,就连它四周的山坡也比它更为挺拔和巍峨。

  学者说跑马山是“帕姆山”的变音,而帕姆全称多吉帕姆,藏文意思是护法神之一的金刚亥母,所以这山最早是座神山。金刚亥母在藏传佛教格鲁派里是上乐金刚的明妃,而在噶举派里是一尊压服了贪、嗔、痴的侵扰,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召唤智慧真性,并且战胜一切外在敌人的伟大护法神。和其他护法神相比,她身形婀娜,但头侧有一个猪头形状的头颅。

 山不在高的下一句 山不在高
  但是就连康定人也并不热衷于这种宗教化的表述,老人们更多地会这样讲跑马山叫做跑马的原因:当年跑马山还叫“拉姆则”仙女山,山顶还没有那么多树的时候,管理这一带的明正土司会在每年五月十三的祭祀日,带着他手下的48家锅庄上山祭祀,并且举办赛马比赛。赢的人奖励丰厚,而输的人会被观众迎面扬撒糌粑,瞬间变成粉头白面,引起全场哄笑,受到一众羞辱。由于这个活动每年都在搞,“拉姆则”的名字逐渐就成了大家约定俗成的“跑马山”了。

  对于当代的康定人来说,康定跑马山的意义在于“四月八”转山会带给人们的节日盛会。这是春天的节日,在高原漫长的冬天过去,直到农历四月,这里才露出春意,跑马山重新郁郁葱葱,没有暖气的康定人终于可以自由地走出户外,开始迎接新的开始。这个时候刚好也是佛祖诞辰之日,每年的这个节日,康定城里的七座藏传佛教的寺庙都要从农历的三月三十晚到四月十六晨,用整整半个月的时间举行一场隆重的佛事活动,这一佛事活动名叫“哑巴斋”。在这半个月中,僧侣们都要住在寺庙,一句话都不能说,也不能吃荤,只能在心中默求佛祖保佑。这个仪式对于康定的民众来说就更有了热闹的理由,人们纷纷到寺庙去朝拜和布施,或者送去饮食,整个城市于是变得络驿不绝,人们从这个寺庙进,那个寺庙出,踏春加上朝拜,渐渐变成了风俗,然后结合藏传佛教本来就有的“转八廓”,除了寺庙间的小转,还要在康定的几座山之间绕山转,就有了转山会。

  没有这些风俗的跑马山,真的只是一个不险不高的缓坡,不然也没有办法在转山会期间变成康定全城的人逛林卡耍坝子的去处。对于小孩子来说,在山上飞奔,在山脚附近能摘到甜甜的野果,在山顶附近能摘到香喷喷的松果,有演出可以看,有白塔可以转,还有整整一周的假期不用上课,是童年最快乐的回忆之一。

  这才是涵养了这样文化生态的跑马山,如果没有故事,没有风俗,山只是作为体育项目或者只是为了看景色,那大部分的地方已经失去了游览的意义。有人的地方,才成为风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211.html

更多阅读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四面山光照的下一句

“深入浅出”——信息的编码第一课时教学总结和反思《2.1信息的编码》这块内容有一定难度,包括我在写总结的时候也感觉知识点多,难点多,问题多……我对这块内容作了这样的整合:二进制、字符、汉字的编码等内容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及其全诗鉴赏 吹面不寒杨柳风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及其全诗鉴赏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出自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全诗鉴赏: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

老王山下访外甥 外甥打灯笼的下一句

老王山下访外甥韦毓璋老王山,是我的家乡——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的一座名山,山下的行政村取名叫富裕村。家门族下的好多大姐就嫁到这座山下的村子里。老王山下的富裕村,座落于都匀市与独山县和三都水族自治县的交界处,距贵州省黔南布依

声明:《山不在高的下一句 山不在高》为网友柔情空似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