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35岁前应该有的35种态度》
如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的故事,都让那时的他读来很感兴趣。在他的理解中,这三人的特质大致是这样:信长是藩主,秀吉是家臣。信长是个勇猛果敢的人,为人暴躁、独断,不易采纳别人的意见,甚至有时十分粗暴、刚愎自用。可是信长的这些特性却引起秀吉共鸣,看在秀吉的眼中,他认为信长是活跃、能干、很了不起的人。

而同样是信长家臣的明智光秀,对信长的看法就不一样。他的地位与秀吉相当,但光秀是思考非常细密的人,也比较神经质。他认为信长虽然是了不起的人,但仍有很多如粗暴、任性等等的缺点。因此,光秀就劝信长:“你的勇敢、果断,将使你取得天下,但如果能修养品德,改掉暴躁的脾气,一定更能服天下之众。”信长当然不悦光秀的批评,他怒道:“你太啰嗦了,不必教训我,你有今日的地位是谁给你的呢?不知好歹的家伙。” 另一方面,秀吉因为能欣赏信长,所以他打从心底就很佩服信长,他说:“因为你的勇猛、能干,使你取得天下,我真佩服你、崇拜你。” 秀吉和光秀二人的差异就在这里,秀吉看到信长的长处而忽视他的短处,而光秀虽是精通文武的贤者,可是他却喜欢指责别人的短处。以信长的立场来说,他认为秀吉知道他的长处,了解他,是个知己,所以感到高兴;反过来,光秀一直指责他的缺点,自然他会在心中嘀咕:“这个家伙真讨厌。”也就渐渐疏远他,终于引发二人间的冲突。 人要在世界上立足,性格上只会指责他人短处的人确实不少,可是最好还是尽量发现别人的长处。同样的看人或批评人,也有二种不同情况,有人专看别人长处,有人专挑别人缺点,秀吉就是属于前面一类,而光秀则属后面。在实际生活中,这两种看法会产生很大的差别。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人只看到朋友的缺点而讨厌他;有人则是注意朋友的长处,认为这就是他伟大的地方,而渐对友人产生好感。当然诚心诚意提出建言,要朋友改进缺点,也有其必要,但是如果老是只想改正对方的缺点,终究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