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说服:面试和社交中的影响力(12)

 第20节:说服:面试和社交中的影响力(12)


系列专题:《戳穿“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谎言:59秒》

  3月27日,《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上报道了这次袭击,并谴责大量的“令人尊敬的、遵纪守法的公民”亲眼目击或者听到了袭击过程,但却没有一个人在整个过程中给警方打电话。负责侦察这一案件的警察也宣称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目击者当时什么都没做。这个故事迅速得到其他媒体报道,大多数记者都谴责杰乐韦斯的邻居们麻木不仁、漠不关心,并把这一案件视为美国现代社会沦丧的证据。而这个悲惨的故事引发了公众的想象力,有几部小说、电影、音乐相继出炉,甚至演变出了一部名字感人的音乐剧《凯蒂?杰乐韦斯的尖叫》。{25}

  目击者们的麻木不仁也使两位当时在纽约工作的社会心理学家备感困惑。比布?兰亭和约翰?戴雷不太相信这种集体的麻木不仁是由于缺乏同情心,他们开始调查有没有其他因素导致目击者们对案件视而不见,却没有拿起电话报警。两位研究者推断,目击者人数太多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并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天才实验。而这些实验在以后三十多年的社会心理学教科书中成为了经典范例。{26}

  在最初的研究中,兰亭和戴雷让一个学生在纽约大街上假扮癫痫病发作者,并观察有没有路过的人伸手援助。令人感兴趣的是,他们发现,目击者人数的多少对援助的可能性有很大影响。研究者们在不同的人群面前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了这个实验,所有实验显示的结果都违反了我们一般的直觉:目击者的人数越多,伸手援助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且这个效果十分强烈。当只有一个过路人的时候,这个学生获得援助的几率是85%,而当过路人达到五个的时候,学生获得援助的几率只有大约30%。

  在另一个研究中,研究者们将实验地点转换到等候大厅中。{27} 这一次,他们不是让人假扮癫痫病发作者,而是创造了一种明显紧急的情况,即让等候大厅的大门那里有浓烟冒出,好让人以为大厅内起了火。同样,在场的人数越多,按响警报的可能性就越小。人少的时候有75%的人报告浓烟的情况,人多的时候则只有38%的人报告情况。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而且不论所需要的帮助是大还是小。例如,在另一个实验中,研究者安排145名实验参与者乘坐1497次电梯,每次坐电梯的时候,他们故意掉落一些硬币或者铅笔。总计有4813个人与他们共坐过电梯。{28} 当电梯中只有另外一个人的时候,参与者掉落的硬币和铅笔会有40%的几率被别人帮忙捡起来,而当电梯中有另外六个人的时候,硬币和铅笔被帮忙捡起来的几率降到了20%。

  不论是帮忙汽车抛锚的人,还是献血、报告超市里有偷窃行为或者打一个紧急电话,同样的情形都反复上演。看起来,目击凯蒂?杰乐韦斯被袭击的人之所以没有打电话报警,不是因为他们缺乏同情心或者自私自利,而是因为他们的人数太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2361.html

更多阅读

第35节:魅力:恋爱和约会中的吸引力(12)

系列专题:《戳穿“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谎言:59秒》  因此,当重要的第一次约会来临时,请一定要去惊恐骇人、令人心跳加快的地方,而且不要害怕展开亲密的谈话。尽管一般性的常识会规劝你慎行此道,因为你可能会由此显得古怪,但科学会鼓励你

第34节:魅力:恋爱和约会中的吸引力(11)

系列专题:《戳穿“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谎言:59秒》  当然,这种效果适用于在桥上与陌生人碰面,那么,它对更为真实环境中的情侣有效吗?几年前,德克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辛迪?梅斯顿和奔尼?弗拉里奇决定对此进行研究。{20} 他们去了德克萨斯两

第24节:魅力:恋爱和约会中的吸引力(1)

系列专题:《戳穿“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谎言:59秒》  魅 力  恋爱和约会中的吸引力  → 为什么你不该欲擒故纵?  → 最有效的搭讪技巧——轻轻碰触异性的手臂  → 在过山车上约会的秘密

第23节:说服:面试和社交中的影响力(15)

系列专题:《戳穿“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谎言:59秒》  霍斯坦因花了好几年时间系统地研究了影响钱包归还率的因素。在一次研究中,霍斯坦因想了解:如果归还钱包的行为能够激发人们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感觉,这是否会让人们更乐于归还钱包。{

第22节:说服:面试和社交中的影响力(14)

系列专题:《戳穿“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谎言:59秒》  对这一点的理解还可以帮助你在其他情况下说服他人。例如,当你通过email来求助的时候,不要把你的求助信息散发给整个群体,当人们看到邮件是发给很多人的时候,援助义务就被扩散了,于是,每

声明:《第20节:说服:面试和社交中的影响力(12)》为网友欲尘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