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洞悉博弈论:日常生活中的博弈战术》
1小时获利4倍的陷阱 有位老教授拿出100元交给班长让其组织同学来一次现场拍卖,规定从零元起每5元一个台阶,出价最高的便可以得到这张百元钞票。但是,出次高价的人在得不到钞票的前提下也必须要交出钱,也就是说如果出最高价的人是X,则出X-5元的那位也一定要照价付款。接下来这场竞价游戏开始了,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竞价价位?下面我们逐一来分析各种可能的结果: 第一种:报价价位--50元。 这个报价不难理解,因为竞争的是一张百元钞票,在出最高竞价的人通过50元得到100元的同时,次高价也损失了45元,这样两人的合计支付是95元,总共还净赚了5元。如果是55元的话,则与次高价者用105(55+50)元竞争得来100元,这种结果就无利可图。但事实并非如此,出价50元的学生是绝不可能得到这张钞票的,因为这是一场拍卖,如果你出50元,接下来必会有人出55元,此起彼伏的叫价一直会持续上升,直到100元为止。再者,次高价者也不可能会让自己白白损失45元,所以他必定也会采取跟价的策略。 此时,有人会提出这样自以为聪明的建议,为什么事先就不能有两位同学串通好,一个报价45元,另一个跟进50元,然后他们再去分配所得的5元利润。可关键的是这种竞价和合作方式太浅显了,一般人都能想到,这样便会出现N对合作者,在公开的场合谁与谁合作便能一眼识破,所以这种小儿科的诡计是不可能得逞的。 第二种:理性者的最高报价是100元。 在市场公开的前提下无法通过内幕交易达成低价后,只要报价超过50元便会直逼100元。这个价位也不难理解,如果用100元竞得同值的这张百元钞票虽然没有赚,但也不会赔。然而,此时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因为前提中规定次高价者也必须要支付95元,有哪个傻瓜会眼睁睁地看到自己白损失95元,所以他必会破釜沉舟地继续跟价,选择105元,因为他认为这样自己顶多只会损失5元,相比95元要少多了。当然,刚才出价100元的也打着同样的算盘,他也不想吃这个哑巴亏,便会进而将价位提升至110元,于是,新的一轮竞价大战又开始了。其实,此后的竞价已经从谋利变成了止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演绎的是两个傻瓜间的对决。 当然,竞价不可能这样无休止地喊下去,因为竞争者要以手头现有的资金来跟价,最后一个傻瓜跟到了245元,而另一个傻瓜则以250元竞得了这张百元钞票。最倒霉的是跟价的那个傻瓜,因为他身上只有245元,否则的话他绝对会选择继续跟进。而最幸运的不是提前退出竞价的那些学生,而是坐在一旁偷着乐的那位教授,因为只用了1个小时他便获得了400%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