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洞悉博弈论:日常生活中的博弈战术》
"纳什均衡"的提出对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了挑战,亚当·斯密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要从利己的目的出发,然后再为全社会谋利,其实质就是先利己后利人。而"纳什均衡"却与他的原理正好相悖:从利己目的出发,其结果是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以上两个囚徒的例子便是如此。 博弈论按照当事人之间有没有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是对局中人达成合作时如何分配收益的问题;非合作博弈则是对局中人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自己的最大利益。 非合作博弈论又分以下两类: 一是按照博弈各方是否同时决策,分为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静态博弈是指参与者同时采取行动,有时虽然有先后顺序,但后行动者事先并不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动态博弈是指参与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且后行动者事先知道先行动者的策略,像上面讲到的"囚徒博弈困境"便属于典型的静态博弈。 二是按照参与者是否清楚各种博弈策略的选择。对成败利益的得失有所了解的称为完全信息博弈,反之则称为不完全信息博弈。 现代的经济学家所谈的博弈论在不做特殊说明的前提下一般指非合作博弈,因为合作博弈论远比非合作博弈论复杂,在理论上的成熟度也远远落后于非合作博弈论,所以现在世界各国在博弈学理论上多注重对后者的研究。

静态与动态,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四类博弈相结合后又精准地分为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这便是本书通过一些实际事例对博弈学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