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步伐 英文 迈向世界舞台中国企业步伐加快



    本报记者 杜 文/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点从近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美国Vale哥伦比亚可持续投资研究中心发布的 “2009年中国跨国公司排行榜”上得到了印证。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跨国经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据专家分析,在未来的发展中,全球化趋势还会加剧,如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会出现更多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可圈可点

   具有几千年文明的中国,商人进行国际贸易具有悠久的历史,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古代商人开拓西方市场的重要通道,它也见证了中国人宽广的商业视野。可以把中国古代商人同周边及更远国家的贸易往来看做是现代跨国经营的一种雏形。

  明末清初,西方各国逐步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后,资本主义得到了长足发展,野心勃勃的新兴资产阶级在追求利润的驱使下,逐步开拓了全球市场。遗憾的是,当时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仍然沉迷于天朝大国的梦幻中,错失了近代工商业发展的良机。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之前的这一历史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几乎是一片空白。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企业从走出国门逐渐摸索到逐步壮大,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正发生深刻的变化,正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国际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薛求知教授所认为,中国的公司最近几年在国际化道路上同以往相比表现得更主动、更具战略意图。

  “2009年中国跨国公司排行榜”中,有18家中国跨国顶尖企业进入排行榜。通过调查表明,中国跨国企业继续保持它们在发展中经济体的相对领先地位。中信集团、中国远洋集团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海运集团等18家跨国企业的海外资产迅速猛增,在2005年和2007年间,海外资产从630亿美元增长到1060亿美元,增幅达到 67%(总资产周期增长为56%)。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跨国企业的顶尖18家企业有至少16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雇用了超过133674名海外雇员以及910亿美元海外销售额。和去年以2006年数据为基础的榜单相比,18家企业的海外资产总数和海外销售额分别增加了34%和16%,海外雇员数减少了4%。

  中国6000余家海外投资企业分布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世界五大洲,从总体来看,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正日趋多元化。

  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中国顶尖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这些顶尖企业中,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类型企业在跨国经营中也可圈可点。

  据统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从1992年的40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520亿美元,使得中国成为新兴市场2008年对外投资流量的第三大输出地区(排在中国香港和俄罗斯之后)。从投资来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是迅猛的,涌现了联想、TCL、海尔等朝气蓬勃的新兴民营企业。

  双轮驱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之所以迅猛,在于政策、市场双轮驱动。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国内国际市场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中国企业加快跨国经营步伐,从趋势来看,这种步伐仍在加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走出去”政策体系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即个案审批阶段(1979—1983年)、规范性审批阶段(1984—1992年)、强化管理阶段(1993—1998年)、重点突破阶段(1999—2001年)、支持鼓励阶段(2002年至今)。

  自从1999年中央提出加快制定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后,对外直接投资管理体制的存在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下,改革了原有体制并建立符合新形势要求的 “走出去”政策体系。

  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根据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按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突破中央计划经济框架下形成的对外直接投资管理的陈旧思维定式,建立符合资本和外汇管制渐进自由化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之有效的新型对外投资促进、服务与监管体系,使之真正促进新世纪我国“走出去”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

  在“走出去”政策体系构建过程中,实现了这样转变。

  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以项目审批为主要手段的微观管理方式,改为以促进、服务和监控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为主的方式;由直接的管理逐渐过渡到间接的监控、监测,最终形成以企业为投资主体,中介机构广泛发挥作用,政府宏观指导与必要监管的体系。改变政府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管理者与国家作为对外投资出资人(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所有者)双重角色混合错位,政府过多介入,甚至干预企业运行微观事务的做法,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管理中首先要剥离国有出资人的角色。

 加快步伐 英文 迈向世界舞台中国企业步伐加快

  “走出去”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大促进了企业“走出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系列促进“走出去”政策的实施更是加速了企业跨国经营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尤其是加入WTO以后这种紧密关系更加明显。“入世”是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意味着国内国际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中,中国企业就必须要走出去。

  所谓跨国企业就是要在统一的企业战略规划指导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和使用资源,并最终实现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利润最大化。中国“入世”后,企业跨国经营也减少了很多障碍。

  正是在政策和市场的 “双轮”驱动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也必须看到,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之路仍受到很多制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前路漫漫

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自身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些不足制约着企业的跨国经营水平,决定着企业在跨国经营中到底能走多远。

  首先,中国跨国经营企业仍处在成长中,尚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同世界上著名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跨国经营企业仍处于成长中。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很多是百年老店,一些日本的跨国公司也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即便是年轻的韩国一些跨国公司也有四五十年,而中国的跨国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算起,也就不足20年的历史。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企业在跨国经营中缺乏足够的经验。

  第二,中国跨国企业还面临着公司内部治理问题。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认为,中国跨国公司产生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渡期,在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建立或者没有健全的条件下走出国门。中国跨国公司既要在外部学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又要在内部完成现代企业治理和管理结构的改革。中国跨国公司不得不同时进行内外两个方面的改革与调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认为,企业自身的一些因素也制约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如企业家队伍素质、企业内部的发展战略导向、有没有好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等因素,都对企业整体的国际化进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中国跨国企业的“本土化”仍是一个瓶颈。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其最终目的就是走向国际化并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实现这些目标,本土化是必由之路。

  业内人士认为,真正的跨国企业包括人员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研发国际化。因此,只有雇用当地劳工,使用当地资源,了解当地法律和文化,建立了自主的生产、销售或研发中心,在东道国扎根、成长,实现了全面的本土化,才能真正走向国际,成为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因此,对于企业国际化的要求,必然通过本土化来实现。

  而中国跨国经营企业在实现本土化中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产权关系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缺乏现代企业制度,依靠对人而非制度的管理来控制企业的运营。在跨国经营中实现本土化之后,传统的人事制度和管理方法就很难适用。

  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到实现本土化经营,中间需要一个过程并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然而,这些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总之,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前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2612.html

更多阅读

图文 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排名 世界500强企业排名

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共69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第5位  中石化Sinope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英文缩写Sinopec Group)是1998年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是国家独资设立的国有公司、国家

中国创新营销峰会 中国企业发声世界营销峰会

     2012首届世界营销峰会邀请到江苏太阳雨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华、贵州黄果树黄果树旅游集团董事长程勇、岚山社会基金创始合伙人肖晗、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院长吕巍等中国9位中国代表参会,中国代表受到了世界营

世界十字路口 中国企业站上“世界十字路口”

     纽约时报广场——百老汇街与第七大道切割出来的“三角地”,它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世界的十字路口”。曾有统计, 时报广场户外广告牌集中的地区,南北向从第41大街延伸到第53大街,东西向从第6到第8大道,为广告市场创造了近30

声明:《加快步伐 英文 迈向世界舞台中国企业步伐加快》为网友迷人三句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