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紧邻钱塘江入海口杭州湾。潮起潮落,泥沙堆积成了滩涂。萧山就在这些滩涂上拦海筑坝,围垦出了浙江最大的垦区。在垦区里面,很多人都知道一位从河南嫁过来的媳妇。
萧山区农业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 主任陈纪坤:“在我们农业开发区 像他这样经营的规模 应该是属一的是不多的。”
施秋琴:“大家都知道她的,哪个人不知道,说起我们尚总,萧山人说起尚总,这么矮小的读初中的人都知道的。”
她就是那位从河南嫁过来的媳妇,名叫尚舒兰。尚舒兰来到围垦近二十年,因为围垦种粮,尚舒兰不仅成为浙江省的典型,而且她的事迹还被拍成过电视剧。她也因为围垦遭遇打击,一度成为社会捐款资助的对象,在经历了六年的徘徊挣扎后,尚舒兰又创造了新的财富奇迹,成为大家公认最能赚钱的人。
2004年,当身处困境中的尚舒兰倾其所有,决定修建一座造价达到了70万元的大棚时,这成了当时垦区中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
胡立军:“我当时她建这个大棚的时候,个人认为还以为种的东西比较有附加值高一点的东西,比如芦笋之类的。”
大家议论的不仅仅是造价70万的大棚,还在于她要在70万的大棚里种植市场价一斤只有一元钱的毛毛菜,然而就是从种植最便宜的毛毛菜开始,尚舒兰建起了800多亩的大棚,每年的蔬菜供应量,占到杭州70多家超市门店的50%,一年的销售额超过了1000万元。
尚舒兰是河南省太康县人,1990年春天她结识了丈夫沈玉兴。一年后,尚舒兰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辞去了银行的工作,跟着丈夫沈玉兴来到了他的家乡浙江萧山。
尚舒兰:“别人说是财迷心窍,可能是色迷心窍,缘分,反正就是这样,喜欢就嫁给他,没有什么任何的条件,什么条件都不附加。”
1991年春节,当尚舒兰跟着丈夫沈玉兴,从河南回到萧山,现实却与想象有着天差地别。
尚舒兰:“二十八很多人到这里来,反正我也不懂他们的话,反正只知道他们来那个脸色不好看,他也不好看,他们也不好看,知道不是好事情反正,到底怎么回事,我也弄不清楚。”
腊月二十八还有人上门讨债,这时沈玉兴才向尚舒兰坦白:因为生意失败,在外面欠了很多钱。尚舒兰虽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但外人的眼光,让她很受不了。
尚舒兰:“这样多人来讨债,还有你又领来一个外地媳妇,所以双重给别人看不起,我们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沈玉兴:“我们当地那时候是瞧不起外地人,看不起外地人,比方讲我这样娶不起老婆的人,就是娶个外地老婆。”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沈玉兴生意失败,负债累累,尚舒兰辞了工作,两个人今后靠什么来维持生活?
就在这时,尚舒兰无意中听人提起,萧山围垦那需要人去开发。
因为条件艰苦,当地人很少有去围垦开荒,
高生良:“当时因为它路途比较遥远,交通也不便,生活环境也比较差,盐碱地,那么当年这个种庄稼就是收成不大好的。”
尚舒兰和沈玉兴得知,去围垦区种地,一千多亩滩涂只要700块的租金,两人在家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去了几十公里外的围垦区,这个当地人看不上眼的艰苦地方,对于尚舒兰夫妇来说,意味着一线生机。
从1992年开始,尚淑兰和沈玉兴承包了300亩滩涂,两年下来,种水稻,棉花,大豆等作物赚到了二十多万元,在随后的六年时间里,两人的努力加上风调雨顺,靠着种粮食他们赚到了100万元,尚舒兰也成了开荒种粮的典型。
1997年, 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以尚舒兰为原型拍摄电视剧,主要内容就是尚舒兰在围垦艰苦创业的故事。当时萧山文化馆的馆长徐士龙参与了电视剧的编剧。
徐士龙:“因为当时我们想把尚舒兰在我们这里这个精神,这个创业的精神,一个北方的一个女孩子到这里来,能够这样子环境里面做了这么大一番事业,我们想把这个精神能够怎么样子搬上这个荧幕。”
电视剧一共拍摄了2集,陆续在浙江电视台和萧山电视台播放,尚舒兰作为围垦开荒种粮的典型被搬上荧屏,在萧山也引起了一阵轰动。
张宗华:“原来的名气她是外来的,开荒的,围垦开垦荒地这方面的典型,那个时候她已经很有名气了。”
一位当地人曾经看不起的外来媳妇,一位为了生计进入围垦的河南女人,成了开荒种粮的典型,尚舒兰一时间名利双收。不少人因为听了尚舒兰的故事而来到围垦,然而走上人生巅峰的尚舒兰没有想到,带给她财富、荣誉的地方也会让她跌入低谷,而且会经历长达六年的徘徊和挣扎。
1997年,盛名之下的尚舒兰想大干一场,她拿出所有的积蓄,承包了1600亩的土地,种植水稻,养殖对虾,就在要收获的时候,一场强台风在钱塘江登陆。
沈玉兴:“天还蒙蒙亮,因为都得到消息大堤决口要冲进来了,那时候我们还算第一时间过去。”
尚舒兰:“石头堆的,它那个力量有这样大的,把那个大石头 整个那个大堤都吹开了。”
尚舒兰新承包的围垦土地距离钱塘江大堤只有一百米,台风把堤坝冲破了三个大口子,所有的希望全被这场台风冲走了。
尚舒兰:“我那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坐在那里,有时候自己掉掉泪。”
沈玉兴:“她一看以后她反正掉眼泪,她掉眼泪,我知道她要掉眼泪,后来反正老是掉眼泪,感觉到这些年来,反正这么辛苦,挣了一点钱这里搞开发,一下子泡汤了,一下子给潮水卷走了。”
当记者现在再提到那场台风,尚舒兰却说没有当时的台风就没有她现在的成绩,台风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遭遇台风后尚舒兰元气大伤,她决定从头再来,但粮食的价格从那以后,一路下滑,1000多亩地,种得越多,亏得就越多,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六年,昔日的盛名成为了一份压力,作为开荒典型,尚舒兰不愿意离开围垦,可是留在围垦的出路在哪里呢?
为了能让尚舒兰脱离困境,2002年,萧山政府号召社会各界,一共给尚舒兰募捐了20多万元,他们都不希望这个昔日的开荒典型就这样倒下去了。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党山镇委员会 原书记高生良:“尚舒兰是我们的一个榜样,那么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倒下去,作为我们想,不应该倒下去,要把她再挺起来。”
从曾经的榜样到被别人资助,尚舒兰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这转机又在哪?
2002年,尚舒兰在杭州的蔬菜市场发现了一个现象。
山东 客商:“这个市场90%都是外地人,本地人很少的。”
记者:“杭州这边菜大部分外地供应的。”
山东 客商:“90%,10%的有当地的。”
杭州大部分的蔬菜都是从山东,昆明等地方运来的,主要是能贮运的瓜果类蔬菜。叶类蔬菜由于不耐储运,只要一天的时间,叶片就会发黄变色。所以杭州的超市大部分都是销售瓜果类蔬菜,对于叶类蔬菜超市也是顾虑重重。
苗玉保:“看销量多少,销量多少就收个几家,有的一家一筐的,有的一家两筐的,就这样慢慢收过来的。”
余玉华 超市负责人:“农民这家种它一大筐,那家种它一大筐,这个摆在市场去收,我们如果采购去收过来以后,就是恐怕农药超标。”
叶类蔬菜从外地无法运输到杭州,本地种植的叶菜进不了超市。尚舒兰决定要投石问路,通过种植叶类蔬菜打开超市的大门,2003年5月,尚舒兰决定先种植50亩蔬菜,品种她选定了杭州叫做毛毛菜的一种蔬菜,毛毛菜是一种小白菜,因为口感柔软,口味带甜,是杭州市民最喜欢的一种叶类蔬菜,但是由于价格只有一元钱一斤,当地农户种植规模都很小。
尚舒兰决定先种五十亩的毛毛菜试一试,毛毛菜种植的时间短,二十五天就能上市一茬,然而尚舒兰的计划却落空了。
尚舒兰:“到了高温那不行,那个虫子太多了,种不好。”
陈重友 种植户:“叶菜,要大一点,市场上是好卖的,虫不要吃掉,好卖点,虫吃掉,难卖点。”
尚舒兰种下毛毛菜叶不久就发现,菜叶上面出现了很多虫眼,毛毛菜的销量恰恰是夏天最大,除了打药外,虫怎么也除不掉,尚舒兰想了不少办法,但都不管用。
沈玉兴:“你射虫灯我们那边也有, 那晚上灯一开,我们自己的虫死掉了,但是外面的虫也过来了,人家地上的虫也过来了,永远弄不完,越来越多。”
围垦周围的环境湿地多,它的环境特点恰恰比一般的农田还要多虫,围垦区里种叶菜,比其他的农田更加麻烦。如果依靠农药,就会农残超标,减少农药,毛毛菜又被虫吃得千疮百孔。
第一批毛毛菜因为虫眼多遭到了超市的拒绝。尚舒兰也不知道到底该怎样才能让自己摆脱困境。就在这时尚舒兰听说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让她有了一线希望。
2004年,萧山区贸易局为了解决当地露天种植蔬菜虫害严重的问题,正在推广一种叫做防虫网的大棚,但是这种大棚用的是钢架材料,并且每两年就要换一次防虫网,得知这个消息的种植户,普遍认为价格太高,不敢冒然尝试,几个月内,围垦区只有一家国家级的育种单位愿意尝试一下。
胡立军:“我们这边主要是一个科研为主,育种,育种跟繁种,亲本的繁种,比如玉米,大豆之类的亲本的一个繁种。”
当时育种公司建防虫网主要为了育种试验,而身处困境中的尚舒兰也看上了防虫网,得知一个8米的大棚的价格2万元左右,为了能有足够数量供应超市,尚舒兰打算把种菜的50亩地联成一片,设计一座大型防虫网大棚。但是这样细细算来,怎么也需要70万元,尚舒兰已经捉襟见肘了,上哪里筹钱?
最后,尚舒兰把当初萧山各界的捐款20余万,又争取到了贸易局的项目补贴20多万元,加上那几年仅有的一些积蓄,掏光了老底,想尽了办法,凑了七十万元,终于建好了一座50亩的防虫网大棚,
防虫网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用网把钢架四周严严实实包住,就能防止虫飞到大棚里面吃菜。
尚舒兰:“产卵,这个要产卵,这个是斜纹蛾可能是,斜纹蛾,又飞了。”
记者:“就是防这些虫子?”
尚舒兰:“对,你看到,这样的,它进去以后,也是把叶子吃的烂烂的。”
这座防虫网的造价达到了70万元,而花70万元建的防虫网里,尚舒兰种植的仍旧是只卖一块钱一斤的毛毛菜,这个举动让周围的很多人看不明白。
戚兴良 种植户:“毛毛菜价格不高,有时候掉价掉很低的,那个大棚成本很高的。”
曹志贤 种植户:“肯定惊讶,你这么高的成本,如果种一点蔬菜的话,肯定收不起来。”
尚舒兰这次把所有的钱全砸在一座防虫网大棚上,并且里面种植的仍然是卖一块钱一斤的毛毛菜。如果失败,尚舒兰这个已处在困境中的开荒典型将彻底被打倒。很多人不明白,尚舒兰到底要干什么?
一片荒地承载着尚舒兰的致富梦想,一场台风将她打入人生低谷。低谷中的决定是一个错误还是绝地反击?一斤只能卖出一块钱的毛毛菜能让尚舒兰起死回生吗?她为什么还要投入70万去种那些赚不到钱的毛毛菜。致富经继续为你讲述尚舒兰的传奇故事。
二十年前尚舒兰来到围垦,六年的艰苦创业,使她成为了萧山的开荒典型,遭遇台风,在经过了六年的徘徊后,尚舒兰拿出所有家当,花70万元建防虫网大棚种植价格一斤一元钱的毛毛菜。尚舒兰靠这些毛毛菜能再次站立起来吗?
2005年4月,尚舒兰在防虫网里种出了第一批毛毛菜,正好遇上杭州举办农产品推介会,尚舒兰带着毛毛菜去了推介会。在会上,有一个人对这些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王慧智是浙江省农业厅优质农产品中心的科长,当时浙江省农业厅正和杭州一家大型超市,联合成立了一家农产品配送中心,负责人就是王慧智。
王慧智:“当时我们农业厅跟超市合作以后,我们也非常想希望在杭州,因为这个超市重点是在杭州吗,在杭州周边找到比较大的叶菜的基地。”
当时王慧智正在寻找直接供应超市的蔬菜种植基地,尚舒兰是杭州第一个用防虫网种植蔬菜的人,这次的见面是她的一个机遇。尚舒兰在防虫网里种出的毛毛菜没有虫眼,各项指标也符合标准。毛毛菜得到了省农业厅和超市的认可,尚舒兰终于敲开了超市的大门,每天供应四五千斤毛毛菜。
尚舒兰:“像这样的都是散装的毛毛菜,散装的毛毛菜你要进入超市的话它要通过整理,整理像这样,马上就要掉了,这样的叶子要给它去掉。”
虽然尚舒兰把毛毛菜成功卖进超市,但是1200亩基地,难道就靠50亩大棚蔬菜能扭亏为赢吗?毛毛菜打入超市,尚舒兰开始酝酿自己的经营战略,如果成功,她就能起死回生。因为尚舒兰与超市打交道中发现了超市存在的问题。
王慧智:“跟我们合作,跟农业厅合作,实际上它就开始把它自己最难的一个蔬菜,二一个水果,还有一个鲜活水产,它做不好,可以说它是亏损。”
超市销售的生鲜,由于中转环节多,生鲜商品的损耗率一般在10%左右,如果将损耗加在菜价上,市民又不买账,所以超市里生鲜这一块是年年亏损,尽管这样超市却不能减少或停止生鲜产品的销售。
王慧智:“大的超市它内部都有一个说法,生鲜是超市成败,或者超市能不能长期发展的一个基础。”
卢钱平:“我们超市讲生鲜我们是战略品类,就是通过生鲜带动这个消费人气,来把更多的消费者吸引到我们超市进行消费,带动别的销售。”
2006年, 尚舒兰找到超市,提出可以由她种植,采收,运输,直接供应超市需要的蔬菜,这样省去了中间不必要的损耗,超市也能盈利。
尚舒兰:“对超市就是它采购上面它肯定要方便很多了,因为你给它供应的越多,品种越多,它采购量,到市场的采购量就少,到其他基地的就少,你给它送都是送到他们的配送中心,那他们就方便了。”
尚舒兰有1200亩种植基地作为后盾,如果全部种成蔬菜,每天的产量也有几十吨,完全能供应给超市各类蔬菜,因为毛毛菜在超市卖的不错,超市也开始认真考虑起尚舒兰这个双赢的规划。
卢钱平:“我们看一个基地的环境,这个基地的环境适不适合我们发展,第二个看基地负责人一个理念,是不是跟我们匹配,是不是有跟我们公司一起成长的一个发展目标,第三个就要看它的一个规模了。”
考虑再三,超市方面同意了尚舒兰合作的要求,2008年,尚舒兰开始根据超市的需要,多方筹集了300万元资金,先后修建了800亩防虫网大棚,种植蔬菜品种达到了十多个。还有很多是卖价高,利润高的新品种。
尚舒兰:“这个8米的棚,这个棚里种的都是新品种,像这一个,这个是香油菜,一般人都不知道怎么吃,还有一个就是这个是也是日本的一个萝卜菜,你像这个萝卜菜呢,它是这样的,它就是专吃叶子的,就是吃这个叶子,你像这个萝卜呢它只有长这样大,它不会再
长了,它就是萝卜菜。”
到2009年,尚舒兰要向杭州七十家超市门店,每天供应三四十吨蔬菜,每年为她带来1000多万元的销售额,尚舒兰还被评为全国劳模,又成了人们新的榜样,这一切都是从毛毛菜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