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到7月,是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甜玉米的销售季节。从2006年开始,汉南区的甜玉米发展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从事甜玉米销售的经纪人就有一千多个。
这个31岁的年轻人叫曾思来,在汉南区9万亩甜玉米中,他一个人就销售了其中的2万亩,仅凭一茬玉米45天的销售期,就能把甜玉米卖出1800万元。甜玉米含水量大,远途运输是这种玉米的死穴,所以汉南的大部分经纪人只能做武汉和周边地区的甜玉米生意,但是曾思来却是汉南当地把甜玉米卖的最远,赚钱最多的甜玉米经纪人。
曾思来:这就是水果玉米。
记者:能生吃吗?
曾思来:能,我吃给你看。特甜。
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是欧美、日韩等国家的主要蔬菜之一。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到我国,因为口感甜脆,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南方地区。
1999年,曾思来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就在武汉打拼,成立了安防设备销售公司。在武汉市场上,曾思来看到,从广东等地销售到武汉的甜玉米比自己老家种的青贮玉米要贵两三倍。
曾思来:当时市场价格是0.5元钱一支,当时我们这个本地方的老的普通玉米只0.15元一直,最多不超过0.2元,这个经济效益就体现出来了。
2005年,汉南区为了改善农民种植玉米品种单一,效益低的问题,开始在全区范围内推广甜玉米。曾思来趁这个机会放弃在武汉经营的公司,带着三十万元回到家乡,开始了他第二次创业。
曾思来:我觉得甜玉米,糯玉米它属于一个朝阳产业在发展,它有很大的一个发展空间,对我个人来讲也是有很大的一个事业的拓展的一个开拓的一个方向。
2005年3月,曾思来和甜玉米种植户签订合同,以0.33元一根回收的形式,定下了5000亩地的甜玉米。别人都以为他准备把甜玉米拉到武汉去卖,而曾思来却另辟蹊径,要去抢占北方市场。
曾思来:都没有往北京卖过玉米,只是我们之前去考察了,北京的玉米市场很大,作为一个东北这一块的,河北这一块的一个中转站,吞吐量非常大农副产品。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道 农户:没保鲜的,自己拉出去上市场卖掉了。
记者:所以走不远是吗?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道 农户:走不远。
曾思来觉得北方人有吃玉米的习惯,从武汉把玉米销售到北京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对甜玉米的销售,曾思来是胸有成竹。
曾思来:像这一片,好大一片,一眼都已经望不到边了,这个只是一个300亩,我们现在有10个,20个这样整片整片的。就像一个将军站在台上,望着自己的士兵一样的那种感觉,好像这一片整个都属于自己的。
那个时侯的曾思来看着一片片的甜玉米地,对4个月后的收获期,充满了期待。
2005年7月,曾思来组织了两车最好的玉米准备拉到北京。
曾勇是曾思来的堂哥,看曾思来自己忙活不过来,就来帮忙。经过22个小时的车程,车终于到了北京,此时的曾思来正在家里想象着甜玉米在北京一抢而空的场景。而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当曾勇打开车门的一瞬间,一下子就蒙了。
曾勇:那个货没有保鲜措施的时候,那个货箱就好像这个高栏下面一层长这么长的毛。
甜玉米是水果型玉米,可以生吃,含水度比较高,不像青储玉米那样耐运输,采摘下来8小时后水份和糖分就会流失,30个小时就会烂掉。拉到北京市场上的玉米就因为2005年夏季气温特别高,捂坏了一半。虽然这个结果很出乎曾思来的意料,但他顾不上想其他的了,要求堂哥赶快处理剩下的玉米。
曾勇:如果说有的时候那个车去的晚,进市场进的晚,也就是两三个小时,必须得卖掉,卖不掉就得扔,不然这个甜玉米呆长时间它就得变质,它就是和那个牛奶一样,变质了就不能吃。
曾思来没想到,北方人习惯了糯玉米的口感,甜玉米在北京市场上几乎无人问津。为了打开销售局面,曾思来也跟着送玉米的车去了北京,当面吃给客户看。
曾思来:坐在车边上要吃,要这样吃,吃了给别人看,吸引眼球,再给别人介绍。
曾勇:来一个客户就吃,来一个客户就吃。
记者:那得吃多少?
曾勇:我也不知道吃了多少,反正整天就不想吃饭。
虽然用生吃的招拉来了一些客户。但销售量还是少之又少。曾思来本指望到北京大赚一笔的,没想到单运输损耗就不少,而且北方人主要吃糯玉米,又让曾思来不得不降价销售。和农民订的是0.33元一根,再往外卖就降到了不到0.1元一根。第一年做生意,曾思来就亏损了50万元,这远远超出他的预期。
曾思来:刚开始给我的一个预计,只会亏损20至30万,当时我们手上有,我觉得这个很快可以兑现出去,这个不存在问题,后来最后一核算亏损到50万的时候,我们感觉有20万的缺口,我们就有很多的压力了。
而在这时,曾思来在北京亏了钱的事已经被传得满城风雨。从北京回来以后,他又被个几个农民堵住了大门。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道 农户 全汉江:差的钱太多了,怕他还不上。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邓南街道 农户 杨小林:当时付了一半,就是差我们几万元钱,找他。
曾思来这种订单回收玉米的方式当时在汉南区还是第一家,几乎所有的农户都怕曾思来赔了给不起钱,就委派了几个代表去找他协商。可曾思来已经没钱再支付给农户了。
曾思来:这个钱从哪里来,整天也睡不着,可以这样说,两个月,夏天,我基本上没上床睡过觉,都在桌上面睡的。
这50万曾思来整整还了一年,甚至把家里准备给他结婚的钱拿出来。2005年腊月三十,曾思来还上了所有欠款,已经身无分文。可这次并不仅仅亏的是钱的问题,头一年发展甜玉米,别的经纪人都已经在武汉市场上立足,曾思来却失去了机会。
从2005年开始,汉南区就把甜玉米作为主导产业来推广。2006年,汉南区委宣传部调研员谢永红接到一个任务,要他宣传汉南区的甜玉米。在走访中,谢永红听说了曾思来的事。
中共武汉市汉南区委宣传部 调研员 谢永红:说到底它故事的最集中的就是说,巨额,亏了巨额的,巨额亏损吧,但是他还是按照这个定单来把这个农民的款项都如期的兑付了。
谢永红把曾思来的事情编辑成稿,发表在了长江日报上,紧接着又被其他报纸和网络媒体转载。
没想到,就是这么篇不到400字的报道,不仅给曾思来招来了媳妇,也为他敞开了财富的大门。
郑洁洁是浙江温州人,在武汉上过大学,她从网上看到关于曾思来的报道以后,就和曾思来取得了联系。
曾思来的妻子 郑洁洁:说他亏了很多钱之类的,然后我就觉得,作为一个农村人亏那么多钱挺可怜的之类的,我就跟他联系上,就安慰一下他。
曾思来:说了当时一些情况,现在亏损的比较厉害,自己的一个也比较颓废。
两个人在交流的中产生了感情,并且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结为夫妻。
结婚以后,曾思来还在为甜玉米的销售渠道发愁。到底是应该继续走冷门的北方市场,还是应该转战武汉本地市场?就在他犹豫的时候,一次和郑洁洁一起回娘家,曾思来突然发现,自己以前千辛万苦的去闯市场,却没想到,财富就在自己身边。
曾思来:我们有几次去的时候也带了一点甜玉米过去,给一些亲戚,朋友让他们起品尝一下,他们觉得都是很好吃,特别甜,适合他们的口味,所以我觉得还有像南方市场,有很多市场都可以开发。
曾思来当初想往北方市场卖玉米,是因为北方人有吃玉米的习惯。可江浙一带人口味偏甜,甜玉米在江浙市场上的优势却被他忽略。这时,郑洁洁自告奋勇,带上一车甜玉米就去了浙江,郑洁洁也使上了现场吃玉米那一招。
曾思来的妻子 郑洁洁:每个贩子就是说试着都拿了一些,刚开始卖的挺慢的,结果第二天那些贩子又来了,要更多的货。
郑洁洁用4万根甜玉米,打开了浙江的市场,带回来了200吨甜玉米的订单,到现在,曾思来还在往浙江销售甜玉米。
到2007年,甜玉米在汉南区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连片种植了甜玉米9万亩。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连续举办了三届甜玉米节等活动。到汉南区来做甜玉米生意的外地人越来越多,滋生出一个特殊的现象。通过甜玉米经纪人的介绍,仅汉南区邓南街道,就有400多个像郑洁洁这样因为甜玉米结缘嫁进来的外地媳妇。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人民政府 副区长 朱俊华:娶进来的媳妇,发家致富了,又把这个玉米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又带回娘家,带动更多的这个农民,成为玉米种植的专业户。
尝到自己媳妇打开了外地市场的甜头,曾思来把目光也转向了这些外地媳妇身上。利用这些外地媳妇的优势,逐渐掌握了外地市场行情。
曾思来:她对地方上很多方方面面比较熟悉一些,包括风土人情呀,包括市场在哪里呀,结合她自身,因为是本地人的优势。
王春芳是从500公里外的宜昌嫁过来的媳妇,2007年甜玉米上市的时候,曾思来听说王春芳准备回乡探亲,就找到她,请她带甜玉米回老家做宣传。
等到王春芳从老家回来,曾思来就开始打探当地的市场行情。
王春芳 来自湖北宜昌:价格反正蛮贵,一个玉米卖到2元钱吧就一个玉米,它还是煮熟,煮熟了以后。
用同样的方式,曾思来通过这些外地媳妇打听了十多个外地市场的信息。
邝丽娟 来自广东韶关:因为我们是广东的人,一般都喜欢吃甜食吗,所以他们都喜欢吃甜的玉米,我们好像比如我,我也喜欢吃甜的,这里的糯玉米我也不吃,只吃甜的玉米。
为了调动这些外地媳妇的积极性,她们家的甜玉米,也由曾思来签合同包销了。
陈娟 来自湖北黄冈:我老公都是在他公司里帮忙做事的吗,然后他也经常跟我打听那边行情怎么样呀,好不好销呀,我说我们那边很少这种新样式的玉米,然后就慢慢的往那边走。
2008年,有了新开发的这些市场,再加上用冰块、冷藏车等方式,解决了运输问题,曾思来签订了2万亩的甜玉米地,一跃成为汉南最大的甜玉米经纪人,把16000吨甜玉米,卖出1800万元。
曾思来:全部一平全部是冰块,上面还放玉米,这个全是玉米在下面时间放长了它容易发热,就给它一个降温,因为发热之后,它这个叶就会变黄,品质就有所下降,温度很高,通过这样来给它降温。
尽管甜玉米已经打开了销路,但是曾思来也并没有放弃北方市场。
宁夏客户:我们那边就是糯玉米。
记者:甜玉米呢?
宁夏客户:甜玉米不行,我们那边还是不认。
曾思来针对北方市场调整了订单农户的种植品种,增加糯玉米的种植量,用糯玉米主攻北方市场。这将为曾思来带来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