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上的独门生意(2009.4.2)
这里就是邓桥养的500多亩枇杷种植基地,位于广东从化吕田镇的安山村。2009年3月9日上午,邓桥养正忙着接待一批从广州赶来采摘枇杷的游客。
邓桥养:“吃枇杷也有一个方法的,去年我在广州电视台也说过的,好像摘到一个枇杷一样,你拿这个枝条或者牙签轻轻这样刮一下,这样轻轻刮一下就把皮跟肉分离了,这样剥皮的时候就一剥到底。”
邓桥养从种枇杷起步,如今已经做上了观光农业的生意,几乎不用出门儿就能把产品销售一空。
邓桥养:“这里是我的枇杷的种植基地,也是我们销售的市场。那些游客,或者那些订购单位,就提前一两天打电话跟我们预约。”
邓桥养的枇杷除了个头大、甜度高之外,最大的卖点是早熟,每年春节以后就能采摘,比广州市场上的枇杷要早两个多月,所以供不应求。然而,就在8年前,邓桥养刚开始种枇杷的时候,却没有几个人看好。
2000年以前,家住吕田镇安山村的邓桥养一直靠跑运输赚钱养家,虽然收入不错,但妻子邓镜珍却总为他的安全提心吊胆。
妻子:“做运输,考虑就总是三两天跑得太久,就觉得心里不踏实一样,就担心。”
为了不再让妻子担心,邓桥养决定改行做点儿安稳的生意,他开始在村子周围寻找做生意的门路。
邓桥养:“到处去我们附近走一走,就发现了我们家附近有一片很好的丘陵地。”
村支书潘启康:“以前这个山是那些稻草呀,那些茅草呀,全部都是茅草、竹子之类的。”
这片山地位于从化北部,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当时还没有被人开发过。因为资金有限,邓桥养想到要在这里种水果。当时,吕田镇有很多果农在种桔子、李子,而邓桥养却想种点儿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邓桥养:“要种出我们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名优新的农产品,才能够占住市场的一脚。”
邓桥养跑到从化和广州咨询了果树专家,他得知,福建有一种早熟枇杷当时在广州还没有人种植,这种枇杷的生长特性正好符合他看中的那片山地的环境特点。
从化市果业协会秘书长刘艺峰:“合理的低温才能发芽分花,太冷了也不早熟,这个位置我刚才说了,刚好在温带跟亚热带之间的交界。”
邓桥养回到家,以一亩地一年8元钱的价格承包了1000亩山地,又跑到福建以每棵15元的价格买回来3000棵枇杷树苗,一边种一边搞嫁接。得知邓桥养包山种起了枇杷,山下的村民都议论开了。
村支书潘启康:“当时群众还以为他怎么搞的,种枇杷,发展其他项目不好?”
村民之所以不理解是因为,在当地一直有很多野生的枇杷树,但结出的果子又酸又小,偶尔有商贩来低价收购拿去制作干货。
村民:“野生的有,很小很小,吃不下去。”
记者:“什么口感?”
村民:“很酸很酸的,酸得不得了 。”
邓桥养:“这个是野生枇杷,它生长期应该在超过20年了。我们当地人,有的人也叫枇杷,有的人叫做芦桔。”
记者:“这个什么时候才熟?”
邓桥养:“这个起码要4月底。酸到基本上可以给你们吃,你们不敢尝一口。”
周围的人越是觉得稀奇,邓桥养就越认为自己种枇杷种对了。2003年2月底,邓桥养的枇杷结出了又大又熟的果子,村民们听说以后都过来看新鲜。
村支书潘启康:“接出来的果大家都来看一下,以为这个果能不能吃,那么大,太空,上过太空都会大吗!”
二三月份就能结出这样的枇杷,在广州还是独一份儿。村民们都在猜测邓桥养会卖出个啥价钱,但没想到老邓却说——暂时不卖!
邓桥养:“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不急于马上卖出去赚钱,一定要让外地的人多了解,把这些果小包装,凡是那些有联系的单位,游客,朋友,亲戚,包括那些酒店,旅行社呀那些,那些就送一点给他们,给他们品尝,无偿给他们品尝。”
邓桥养把用纸盒包装好的枇杷拉到从化和广州市区,免费送给所有他能找的上关系的亲戚朋友,前前后后送出了1000多斤。这时候,邓桥养突然决定不再赠送了,等着那些没吃够枇杷的人主动找上门来!
邓桥养:“有些人就过来看了,顺便他们就要买一点走了,问我多少钱一斤,当时对市场的价格不了解,我们是新种出来,当时考虑去考虑来吗,我问他们,值多少钱就看我这个果?他说这个果在市面上卖,一般当时卖到7、8元钱一斤了。”
邓桥养把枇杷按8元钱一斤的价格卖给了找上门来的顾客,一个月之内,新结出的2000来斤枇杷全部销售一空。然而,枇杷每年只有两个多月的挂果期,生意再好也总有卖完的时候,邓桥养要想点其它赚钱的办法。
邓桥养:“一定不要单单从那个果品去赚钱,还是要从那个苗子去增加一点附加值。”
邓桥养用从福建购买的枇杷和安山村的野生枇杷做嫁接,培育了大量的枇杷幼苗。因为他的枇杷卖出了好价钱,自然开始有村民来找他买苗了。潘锋务是安山村小学的教师,为人谨慎,前后足足观察了邓桥养三年。看到种枇杷真能赚钱,潘锋务才决定自己也来试一试。
潘锋务:“一亩大概种20多棵左右,我想先少种一点试一试。”
邓桥养:“他就在这里买了560棵的苗子回去,当时可能560棵的苗子。这些都是15元钱一棵,比较矮一点,这一棵就卖20元钱。”
邓桥养卖枇杷苗本来是为了增加收入,没成想此后却得到了意外收获。2006年,从化市政府开始评选“一村一品”,要选出一些村镇的特色主导农产品,他们看中了安山村上千亩的枇杷,找到了领头大户邓桥养。
从化市吕田镇农业办公室巢金红:“我们觉得这个是有发展潜力,他的规模比较大,带动农户比较多,所以把他的枇杷申报为‘一村一品’。”
邓桥养被认定为从化市枇杷种植大户,政府帮他注册了商标。这样一来,他的枇杷价格涨高了将近一倍,来找他买枇杷的人也越来越多。
邓桥养:“我们基本上天天都要摘,但是只能够,产量可能有时多一点,大熟期一天就几千斤了,小熟期的一天就几百斤了。”
枇杷的产量和销量都增大了,但邓桥养却突然接到了好几个投诉电话。
邓桥养:“我们当时就知道了这个枇杷十成十熟的,风味最好,就打了包装给他们拿走,拿走呢,过了两天他们打电话给我,就反馈了一个意见,说我们的枇杷有烂的。”
熟透的枇杷皮薄肉嫩,很容易被划伤,保鲜时间也很短,运输时很容易出现伤疤。
[采访]
邓桥养:“经过他们这样说,我后面就做了一次尝试,就拿六成熟的,好像这些果一样,六成果的打包装给他们,他们拿回去就说枇杷是酸的,老邓!我就觉得进退两难了,熟的给你你说我的枇杷是烂的,把六成熟的给你,你又说我的枇杷是生的,不甜。这个问题我怎么去解决呢?”
邓桥养正左右为难,从化市农业局派人送来了一本小册子,说邓桥养的枇杷作为从化“一村一品”土特产,资料被刊登入册,分发到市区各大酒店和旅行社。
邓桥养:“这个就是我们的从化旅游指南。这些枇杷都是我这里的,安山枇杷吗。”
记者:“还有你的名字!”
邓桥养:“电话号码、名字什么的都有。”
这本小册子让邓桥养茅塞顿开!他决定,要让那些来买枇杷的顾客亲自采摘。邓桥养开始绞尽脑汁琢磨怎样才能让顾客满意。附近的山上有很多平时少见的野生植物,邓桥养想采集一些移栽到枇杷种植基地里,分别挂上标牌、注上名称供人观赏。
邓桥养:“来到这里既有果吃,又学到知识,又辨别到什么叫做稀有植物,包括那个中药植物,他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个也是一个亮点。”
为了不出差错,邓桥养求助了一个朋友——吕田中学的生物课老师孙观灵。
孙观灵:“他说想搞一些比较特色一些植物,吸引游客的眼球。有时候给他们一个名称就好一点,如果你不挂牌子,就不知道这个是皂角。”
邓桥养:“这个叫金缨子,它是蔷薇科的,也是一种中药。”
除了为枇杷增光添色之外,邓桥养还决定在种植基地里修建水泥路。
邓桥养:“修这个路我们就花了很大的投资,不计其它成本,单单人工都20元钱一米的。必须有这个路,因为很多那个是泥巴,那些顾客那些人,加上那些女士们穿着高跟鞋,走那些泥路是不好走的吗。”
不但在基地里面修了路,邓桥养又投资40万元修建了从国道通往山上种植基地的道路。
邓桥养:“路通财通,要搞好那个路,才能够把自己山沟里的产品让那些客户来买到,才能够安全地运出去,第二个才能够吸引外边的游客来到这里。”
做好这些准备之后,邓桥养把枇杷根据成熟度划分出采摘区,每位成年游客交25元的采摘费就可以现摘现吃
李虹 广州游客:25元还可以啊,好玩吗,又可以吸氧。
最熟的枇杷最难运输,这个让邓桥养头疼的难题,在搞起现场采摘之后就迎刃而解了。
游客:“吃多了、吃饱了也不怕,它对那个肺呀,枇杷膏不是说润肺止咳吗。”
如果有游客想带走一些枇杷,可以现场装箱、直接购买。
记者:“这里面有多少?”
邓桥养:“这是五层。”
记者:“大概一箱是多少?”
邓桥养:“四斤半左右。”
记者:“多少钱?”
邓桥养:“70元一箱现在。”
记者:“觉得价格怎么样?”
客户:“还可以。”
记者:“能接受?”
客户:“可以接受,因为在广州那里卖的,我们买的平时都有八九元钱,那个都不好吃的,一般般,这里的新鲜吗。”
目前,邓桥养还是只接待主动上门的游客,因为枇杷成熟期受天气影响,配套设施也有限,他还不敢跟旅行社长期合作,但记者看到,现在邓桥养已经开始为此做准备了。
邓桥养:“里边的停车场不够大,我们就在这个岭上设立了一个大的停车场,主要还是用来停旅游大巴的,在上面呢能够停到20部的大巴。”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