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因为理性,山高人为峰;因为理性,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和理性牵手的是激情。激情是创意的源泉,也是提升和凝聚人气的途径。
今天,中国大学生创业活动在冷热起落中走进了第九个年头(以1998年“首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为标志)。其间,成功者自有成功的精彩,不成功者也未必无可圈可点之处。笔者以为至关重要的是:大学生在创业风浪中搏击,最惧怕一时的心血来潮和突遭变故时的心灰意冷。在真正意义的航行中,理性是船,激情是帆。
理性是人的智力因素综合作用表现出的水平。而激情源于人生的欲望,作为和理性相对应的感性标志性元素,它是人们渴望创造、渴望成功的强烈的情感冲动。理性和激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支持的。没有理性驾驭的激情,或者表现为无果而终的突发奇想,或者表现为简单草率的发泄、冲动。而离开激情的参与,理性便难以启动,成为被闲置的资源。
创业理性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的自我定位
大学生创业充满着未知和变数,所谓创业理性,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的自我了解、自我定位和合理的预期。一个期待创业的大学生必须还原自己而不是拔高或贬损自己,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否有强烈的挑战精神,是否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动手能力、耐受能力,是否意志坚定、做事果断以及是否具备必要的亲和力和领导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有对于创业点、创业途径、创业方式的准确选择和对于创业前景的科学预测。
和创业理性相联系的是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养成。这里所说的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对创业实践认知和判断的程度。大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突破就业的思维定势,使创业成为生存、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首选项。在此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判断,综合分析,对未来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创业方向。创业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时的冲动。它源于强烈的内在需要,即创业需要。而创业需要是创业活动的原动力:当创业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时,必然对创业行为产生助推作用,必然要求有所为,而“有所为”就构成了创业实践活动的起点。因动机被催生的创业兴趣可以激发创业者的炽热情感和坚强意志,使创业意识得以升华。
相应的,在创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绩效时,创业兴趣又会进一步提高。作为创业动机的最高境界,创业理想是创业者的精神支柱。有了理想的引领,创业者的个性发展诉求和社会的责任感才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创业理想的确立,是创业意识形成和深化的标志。
培养和强化创业意识,关键是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从实战出发,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既敢想敢干,又求真务实;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读无字书,做有心人,在各种创业与创新活动中感受真实的创业情境;摒弃贪图安逸、满足现状的陈腐观念,培植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冒险意识和竞争意识。不仅如此,要积极参加与创业有关的社团活动,发展健康的个性与兴趣,因为健康的个性与兴趣可以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升华创业意识,是创业意识形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如果说,创业意识表现为想创业,那么,创业能力则表现为能创业。创业能力的核心是专业技术能力,而学历和知识并不是能力的同义语,即使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掌握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也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外化为技能,还需要一个不可省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演练过程。有知识并不必然有技能,但没有知识则注定没有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存量上尽可能占有知识,是在校大学生明智的战略性选择。
创业能力还表现为驾驭市场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比较而言,前者更趋宏观,主要指对于市场动态、市场走势的把握、判断和预测,并且建立在熟悉市场经济、掌握市场规则和具有初步的市场体验基础上。后者则是在拟选创业领域的悟性、创意和运作水平的总和。并不缺乏思想和创意的大学生们,真正的“短板”也许就在运作能力上。问题是,基于思想和创意的创业计划即使无懈可击,也只是纸上谈兵,而真枪实弹的“市场上见”,要的却是硬功夫。不仅如此,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也是必备的。在创业过程中,无论是市场调研、开发,还是创业团队内部的整合、融通,都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市场的不可预见性,则要求对自己能够容忍的失败和可承担的风险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激情产生动力、灵感和创新欲望
和理性牵手的,应该是激情。激情是人的意趣和性情的自然表达,是创意的源泉,也是提升和凝聚人气的途径。没有理性,不可能生成实力,而没有激情,则不可能造就魅力。激情是导火索,是催化剂,是发动机。是赛场上比分胶着时震耳欲聋的“加油”声,是战场上狭路相逢时勇者的那份威猛。在创业场上,激情与创意、活力和成功相伴相生。IT业精英、被大学生推崇的创业英雄王志东在和大学生的一次对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就是“激情”,用他的话说,“创业的首要条件是创业激情”。无独有偶,强强联合的索尼爱立信移动通信公司最看重的也是激情。该公司北京分部招聘员工时,一个工作经验丰富的应聘者由于缺乏应有的激情,被认为只能按部就班工作但不适合创业而遭淘汰。日本、欧美很多企业推崇这样的理念:激情产生动力、灵感和创新欲望,没有激情,很难组织起高效的人才队伍。由此联想到当前大学生创业活动起点低、科技和文化含量低、创意不足、低水平重复严重的现实,或许有理由认为,正是激情的缺失或激情的无效释放,导致了这种情形的发生。
当然,大学生应是茫茫人海中最富激情的群体,对他们来说,立足平时,注重激情的培养、保护和有效释放,基于理性的创业活动就会来得更精彩一些。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培养生活情趣,激发生命活力,“诗意地栖居”。人生所能体验到的激情并不多,有价值的激情则少之又少。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总是波澜不惊,其一生极大的可能是平庸乏味甚至是无意义的。而一个负有责任、追求创造的生命,总是怀着一颗易感的心,总是能从司空见惯中捕捉惊喜和感动。
二是培养对成功和价值实现的渴望。“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没有成功渴望的创业者不是真正的创业者,充其量是多一份体验。而成功渴望所点燃的创业激情,会使创业过程充满新鲜感、趣味感乃至美感。
三是充满激情地进行创业尝试,把激情转化为灵感、创意,转化为感染力乃至于生产力。古今中外所有伟大的创造,多由激情引发。大众与精英、凡人与伟人都可能拥有激情。激情是一把双刃剑,可能走向建功立业,也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其分野在于是否有理性的参与。因为理性,山高人为峰;因为理性,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