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吉林省延吉市依兰镇九龙村村民崔英子的家,2008年8月1日清晨,崔英子正在冒雨给经销商金松今装货。当天,金松今要从崔英子家买走3吨散装大酱运往延吉市销售。
记者:“这是多少钱一斤卖的?”
崔英子:“2.2元。”
记者:“您多长时间找她进一次货呀?”
金松今:“一个月一次,一个月一次,还有出国的话,不够的话,还有一个月两次也是拿。”
金松今说,她最看中的是崔英子做的大酱口感纯正。
金松今:“卖的时候,顾客都是先尝一尝然后拿走。”
崔英子:“这个好吃吧?”
记者:“好吃。”
崔英子:“这个是自然发酵的。”
金松今:“那个好几年保存也是没事。”
记者:“您一年一共能做多少酱?”
崔英子:“这个将近100吨吧。”
记者:“都能卖出去?”
崔英子:“不够卖,我现在,你看看,已经没有了,一半都不够,现在我200多吨也能卖出去了。”
崔英子家去年卖出200多吨大酱,纯赚20万元以上。依兰镇的农民究竟是怎样靠着这些“土酱”发家致富的呢?
延吉市依兰镇是延边朝鲜族人口聚集地之一,因为盛产黄豆,当地的农民很早就有制作和储存大酱的习俗。
江姬子:“咱们这里的姑娘,一出嫁的,都会做这个大酱,不会的话谁也娶不了。”
早在2000年以前,依兰镇的村民大多都是自家做酱自家吃,偶尔有些人把剩余的大酱卖给附近的小商贩。因为零散销售,当时大酱的价格低到了每公斤不到一元钱。春兴村的朴允玉觉得把大酱卖给小商贩价格低不划算,她就办理了大酱制作和经营许可证件,自己制作了成百公斤的大酱储存在仓库里。2000年,她和丈夫拉了200公斤大酱到延吉的农贸市场销售,不到一个星期,她们就以每公斤2元钱的价格把大酱全部卖了出去。更意外的是,顾客当中有饭店的采购员,没过几天,他们就给朴允玉打来电话,要求每周按时给饭店供货。这些袋子里装的就是朴允玉家制作的成品大酱。
朴允玉:“这一袋是100斤,两个200斤。他们要多少就送多少。每天差不多都有,这样的话呢,我们挣的钱多。”
把大酱卖给饭店,每公斤的价格能卖到三四元钱。就在当年,朴允玉卖出了近5吨大酱,赚到近万元的利润。
朝鲜族大酱通常是在秋季制作,经过晾晒和发酵,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之后还需要再储存两个多月才能食用。每年5月过后,朝鲜族大酱就进入了销售旺季。
记者:“现在七八月份正是大酱销售的旺季,在这个时候,我们看不到农民制作大酱的场景,但是这次为了给大家展示一下,那么我们特别请了当地的这个朴允玉大姐,给我们亲自操作一下,让我们看一看,大酱是怎么做出来的。”
用清水煮好的黄豆要沥干水分,再全部碾碎,接下来要把豆泥揉制成扁圆形状的豆饼,做好的豆饼要拿到阴凉处晾干,再用稻草把干豆饼扎成串,成串的豆饼要吊挂在木桩上风干。大概15天之后,风干的豆饼才能用来发酵制作大酱。眼看生意越来越多,朴允玉自家的大酱不够卖了,她就带着村里的妇女们一起做酱,到春兴村订购大酱的客户越来越多。这样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与春兴村相邻的九龙村,九龙村也是做酱大村,做酱的人比春兴村还多,但却一直是各家各户散卖给小商贩。村民卖酱不是一条心,商贩就趁机压价,有些村民想早点回收资金,赚不到钱也急着卖。
崔东燮:“价格就下来了,完了销路方面呢,互相不告诉,自己卖自己的。”
听说春兴村有人带头把大酱卖到了饭店,九龙村的村主任崔东燮坐不住了。他到处打听,得知当时依兰镇政府正要把当地的大酱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植。
张书记:“我们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带动农户致富,发展什么项目,后来就根据大酱这种发展潜力,或者发展这种市场,这样的话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九龙村村主任崔东燮赶紧召集村里几个制酱大户商量,打算以大户缴纳会费,注册商标,大户带动小户制作大酱,统一销售的方式成立协会。
2004年春天,九龙村大酱协会正式成立,由13家农户组成,统一给大酱注册商标,大户向其他农户传授制酱方法,统一大酱的口感和质量。
崔英子:“一到秋天吧,有的时候,有的家的条件也不够,那样协会帮着,谁家条件不够呀,那我们都一起帮着给他们整一整。”
大户向小户传授制酱的关键方法和细节,大酱的口感和质量才能够统一。2005年初,在依兰镇政府的组织下,九龙村大酱协会参加了延吉市的大型农产品展销会。
崔东燮:“咱们挑协会会员中几家好吃的大酱,几家几家拿到展销会上,让他们尝一尝。”
张书记:“外地客人在品尝美食的时候,对依兰这个大酱的口味产生浓厚的兴趣,回家之后都带一点回去,这样逐渐逐渐的扩大了我们依兰镇这个大酱的这种销路。”
在延吉,无论是汉族餐厅还是朝鲜族餐厅,大酱都是必不可少的食材。刘在军是延吉市一家餐厅的经理,他的餐厅每天都要用掉15公斤左右的朝鲜族大酱。听说展销会上有本地大酱参展,他马上跑了过去。
刘在军:“他们在那儿摆的展台,一家一家在那里摆着,来的客人随便品尝。一吃就有明显的那个口感,香,光吃酱就有那种特殊的味道出来了。”
刘在军当即就跟九龙村大酱协会签下了订单,按照4元1公斤的价格,每月订购500公斤朝鲜族大酱。除了刘在军之外,还有许多本地和外地的客户也都开始从九龙村订购大酱了。此后,协会接了订单大家轮流卖,一家接了订单如果库存不够就带着别人一起卖。2006年,崔英子接到了一个50吨大酱的订单,可当时她只有40吨库存,她就把客户带到了村民金光玉家里。金光玉家的大酱是在崔英子的帮助下制作出来的,口感和质量跟崔英子的大酱很接近。这一次,金光玉也跟着卖出了10吨大酱。
金光玉:“这个大酱我自己卖的话,有半年能卖出去,可是崔英子带我们家,一下子就卖了2万斤。”
除了九龙村,春兴村也已经成立了大酱协会。如今,依兰镇的朝鲜族大酱从不知该怎么卖变成了不愁卖,甚至年产2000多吨还不够卖。农民们联合起来一起做酱一起销售,市场扩大到了东北三省,以及北京、上海、青岛等地,甚至还通过经销商把大酱远销到韩国和俄罗斯,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
编导:刘 然 摄像:王震宇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