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叁张仪是怎么说话的(1)



系列专题:《战国历史的职场启迪:我的战国我的策》

  叁张仪是怎么说话的

  今秦地断长续短,方数千里,名师数百万,秦国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以此与天下,天下可兼而有也。

  出自《战国策秦策·张仪说秦王》

  苏秦的风光印证了当时秦王的失误。你知道,有时候人失去一件东西的时候总希望可以找一个替代品,即便是赝品,没有行货好用,但也聊胜于无。张仪同学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人家张仪游说秦王可没那么直接,先是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大王啊,俺在乡下就听过这样的话,凭空胡咧咧是不明智的举动,但是不说也是有罪过的,是不忠的表现。身为人臣,不忠是死,出言不慎也是死,尽管如此,我还是要畅所欲言,说好说赖,任凭大王处置。"

  看这段话说得多高明。它隐含着这样的信息:我张仪不是胡咧咧,我是忠臣,必须对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便你认为我说得不对,您也不会对我怎么样的。套用电视里的桥段就是:一个大臣跟皇上说,有件事啊,微臣不知当讲不当讲。皇上总是很开明神武,跟自己的家长似的,大手一挥,讲。这个,微臣不敢。大臣在耍心眼。恕你无罪,只管讲。皇上想听啊,勾起了倾听的欲望。这下妥了,那个大臣得说个五六分钟。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套路是一样的。此套路就是欲擒故纵的典型套路。

  然后张仪就分析了合纵的弊处,主要思想是赵国虽然拉拢了山东诸侯国,但是它们都有致命伤,临床表现为:一、国库空虚,粮食匮乏,却穷兵黩武,发动百姓参战。二、虽然他们口头叫嚣临阵脱逃就军法伺候,可他们的士兵依然会不顾军法,落荒而逃。原因是什么呢?不是人民不肯为国捐躯,实在是国家法律不严,言而无信,赏罚不行,民众才没有为国死难的决心。

  张仪的分析相当到位。战争不只是民族忍耐力的较量,也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尤其社会发展,战争就是打钱。他还认识到了赏罚分明的作用。

  咱们说话也是这样,总是先分析对手的弱点,然后分析自己的优势,张仪也是,阐述了秦国的优势,那就是赏罚分明,所以秦国的战斗力是天下最强悍的。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想起一个人,谁啊?商鞅啊。商鞅虽然被车裂,但是他的变法却是车裂不了的。

  说到这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秦王,就该犯嘀咕了:是啊,那为什么我们还是民众疲敝,国库空虚,霸业不成呢?

 第7节:叁张仪是怎么说话的(1)
  张仪也该想到,就说出了理由:是大王您的谋臣没有竭尽心力啊。然后说了一些以前秦国错过的"那些花儿",都是谋士的主意太馊。罗列了好几百字,无非都是验证自己观点的,属于论据,就不说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3542.html

更多阅读

第8节:叁张仪是怎么说话的(2)

系列专题:《战国历史的职场启迪:我的战国我的策》  其实这步棋有点危险,你捧一个人的臭脚而得罪了一批人,值得吗?但是张仪也只有这么说,才会抬高自己。在领导面前,下属经常会打击同事,私下里递小条,打小报告,下绊子,使路子,玩心眼,这些不都是

第40节:强大执行力是“不可替代”的标志(1)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第六章  强大执行力是“不可替代”的标志  “5%的希望变成100%的现实”  ——联想集团的这句口号  强调的正是执行力的作用

第39节:要相信自己是最棒的(1)

系列专题:《大智若愚人生修为:高调处世低调做人》  因此,一个人的自信度有多高,他的人生境界就有多高。自信决定了人生的高度。不要等待别人给你自信,建立顽强的自信吧,这样你会感觉自己有驾驭生活的强劲能力,从而对生活充满乐观,你的人

声明:《第7节:叁张仪是怎么说话的(1)》为网友孤独的造梦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