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31岁创建了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过去的5年中,百度一步步从8个人发展到了几百人。从拿到第一笔融资到成功实现海外上市,从致力于门户网站到以搜索网站和竞价排名为主要的业务增长点,李彦宏在浮躁的互联网产业里硬是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又一个被美国纳斯达克批量制造的中国新富豪,身价已经超过9亿美元,成为新的IT富豪。他是如何成功的呢? 1.抉择:到硅谷去
1987年,李彦宏考入北大图书情报系,两三个月的北大新生活过后,李彦宏感到图书情报专业跟他理想中的专业相差甚远,他喜欢计算机,觉得这个专业前景好,所以经常去计算机系旁听一些专业课程。后来他想走一条出国留学的路,便买来一大堆“托福”书猛学。大三下学期,李彦宏通过了托福考试,开始着手申请留美学校。他的理想是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但这些名校不招来自中国大陆的计算机学生,纽约布法罗大学却向他伸出了“命运之手”。
1991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从北京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去纽约布法罗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初来布法罗大学,李彦宏经历了补习、上课、打工三种生活,在美国度过了最困难的“磨合期’’。过了“磨合期’’之后,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他决定去“打工”。
1993年5月,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最后,Matsushita公司(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在研究所,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当他结束暑期实习要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
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只是个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然而,在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面临着重要的人生抉择。
当时,留美学生中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做“高级顾问"。
李彦宏供职的金融信息公司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着《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
硅谷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令李彦宏无比向往。
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了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Infoseek的CTO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来自台湾的哈佛博士从工程师干到CTO,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加盟Infoseek使李彦宏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心里更有说不出的满足感。
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又痛苦。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赢利能力要强。Infoseek和Excite竞争得很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垮,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36岁的哈瑞.马超。马超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O.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O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
1998年4月,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40%的股份,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因为在迪斯尼,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元的Infoseek股权。
2.融资:实现创业梦
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
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
“国庆典礼”后返回美国,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也是北大高才生,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
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受李彦宏邀请,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也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开一家互联网公司吧"。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他们的融资目标是100万美元。硅谷有的是投资家,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
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两家’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起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元。
1999年的12月份,李彦宏带了120万美金天使投资从美国硅谷回到北京中关村来运营。
一年后,即2000年9月,百度进行了第二次融资,这次融资了一千万美金。
到了2004年的,百度又做了第三次融资,这次实际上是一个上市前的最后一次融资,当时百度对资金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在2003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已经开始盈利,在2004年6月份融资了1500万美金,按当时的价格就是大概市值两亿美金,公司整个的市值2亿美金。
3.挑战:敢于Google决雌雄
1999年圣诞节那天,李彦宏回国,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创业初期,拿着原计划6个月花光的200万美元,李彦宏精打细算做了一年的计划,这样得以坚持到第二笔融资到来。2000年3月,百度正式开张时,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做兼职的北大和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
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要做中国最大的中文门户,最大的对手将是来自国外的Google。Google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一旦介入中国市场,百度面临的将会是一场激烈的市场保卫战。针对Google的压力,2002年下半年,公司紧急启动了‘闪电计划’,李彦宏准备重新赤膊上阵,不仅忙公司的推广和经营,而且要带领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准备抢在Google登陆中国之前使百度的产品成熟起来,在各方面做得比Google更强。
2002年3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
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做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
李彦宏说;“我们公司跟国外最好的竞争对手Google做比较的话,在收集网页的多少,网页的更新频率快慢,检索的速度,包括相关性,包括对种类的处理等方面,都已经超过了国外的竞争对手。而百度推出的拼音搜索、MP3搜索、FLASH搜索,都是Google所没有的。”
尽管李彦宏一再强调技术才是最根本的,但是作为一个已经走向前台的搜索门户,他也深知,如何去吸引更多的眼球也很重要。2003年,一向沉稳低调的他今年显得异常忙碌。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由第三方赛迪集团下属《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历时一周的“GoogleVs百度——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结束。来自世界各地的100150名中文网络随机用户使用了多达100150个搜索关键词,对两大搜索引擎进行了评测。评估标准采用的是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家UdiManber提出的一种测试搜索引擎质量的UDI测试标准。其中,59.06%的人选择了“百度比Google好’’,WWW.baidu.com首次超越了Google。
“万人公测”证明,百度已经完全有能力与Google在中文搜索领域分庭抗礼。对此结果百度总裁李彦宏认为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百度更了解中国网民的使用喜好。当然,这不是李彦宏要的最终结果,不过从创建百度一步一步走到现在,李彦宏应该可以轻叹一口气了。
4.转型:从单纯的技术服务提供商过渡成搜索门户
百度以前一直是后台技术的提供商,没有面向终端网页,以至于很多人虽然会天天向百度服务器发搜索请求,但从来不知道百度的名字。百度提供搜索服务的网站包括新浪、搜狐、网易、雅虎,以及所有能想得起来的中国网站。
现在每天上千万的网民在使用百度搜索。经过统计,百度一年的检索量增长200%,也就是在以乘以3倍的速度增长,而搜索服务的增长速度远远不止这些,且在若干年之后规模会更大。
百度的变革开始于2001年8月。在一次董事会上,李彦宏提出要将百度做成一个直接面对终端网民的搜索引擎网站。时逢IT业的大低潮,网络萧条似乎不可逆转,因而反对意见很大。同时这也涉及到百度商业模式的转变。之前百度仅仅只是作为一个传统的网络搜索服务提供商在IT界立足,转型势必会导致百度与其最大的客户——门户网站产生竞争。而李彦宏的理由是,作为一个仍然处于创业期的公司来说,必须有自己稳固的发展方向,才会有成长的潜力和机会。
将公司进行了一次大的战略转型,将百度由技术提供商转变为一家直接面对终端网民的搜索引擎网站。这样的好处在于,不会对门户网站产生更大的依赖。坏处则所有的人都想得到,百度将和最大客户发生竞争关系。当时来自门户网站的收入已经占到公司收人的50%~60%,这对公司是极大的冒险。
由于对产业的理解各不相同,董事会分歧很大,几乎是李彦宏一个人在坚持着自己的观点。报告交给董事会以后,一片反对意见。哪怕在公司内部,他的搭档徐勇也表示反对。这位百度负责销售的搭档预见到实施后销售下滑的情况。两个爽直的海归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有在“董事会上见”。
决定性的电话会议是在深圳办公室开的,董事们几乎毫不客气,而且异常坚决:“我们当时投资可不是让你做这个的”,李彦宏在会议上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地说了两三个小时,拿出了当年在北大参加辩论赛的劲头。在办公室外的深圳分公司总经理都大吃一惊。“从来温文尔雅的罗宾怎么变得这么慷慨激昂。
直到最后都没有人同意他的意见,但方案还是通过了,李彦宏后来说:“他们与其说对我的计划有信心,不如说被我的坚持所打动。”
2002年9月20日,WWW.baidu.corn作为网站正式推出。
2003年3月,在主题为“活的搜索,改变生活——百度搜索激情夜”的活动上,李彦宏对媒体表示,百度要走到台前,要从原来单纯的技术服务提供商过渡成搜索门户,要让网民和终端用户直接体验到百度产品的质量。
5.创新:推出新型网络营销模式
李彦宏根据搜索的特性及发展历程归纳出了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相关性定律:情报检索、信息检索或全文检索的相关性都是基于词频统计的。当用户输入检索词时,搜索引擎去找那些检索词在文章(网页)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位置较重要的,再加上一些对检索词本身常用程度的加权,最后排出一个结果来(检索结果页面)。
第二定律人气质量定律:解决了技术问题。科学引文索引机制的思路移植到网上就是谁的网页被链接次数多,那个网页就被认为是质量高,人气旺的。在加上相应的链接文字分析,就可以用在搜索结果的排序上了。根据这一定律,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并不完全依赖于词频统计,而是更多地依赖于超链分析。这条定律也成为李彦宏申请的美国专利。
第三定律自信心定律:根据这一定律,搜索结果的相关性排序,除了词频统计和超链分析之外,更注重的是竞价拍卖。谁对自己的网站有信心,谁就排在前面。有信心的表现就是愿意为这个排名付钱。自信心定律一改过去搜索引擎靠CPM收钱的尴尬局面,开创了真正属于互联网的收费模式。在中国,百度一直致力于推动搜索引擎市场的培植和发展,现在,他们联合了各大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一起通过百度的竞价排名系统来实践搜索引擎的第三定律,为数十万网站的拥有者提供一个展示自信心,吸引潜在客户,发现销售线索的平台。正是根据第三定律,李彦宏开始开拓竞价排名市场。
李彦宏解释到:“竞价排名是指由用户(通常为企业)为自己的网页出资购买关键字排名,按点击计费的一种服务。这种形式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实际上这个服务已经涨过一次价了,200%的往上涨,但客户的数量和代理商的热情程度没有任何削减。今后还会涨价。”通过竞价排名,搜索结果的顺序将根据竞价的多少由高到低排列,同时奉行“不点击不收费"的原则。
百度的搜索竞价排名的最大特点在于采用了“按效果付费”这种新型营销模式,企业用户所缴纳的“关键词"添加费是放在其网上的户口中的,当潜在客户搜索到了该用户并且点击了其网站,该用户才需要支付费用。这样一来,中小企业在网络上的推广成本就得到了大幅的降低。
自2001年10月李彦宏推出这一全新的网络营销模式之后,百度开始蓄势飞跃。2003年上半年,竞价排名开始在百度的收入上占了大头,李彦宏可以和董事会和员工交代了。李彦宏的竞价排名收入已经占百度总收入的80%,百度已经可以完全不再依赖为门户网提供搜索技术获取收入。到2004年,百度营收差不多比2002年多了10倍,达1370多万美元。
据权威的互联网调查公司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推出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2003年的中文搜索市场,百度公司(www.baidu.com)一股独大,占据48.2%的市场份额,领跑中文搜索,Google以29.8%的市场份额名列其后。尽管中文搜索市场仍然朝百度一股独大的方向发展,但中国搜索(原慧聪网)、3721、雅虎、新浪、搜狐等门户站点由外围突进,纷纷角逐竞价广告业务及搜索排名服务,使曾经冷寂的中文搜索市场骤然间变得热闹起来。
百度的“竞价排名"模式很快被众多厂商所仿效,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认识到搜索服务的力量,开始在搜索服务市场抢食。紧随百度,3721声称自己将和Google合作。随后慧聪网联合众多地方网站,形成一个搜索联盟。但声势最大的却是以新浪、TOM、21CN为代表的门户网站,他们站在既有的平台上强势切入搜索市场。竞价排名成了搜索业界争相推出的业务。门户网站试图利用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先进的市场手段优势开始处处排挤百度。当初与百度合作的门户网站大都釜底抽薪。百度不但失去了以门户网流量来维持生计的方式,还面临着门户网站的围攻。
对于门户网站的动作,百度早有防备。李彦宏说:“确实,商业模式很容易模仿。但是,建立竞争优势却不容易。我以前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做搜索引擎竞价排名业务是一个两轮驱动的车,缺一不可。一是流量。你的流量大了,证明用你的人多,这里边有购买力的用户也就多,也就能够给竞价企业带去订单。否则,你就不敢承诺按照点击效果付费。如果你不按效果付费,企业就不会来的你平台上竞价。否则即便来了,因为你流量小,便谈不上效果,竞价企业没有订单,搜索引擎商家更是没有收入。二是参与竞价的企业数量要多,企业数量多,才能保证搜索引擎商家的收入。这两个轮子驱动着搜索引擎产业链的良性快速发展。所以说,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流量和规模。因为用户真正需要的是效果和回报。我不相信哪个企业投入不需要回报。而百度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百度自有流量排在全球中文搜索引擎第一位。同时拥有国内最大的搜索联盟,在企业数量方面,百度也有很好的先发优势。”
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李彦宏很自信,他表示:“搜索业务的升温进程即将触及质变的临界点,这期间一定会有行业巨头出来整合和洗牌,百度会将革命进行到底,在新一轮洗牌中占领先机。”
6.上市:一股冲天
百度做上市的准备花了6个月的时间,而前期最关键的是找到两家知名投行协助他们做上市的工作。一个是高盛投行,它曾帮腾讯、盛大做海外上市,另一个就是瑞士信贷,他们曾经协助GOOGLE做上市工作。之所以选择这两家,李彦宏说:“为了凸显一个概念,这两家投行带出去的公司都是赚钱的。”果然这两家投行也没让李彦宏失望,在美国他们动用了最优秀的人才,所做的路演也是级别最高的。在纽约的午餐会上,李彦宏所作的演讲早上预定的人数是94位,到了中午变成了140位,许多掌管数十亿美元的基金经理基本上是靠着墙、饿着肚子听完演讲的。那个时候路演还没结束,但是百度对上市已经很有底气了。
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突破发行价27美元,百度登陆纳斯达克第一天的开盘价直接就蹿升至66美元,在中盘最高达到150美元价格之后,最后收于122.54美元,融资109亿美元,刷新了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海外IPO融资的纪录。全面超越盛大、新浪,成为中国互联网最高市场价。
8月24日,百度发布上市后首个季度财报,百度此季总营收为697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6%;净利润为121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5.5%。当天百度股价收盘于82美元。按此数据折算,百度的市盈率为410,而其他中国概念股的市盈率基本上仅为20上下。如何尽快提高百度的盈利规模,成为李彦宏最迫切的任务。
不久前CNNIC的调查数据显示,百度仅在北京的搜索市场占有率已经上升至52%,GOOGLE为33%。在上海广州等地百度的市场份额也均高于GOOGLE。李彦宏说:“GOOGLE是百度在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在中国他们打不过我们。”
现在,百度是世界最大的中文搜索网站,每天要接受2亿次检索请求,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把百度当成是常用搜索工具。李彦宏说。“我们的员工有的来自EBAY,有的来自微软,有的来自YAHOO,但是我们更多的人才是来自北大清华等高校的毕业生。”的确现在的百度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就像其在招股说明书上写的:“我们的竞争对手还有很多,有来自美国的GOOGLE、YAHOO、MICROSOFT,还有中国的搜索公司:网易、搜狐、新浪、阿里巴巴等。
有的人说百度是一夜暴富,李彦宏表示:表示:“百度的故事不是一夜暴富的故事,在这六年当中什么样的事情都碰到过,整个过程非常艰难,在搜索引擎不被别人看好的时候,别人觉得不重要,搜索不重要,现在我们又跟全球最有实力的互联网公司,像微软,像雅虎,像Google在竞争,任何时候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和困难,也有很大的风险,百度有今天,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率第一这这样的位置,不是轻松得来的,的的确确是经过很多艰难、困苦,冒了很大的风险到了这个位置。”
面对媒体越来越多地关注和讨论,李彦宏很现实,他坦言:“百度最大的敌人是百度自己。百度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到来,百度上市而最终决定公司成败的是业绩和百度专注于中文搜索的决心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