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解读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是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又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了起来,是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的统一。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渗互促的关系,对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www.qikan.com.cnZbPiHyvPerbfOLDo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19世纪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人文关怀思想为指导,以经济事实为基础,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起点是雇佣工人遭受到的剥削和压迫,并研究了工人遭受剥削压迫的原因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因此,他们研究的是具体的人、现实的人、社会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显著特征是从研究的起点到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从社会批判到社会发展,运用的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研究和表述方法,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强调自己的经济学是科学,另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包含着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执着追求,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无情地批判了“异化劳动”,这种批判的本质乃是对人的问题的真正关注。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了起来,使人文精神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使科学精神充满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的哲学观和方法论选择,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活力。www.qikan.com.cnZbPiHyvPerbfOLDo (一)以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为基础确立劳动者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认为:在物质财富的增加过程中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经济矛盾,物质财富是人生活的手段,而不是人生活的目的;经济过程的主体是人,是劳动者,不是物质财富;物质财富是人的劳动即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作用于物质的结果,生产力是人的生产力,并非物本身的力。物质财富的发展程度,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和能力的大小,以及作用于物质所必需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资本统治的结果,不仅把物质财富变成了经济乃至社会的主体,而且将劳动异化,将资本所有者变成“资本的人格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矛盾就在于此;解决这个矛盾的出路,就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克服劳动的异化,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www.qikan.com.cnZbPiHyvPerbfOLDo (二)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 马克思在谈到理想的生产时认为“这种生产,是以满足社会以及每一成员的需要为目的的”、“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看法, 造福于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应包括三个方面,人的物质生活需要及其满足,人的精神生活潜能及其需要,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需要。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是人的社会性的根本体现,人的社会性在人类本质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人类本质得以形成和实现的必备条件。要满足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需要,就必须自觉地调整人们的社会关系及其制度安排,适时进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所以,搞好人类的制度文明建设,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必然要求。www.qikan.com.cnZbPiHyvPerbfOLDo (三)强调自然界与人和经济发展的同一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和自然界的同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人依赖于自然界,“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另一方面表现为人把自然界改造成为属人的自然界,“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自然界和经济发展的同一性实质上是人和自然界的同一性,因为经济活动及其发展就是人同自然界的物质变换过程及其发展。对此,马克思认为,经济发展要依赖于自然条件;人必须社会地支配自然,这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良好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而只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绝不能提供它的现实性”,因此,人必须“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以便经济地加以利用,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以便占有或驯服自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自然、社会和经济根本上的属人性,阐明了人的本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真谛。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早就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www.qikan.com.cnZbPiHyvPerbfOLDo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表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互渗互促的关系。科学精神从人文精神中获得教益,而人文精神的发展可以从科学精神中汲取营养。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二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对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www.qikan.com.cnZbPiHyvPerbfOLDo (一)经济学研究中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人类社会的任何进步,都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协同作用的产物。特别是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虽然以科技进步为基本特征,但它必须以人文社会科学和人文精神的进步为基础。一个健康、合理、文明的现代社会,应该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与相互依存的社会,人文精神中包含着科学的内容,科学精神中不可或缺的则是人文关怀。这样,一个社会才能通过人文科学与人文精神在社会启蒙、社会设计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作用,有效地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提供永续的动力和强大的诱因,从而为科技与经济的有机融合,为科技、社会与人的和谐共生创造可资依凭的基础。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作为理论指导的中国经济学研究,必须要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起来,使经济学对客观经济现象的研究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与价值评价结合起来, 使中国经济学的研究更加贴近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本质,也有利于实现理论研究的科学发展,有效的指导经济运行,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www.qikan.com.cnZbPiHyvPerbfOLDo (二)经济实践活动中要兼顾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经济活动是人类实践的重要形式,经济理论是对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应该是我们理解和指导经济活动的正确的思维方式。www.qikan.com.cnZbPiHyvPerbfOLDo 当今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新型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与一定数量的农业经济并存。社会转型中结构重组调整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价值观念失衡与人的异化等一系列问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只有从科学理性的视角解析技术与社会,从人文关怀的视角认识人与技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才能化解认识与实践中的误区与偏差,一方面,使整个社会更加务实、理性和高效,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营造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的精神和文化氛围,推动社会向富裕、文明、科学、民主的方向发展。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后发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汲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要特别注重精神内涵与人的全面发展,在享用科技成就的同时必须要着力培育人文关怀,在理性的对待科学技术与张扬人的主体性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现代科技需要拓展人文的界面,在更广阔的视野中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圆融。www.qikan.com.cnZbPiHyvPerbfOLDo (三)倡导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上重塑人类是非观 面对人类新的生存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大力倡导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上重塑人类判别是非的价值观,有助于认识与解决人类面对的新的生存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有助于正确指导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发展,有助于健全人的心智、改善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寻求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如环保、战争等问题的途径,才能构建防止克隆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太空技术等可能对人类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作用的思想基础、决策机制和社会条件,才能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更多阅读
地租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源于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杨峥论文《基于财政分权视角的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地租理论是房地产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房地产价值、价格理论和运行规律的理论基础。地租理论大体上分为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马克思主义地租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基本考点提示】本章的主要知识点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
概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概念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
概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概念与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哲学史上关于实践概念的合理因素,正确地阐明了实践的本质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而且阐明了实践在人类社
毛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
十八大精神解读: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十八大精神解读: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路松杰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