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向光影消逝的年代 偶像消逝的年代
【微博时代,娱乐百态】 微博彻底改变娱乐:玉女不再,天王太土,所有美好的、单纯的、可以让人一生念想的风华偶像,永远不会再有。这是粉丝做主的年代。今天的粉丝,不会再像当年的杨丽娟,拿出一生追逐偶像;今天的粉丝,最有趣的追星行动就是消费乃至消解偶像。他们窥探明星一举一动,将吐槽转化为生产力,哪怕黑到最后竟成真爱。但任何作用力都伴随反作用力,微博炒作这潭水到底有多深?笑到最后的,肯定不是一个人。 预言“娱乐至死”的尼尔?波兹曼只看到了电视的力量。 当微博时代来临,一个个大众偶像轮番登上“××滚出娱乐圈”的榜单,人类世界仿佛衍生出了另一个娱乐圈—属于粉丝们自己的“娱乐圈”。在这个圈里,昔日弱势的粉丝终于可以翻身做主,一出手(发个140字微博)便可翻云覆雨。他们像侦察兵一样监视偶像的蛛丝马迹,用PS和编段子在偶像身上留下永久的记号。 6年前,杨丽娟痴迷刘天王,就毅然投入自己的全部人生疯狂追逐;如今,粉丝们早已学会用自己的方法把偶像捏成想看的模样。对他们来说,最有趣的追星行动其实是消费乃至消解自己的偶像,而不是把他们的巨幅海报供在床头墙上。 这可能是某种大众胜利,也可能是某种“恐怖袭击”。所有美好的、单纯的、可以让人一生念想的风华偶像,永远不会再有。谁还是“玉女”?简直开玩笑!谁又是“天王”?拜托别那么老土!去年最红火的热门词是“屌丝”,连王健林的儿子王思聪都用“屌丝”视角在微博发言;今年的热门词变成“土豪”,反正别人都是土豪,只有自己是永远的“屌丝”。焦虑和自嘲早已渗进每一个现代人的毛孔,从中隐隐透出自我价值的挣扎。 盛大的微博时代降临,“娱乐”二字终于被上亿用户实践得彻彻底底、明明白白,正如风传的那句TVB经典台词—“做人呢,最紧要就是开心啦”。 魔鬼的细节 风平浪静的年代,明星们的工作无非是上通告、拍写真、发唱片。宣传稿里最重要的就属自我定位,用来不断催眠台下之人:甲是学生王子啦乙是玉女偶像耶丁是成熟型男喔…… 如今,这些定位当然都还有,但台下的新生观众显然已经没那么容易买账,就算新出道的小姑娘卖力地称自己是“小杨幂”,但仍然显得面目模糊。与此相反,有些明星努力了半生,最后一不留神,就把自己永久地钉在了耻辱柱上。 最典型的是“李晨送石头”事件:先是热恋中的张馨予晒出了李晨送给自己的石头,说是男朋友捡了送给自己的;接着,李晨的模特前女友迪丽娜尔在微博晒出了同样的石头;网络开始疯狂搜索,居然发现郑钧的妻子刘芸还有一颗,再加上李晨送给妈妈的三颗—“集齐七颗李晨石头可以召唤神龙”的笑话开始流传,“送石男”的外号牢牢粘在了他头上。从此,不管李晨演什么戏做什么公益,他就是“送石男”。 明星们个个看得心有戚戚,经纪人也不断提醒自己人小心行事,事故仍不可避免。2013年的“3?15”晚会上,央视开始大力批判“苹果”。一众明星纷纷对此发表意见。可怜何润东,一条微博最后居然后缀了个“大概8点20分发”,令人浮想联翩,成为第二天最大的娱乐新闻。“智商捉急”就此成为何润东的终生代号—虽然他声称自己其实是被盗号还报案了呢。 微博已成粉丝狂欢的地盘。明星们的隐私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暴露,遍地都是“一不小心”:一不小心,张馨予用吴卓羲的微博发了张晚安照,两人恋情由此曝光;一不小心,苏有朋用微盘下载了一部“韩国高中生视讯飞机”,点了分享键,自动生成微博;一不小心,谢娜冒充路人夸赞张杰新歌,还截图发微博,却被眼尖之人发现用的是自己的手机,谎言不攻自破—有耐心的人甚至练就了从标点符号里解读明星心事的神计! 但只要好好学过高中物理,就会明白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秘密。同样,只要明白微博时代的游戏规则,明星的自我炒作也会变得异常容易。 2012年《中国好声音》播出伊始,一个细节变成了著名的冷笑话:杨坤一直重复自己会有“32场演唱会”。这是无心还是有意,早已无从考证,但营销界人士们相信 “三十二郎”正是一个成功的炒作案例。 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所谓“魔鬼的细节”无从设计,真正的精髓就在于漫不经心,弄拙成巧,无心插柳。10月,在《雷神》中扮演洛基的英国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绰 号“抖森”)造访北京,此人在北京前门留影并在Twitter上显摆自己已到天安门。微博转发并炸锅,中国人乐呵呵地点赞“又一个外国人被黑心中国导游骗了”。对抖森的粉丝来说,这是个天大的笑话,对不认识抖森的人来说,“外国明星错把大前门当天安门”同样是个高质量笑话。综观同期到中国宣传的好莱坞明星,抖森引起的微博话题量最多,这个小插曲是重要因素。记住!制造无聊细节才会成为舆论的主角—那些费尽心思安排高端宣传活动的好莱坞电影公司,肯定打破脑袋也想不出来这些“魔鬼的细节”。 吐槽就是生产力 微博时代,“全民”偶像土崩瓦解。每个明星都会被一些人粉,被另一些人黑。不管做什么,吐槽就是生产力。 范冰冰刚开始在争议声中走红时,老一辈粉丝并不习惯她的作风,觉得她不似过去的美女偶像那样美好纯真,总和负面新闻形影不离。范爷才不管,她剽悍地宣称“我经得起多少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现在看来,范爷是早早洞悉了娱乐舆论发展的趋势。全国人民都喜欢同一个人?NO!名人总会被黑,倒不如姿态大方些。 进入微博时代的娱乐产业将此种舆论态势发展到极致。任何明星一旦进入“当红”序列,接下来的规定动作就是被泼一身脏水。网帖时代的代表人物是李宇春;微博时代的代表人物是杨幂。 人人嫌杨幂唱歌难听,“《爱的供养》唤醒植物人”;人人说她整容,发技术帖分析她的面部变化还不够,干脆把她的鼻孔照做成插座贴纸;杨幂谈恋爱了?那就两口子一起黑好了,男的长得难看,英文还不好;他们一块儿捐款了,该不是诈捐吧?最莫名其妙的当属“杨幂脚臭”。“脚臭”段子源于何处,没人说得清楚。有说是杨幂曾经发微博称“累了一天,脚有点臭”,有说《快乐大本营》曾牵来一只爱舔咸味的羊,结果这羊一直在舔杨幂的脚……一时间,微博漫天弥漫“杨幂脚臭”,并由此衍生出一个又一个段子。杨幂就在“脚臭”中前所未有地红了。此为“黑”到最后成真爱的最佳典型。 在稍有风吹草动就天下皆知的今天,给明星的脸上贴金是一项艰苦而浩大的工程,但让其为众矢之的却易如反掌。眼见着杨幂被“黑”而红,因祸得福,有投机者开始利用这一微博用户心理炒作,屡试不爽,于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为把实力不过硬的袁姗姗推成女主角,于正大放厥词,发动“袁姗姗滚出娱乐圈”运动,硬生生地把袁姗姗逼成了全民公敌。最后,虽然袁姗姗本人不堪重负躲开了“于正女主角”的位置,但知名度已如火箭般上升。 做懂事的粉丝 与此对应,和专门以黑明星为乐的无聊人同样庞大的,是明星们各自的粉丝队伍:微博时代,任何人气明星均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以前只能在歌迷会里大家一起发花痴的时代一去不返啦,现在的粉丝无所不在,他们严密监控跟偶像有关的任何言论,并和所有自己眼里的“不正确言论”做斗争。 李云迪原本的公众形象是钢琴王子,帅且可爱。去年春晚上的“找力宏”事件爆发后,一切开始发酵变味。今年9月,李云迪接受《人物》杂志专访,成为封面人物。因为报道里涉及业界对李云迪的质疑,李云迪认为杂志此举不妥:“采访与事实不符。”粉丝们于是“轰”地一声一拥而上,队形整齐地开始发布海量微博表示支持偶像,并不遗余力地攻击任何怀疑李云迪是炒作的言论,不断重复钢琴王子有多可爱、有多单纯。久而久之,看热闹的都开始嫌烦,被逼“路人转黑”。作为杨幂的反面,此为粉得太深最后成“黑”的绝佳例子。 有对比才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成长。普通粉丝只会勤劳地在微博上搜索偶像的名字,跟每个人划分阵营,对夸偶像的说谢谢,对质疑偶像的直接拉黑。相比之下,李宇春的粉丝应时而动,成熟迅速。玉米们一路从选秀时代战斗到微博年代,经受各种锤炼,现在的认识到已经上升到了主动提醒同伴“当心粉丝给偶像造成负面影象”的地步。李宇春出演话剧《如梦之梦》,玉米自然花钱买票捧场。这远远不够,捧场之余,玉米们还在内部群里相互提醒:切勿表现过分;切勿引发其他观众反感;切勿破坏玉米群体形象,给李宇春丢脸…… 能够从黑粉大战中全身而退甚至顺利加分的人,需要充分放下身段,比如黄晓明。论坛时代,他被“专注内增高三十年”和“闹太套”所困,还固执地上电视辟谣,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长得那么帅,作品也走红,却成了网络丑角。一转眼,黄晓明已经在诡异的舆论环境中如鱼得水:他给凡客做广告,“闹太套”是广告词;他在《中国梦之声》中画烟熏眼,被批“雷人”,就把自己PS成甄嬛发上微博,大喊“我是我自己的高级黑”。只要气定神闲,敢于自嘲,“黑转路人,路人转粉”指日可待。 无法隐藏的另一种真实 为驳斥面孔美丽、头脑简单的浅薄认知,微博时代的娱乐明星纷纷展示出自己知性的一面,正如姚晨引用索尔仁尼琴,伊能静略带文艺腔阐释政治理念。 作为“自媒体”代表,微博上的名人不用再找机会上电视上报纸,大可以全天24小时全方位展示自己。最大、最早的受益者是姚晨。新浪微博开设之初,她最早进驻,总在微博上大大咧咧地拉家常,亲民做派迅速博得大片好感,直接从二线行列迈入准一线。 但大大小小明星都开微博后,“亲民”姿态立刻不够用了,聪明的人知道需要展示自己另外的一面。最早成为“大V”的姚晨,也是最早转为“公知”的一个。她最初热心地转发寻找走失孩子的消息;随后开始转发各方求助需求;面对争议性事件,她引用索尔仁尼琴之语:“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比姚晨更积极参与公众话题的是伊能静:面对同样的争议性事件,她带着早年的文艺气质娓娓诉说自己的家史,顺便关注社会发展进程,简直是明星中的龙应台;夏俊峰事件中,她站出来表示要当夏俊峰儿子的干妈,引来一片欢呼。明星介入公共话题,起初的确会引起轰动,但后续效应却不一定如预想中那么辉煌。很快有人想起来,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伊能静也认了蒙古孤儿乌达木做干儿子,但乌达木后来告诉媒体,伊能静在节目结束后就再没有联系过自己。 和姚晨、伊能静的公知气质相比,陈坤走了另一条路。他探索出了一整套形象建设法:徒步西藏,探索心灵,向着明星中的仁波切狂奔。但在《快乐男声》的舞台上用耳机砸谢霆锋的视频曝光后,微博上都是嘲笑:“心灵呢?修养呢?”另有一些明星,谈论公共事件时想法真实,但很容易被粉丝们揭发成一笔糊涂账。如宋丹丹像居委会大妈一样,很认真地@潘石屹,认为建外SOHO建得太难看,但讨论的发展方向不是双方就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展开对话,而是宋丹丹被曝老公也是房地产商人,也卖天价楼盘。再如孙海英吕丽萍夫妇坚持反对同性恋,孙海英甚至直接在微博上说出同性恋“是犯罪,肮脏,毁灭全人类!”的惊人之语,引起舆论哗然。但今年,孙海英又主动在微博上发表反思“文革”言论。 微博所呈现的“明星的另一面”是如此多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却也成就了另一种真实。成也微博,败也微博,在信息通达的时代,任何明星都不能靠一时“包装”获得长久的红利。 微博营销人士Andrew:“发现不经意的亮点” 时代周报:让你最印象深刻的微博娱乐炒作案例是什么?
Andrew:萧敬腾的“雨神”名号。天时地利人和,大家给他一个称号,他自己能够顺势用起来。“天气”这个信息点有普遍的延展价值,加上今年夏天全国高温,这样使他的辨识度立刻变得很高。“雨神”这个称号并无负面意味,商业价值也相对健康。 时代周报:现在娱乐产业依靠微博影响的要点有哪些?趋势如何? Andrew:有几个趋势: 1.平淡中找亮点。创意方面,不需要多么惊世骇俗,但是要在不经意的生活里找到亮点和共鸣点,貌似不经意,却最能引起普通人的热情,引起更多人加入主动传播。另一方面,不要依赖大V,他们的号召力已经远不如两年前。 2.怀旧和时代特性的因素容易走红。80后、90后开始有更大话语权,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在传统内容里挖掘新鲜的点,很值得参考。例如“还珠格格”相关的内容做成段子都很容易走红,又比如“雪姨”在年轻人的解读下变成了“查谁婊”,成了攻击自己讨厌女星的工具和表达方式。 3.营销需要更软些。微信出现后,大家对内容的选择权进一步加大,受众变得非常挑剔,因此需要更软性的植入。 4.原创。内容海洋信息泛滥,原创会更受欢迎,因为和海量转发信息相比,原创信息是很少的。 时代周报:据你观察,现在国内艺人微博运作的情况如何?主要是哪几种运用方式? Andrew:一线艺人基本已经完全是团队运作,他们用微博,是在一定程度多了一条和粉丝受众交流的渠道,而且自由度极高,同时最大化为自己代言的产品、出演的电影、演唱会等做预热推广、炒作。微博的媒体属性决定了它的游戏规则,就像明星需要专业的团队帮忙打理媒体形象一样,微博亦然。所以粉丝们想象中的“和偶像本人零距离互动”,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小明星就运行得比较乱了,有的用微博开淘宝卖东西;有的打擦边球,在微博上收钱做广告,但是又不算正式代言,结果出事儿之后责任无法认定;有的推广自己无人问津的作品;当然和粉丝自娱自乐的也有。 时代周报:炒作如果被发现是炒作,会影响最终传播效果吗? Andrew:大众对炒作的分辨能力在不断成长,明星的微博容易上热点榜,只要不是恶意的热点炒作,大众还是愿意接受的,因为明星本身就是被粉丝宠溺的。 关键是明星自身的媒体形象公信力有区别,需要微博团队在设计策划案时候做考量,如果刘德华和范冰冰都做相同一个炒作案,效果天差地别;如果是范冰冰和干露露做,又是天差地别。很多时候,“被发现是炒作”这件事本身,已经是策划案的时间表里预先设定好了的。
更多阅读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支离破碎的网爬去--材料作文 支离破碎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叹了一口气说:“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无所得。
追着光影奔跑的罗拉梁咏琪《追》mp3下载 奔跑的罗拉
蒙面歌王追着光影奔跑的罗拉梁咏琪《追》mp3下载链接地址:本期蒙面歌王第七期追着光影奔跑的罗拉梁咏琪带着她低调奢华的心形面具和一头夺人眼球的红发走上了舞台!一首粤语歌《追》唱得深情款款,对粤语歌的把握十分娴熟,听罢令人回味无
从过于敏感向高度敏感的转变 人际关系 过于敏感
从过于敏感向高度敏感的转变成为你本来所是的天使盖瑞特许多人过于敏感,他们无法忍受噪音、侵犯以及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他们通常饱受着心理失调和失眠的困扰。其他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比如说参加一个家庭聚会,对他们来说却是一个
骗子杨智敏砍向国家地震局的三把刀 美国国家地震局
骗子杨智敏砍向国家地震局的三把刀 --目的是要全面颠覆国家地震局!杨智敏原标题:地震局不单是撤销的问题而是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日志正文2014-03-0623:03原文摘录:第一刀:改革地震系统地震责任不清的问题;(1)市县级全面负责本区
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现实与困境 - 境内外税 捐赠支出税前扣除标准
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现实与困境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税前扣除问题的现实与困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向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7号)正式发布已经半年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