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并购流程 从知识转移角度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



[摘要]知识的转移包括知识的发送和知识的接受两个基本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由两个不同的参与者——发送者和接受者——分别完成,并通过中介媒体连结起来。Davenport和Prusak提出知识转移包括两大行动:将知识传递给潜在的接受者,并由接受者加以吸收利用。Teece 早在1977 年就提出知识转移的思想,认为企业通过技术的国际转移,能积累起大量跨国界应用的知识。Kogut 和Zander (1992)认为,企业转移知识的能力是企业存在的重要理由。企业的并购过程实际就是两个组织的知识转移过程。因此,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关键原因就在于知识转移过程的失败。本文从并购目标的选择、并购后整合过程两个方面结合知识转移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关键字]知识分类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策

  

  前言

  

  据2005年底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4.7%,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向世界舞台迈进:中国企业的对外并购》的报告,认为:“中国目前处于对外并购的第四次热潮,今后几年对外并购将继续发展并日益活跃。”我国企业现已进入一个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时期,但结果却不甚理想。上汽控股的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员工持续罢工,让“中国老板”伤透脑筋;TCL兼并法国汤姆逊以后,赢利下降,市值缩水,与阿尔卡特的合作持续一年以后也宣告结束;联想吞下IBM个人电脑以后,在欧洲的销量下降,排名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原因就显得异常重要,本文从知识转移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知识是企业存在的重要理由。在企业的整个资源体系中,知识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由于知识存在的模糊性及强大的组织路经依赖,知识是竞争对手短期无法复制与模仿的,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深层根源。企业的发展就是知识创新、复制与转移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走向全球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壮大,我国企业也开始大规模走向世界,但由于其特殊性,我国企业的国际化主要是采用并购这一方式。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在实践中,一些大型的垄断行业的企业并购案中,政治及国家安全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在此不作讨论,为了便于讨论,本文中所讨论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是指面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的并购行为,而这种并购行为的行业局限于国内已有充分竞争,有望在世界占重要地位的家电、IT等竞争性行业。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1 知识的分类

 海外并购流程 从知识转移角度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
  按照获取的方式及被转移的难易程度,知识可以分为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显形知识从文献、图表、文件、统计资料等渠道获得,可以编码,易于传播。隐性知识多存在于个人和组织的经验中,也涉及个人的价值观、背景和组织的建构、文化中,通常无法以编码化的方式存在,它的传递只能依靠个人的交流与沟通,因此获取困难,转移的难度也很大。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2 并购中的知识转移

  2.1并购目标选择中的知识转移

  我国企业并购的对象一般为具有良好声誉的大型组织中的业务部门,知名的品牌和良好的渠道是收购目标的共同特征。通过并购,不仅能使企扩大知名度,开拓海外市场,还能在短期内迅速掌握核心技术,赢得核心竞争力。如明基对西门子手机业务的收购,可以使它完全获得西门子在手机领域拥有的1000多项专利,覆盖范围包括2G、2.5G和3G,仅核心专利就有几十个;真正使明基成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全球手机顶尖生产厂商。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核心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并借此契机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品牌以打开国际市场,迅速实现国际化战略,因此并购目标的选择主要围绕技术与渠道两个层面。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首要特点就是我方虽掌握了控股权,但技术与管理却处在落后的一方,同国外大企业对我国进行的知识转移相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知识转移方向却是一个逆向的过程。因此,相对于渠道来说,技术的转移是第一位的,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知识转移对象即并购目标的选择就应突出这一点。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而我国不少企业海外并购选择目标时却往往只考虑到品牌及渠道,对其选择的企业的知识准备考虑较少。我国企业作为知识转移的接受者,本应接受的最重要的知识却无法从知识转移的发送者——并购企业中获得,这为企业并购的失败埋下了伏笔。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2.2并购后整合过程中的知识转移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针对80年代美国的并购热曾指出“公司兼并不仅仅是一种财务活动,只有在兼并后公司能进行整合发展,在业务上取得成功,才是一个成功的兼并”。企业并购的完成仅仅是一个开始,是否成功,要看企业能否成功整合,即要看知识转移是否成功。知识转移包括将知识传递给接收者和接受者加以吸收利用两个方面,因此成功的知识转移应是知识发送者高效率的把知识传递给接受者,而接受者充分的接受、理解、吸收、利用并创新所接收到的知识。如果知识没有被真正的吸收,知识转移就是失败的。企业并购方式的实施就是企业并购后的知识转移过程。企业并购后的知识转移是全方位的,因此决定了并购目的达成需要多种方式,在具体过程中需要多种手段进行保障。下面我们从知识转移的不同层面和转移阶段分别进行论述。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2.2.1知识转移的层面

  根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的,我们可以把知识转移分为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即技术知识的转移和企业其它非技术知识的转移,两个层面知识的转移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我们将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中分别对两个层面进行具体探讨。知识转移的不同层面决定了并购中的不同方式的运用

  2.2.1.1技术层面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核心技术,我们可以把这种海外并购看作技术并购,因此我们将着重从技术层面进行探讨。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技术并购是以获取目标方技术资源为目标的并购活动,技术并购后收购方获得了目标方的控制权,可以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目标方的技术资源重新整合,是技术转移的最彻底形式,通过技术并购,将组织外部的技术资源转化为组织内部的技术资源。技术层面的知识转移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方面,其成功与否关系着并购的成败。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我国企业得到的多为图纸,数据等可编码化、用书面表达出来的的显形知识,却忽略了隐性知识的转移。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在个人层次,并购目标的员工个人的知识、经验没有转移到并购后的企业中,甚至出现了并购后员工大量流失的情况;在组织层次,新的技术只是被机械的应用,没有被充分吸收并加以创新。最重要的技术并购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目标。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2.2.1.2管理层面

  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一个特点是收购目标均为有很高声誉的知名企业,可见我国企业比较重视并购目标的现有渠道、良好品牌和管理经验。我们把这些非技术的方面定义为管理层面。管理层面的知识包括组织建构、组织文化、组织运作等所有非技术的知识。管理层面虽然不是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最主要部分,但管理层面的知识转移对技术层面的技术转移有重要作用。由于管理层面的知识转移不顺畅也导致了技术层面知识转移难度的加大。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在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活动中,文化背景不同,组织文化也有很大差距,因此管理方面临极大困难。TCL的主管曾公开抱怨说,在欧洲让工人加班加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中外在企业管理方式上也有差别,如中国企业讲究灵活性,此路不通就另寻他途,但西方企业讲究老规矩,往往是“一根筋”。双方在管理方面容易发生冲撞。www.qikan.com.cnnFQltzMjuQtsS0iv

  

 2.2.2知识转移的阶段

  Gilbert和Cordey-Hayes将知识转移过程分为取得、沟通、应用、接受、同化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在知识转移前必须先取得知识,知识的取得可以来自组织内部的实践和创新,也可以来自外部的知识转移,知识的取得是多途径的。知识转移过程中需要高效的沟通,同时知识的取得也是一个沟通成功的过程。知识取得的目的是应用,只有在应用中检验所取得的知识,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接受和同化。组织对知识的接受应是全方面的,只有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认识到所接受知识的重要性,并加以消化,才能认为组织已接受了知识。若只有组织的少数成员能够加以理解,即使所取得的知识被应用到组织中,也不能视为组织已吸收了知识。同化相当于“创新”的过程,是知识转移中最关键也最难的环节,可将取得的知识加以应用和吸收后,将其融入到组织的常规与日常工作,使其完全变为组织知识的一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进行创新已获得新的知识。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Gilbert和Cordey-Hayes认为知识的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达到目标。而大多数组织停留在知识的应用和吸收层面上,无法使其成为组织的日常惯例,这样的知识转移是不完整的,可以说是失败的。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从知识转移的过程来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施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正是此环节上的失误导致了并购行为的不尽如人意。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首先,知识的获取失败,这是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失败的根本原因。以TCL并购汤姆逊为例,据外电说,对海外市场操作经验的空白甚至让这些进驻法国的中国人一时间不知所措,“中国方面的管理人员对于美国零售商的强劲需求感到吃惊,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同后者直接开展过合作”。我国企业虽掌握了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但却处于知识转移中的接受者地位,因此国内的已有知识无法转移到海外,与此同时,本应从所并购企业获得的知识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相应的转移,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后实际并没有掌握足够的知识,在知识转移的第一阶段---知识的获得就是失败的。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其次,沟通的缺乏。由于语言不通、组织建构不同、组织内部和中外文化差异等,并购后的企业普遍缺乏沟通,这导致了知识获取的失败,同时获得的有限知识也无法顺利转移。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技术的接受和应用是知识转移的重要环节,但由于沟通的缺乏,企业虽掌握了并购后企业的控制权,却并没有实现知识的完全转移,因此接受和应用的程度是有限的。这也导致了并购后企业在市场上并没有获得认可。联想并购了IBM的PC业务,虽并购目标本身是该行业的佼佼者,但消费者却普遍不看好,这就是因为企业对技术的接受和应用是有限的。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就更是无从谈起,并购目标的知识并没有变为企业的一部分,更不用说成为新企业的常规与日常工作。TCL并购汤姆逊后的巨额亏损就在于没有能在技术和市场转变时做出有效的调整和管理。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2.2.3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

  Simonin指出组织差异程度、文化距离、知识传送者保守心态、知识接受者经验及信息技术运用程度等因素,会影响知识的转移与接收。Child(1998) 认为企业间知识流动的影响因素有知识本身的转移能力、接受者对新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能力、合作成员的经验总结能力以及在组织间学习上存在的认知与情感障碍、机制障碍和沟通障碍等;而柔性组织结构、所有权特征、文化冲突以及母公司的积极参与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知识的获取。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对于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践经验,大致有以下主要因素。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2.2.3.1被转移知识的特征

  知识可以分为显形知识和隐性知识。上文提到的两个层面中绝大部分的知识都属于隐性知识。由于显形知识易于转移,因此本文主要探讨隐性知识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前面已对两个层面进行了具体的的分析。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2.2.3.2组织的学习能力

  知识的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组织的学习能力非常重要。陈菲琼提到,“容纳力”是指组织阶层学习他们的合作伙伴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基本信条,包括学习的愿望以及学习的机遇。重要的是指组织阶层的能力,资源的适用性,以及人力资源配置。组织的学习能力有三大障碍,即认知和情感障碍、机制障碍、沟通障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后,与并购目标方往往存在着认知和情感上的隔阂,组织建构的不同和沟通中的障碍使得沟通渠道不畅,因此新企业无法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2.2.3.3接受者的经验总结能力

  知识接收者是知识转移的重要环节,在海外并购中,知识接受者的经验总结能力异常重要。我国企业虽在国内已经过了充分的竞争,但对国际市场相对陌生,目前进行的并购为其实现国际化战略的开端,因此海外经验十分匮乏,这也是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中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2.2.3.4组织的所有权特征

  通常的理论中,并购后的国内企业作为母公司在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从我国企业在世界所处的地位及并购的目的上说,又是知识转移的接受者,这种错位正是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活动的特殊处所在。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我国企业拥有并购后企业的所用权,因此易于以我为主,忽视了来自于被并购方的的知识转移,造成了知识转移的障碍。实践中,中国企业往往急于要将新兼并的海外企业变成一家中国企业,让企业领导层的一个小圈子决定一切,这既造成了知识转移的失败,又使习惯于自己承担责任的西方经理们大为恼火,破坏双方关系。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3 有效进行知识转移的对策

  (1)选择适当的知识获取对象。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首要目的是获得核心技术,因此必须选择满足这一目的的知识获取对象。否则,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掌握丰富的知识,最终只能归于失败。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2)建立学习型组织。丰富的知识集合可以对企业的国际化过程产生积极的效应,有助于克服企业开始进行海外经营的困难,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并提高经营绩效。因此知识的获得对跨国企业尤其是我国带有特定目的建立起来的海外并购企业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获得知识,加强组织学习的能力,有必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并在企业内部实行组织学习机制。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组织学习机制(OLMs)即通过制度化的结构和程序的安排,组织可以系统地收集、分析、储存、扩散和使用知识。一个学习型组织即是一个建立并有效利用OLMs,有意识地管理其学习过程的组织。我国企业只有完成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完善组织学习机制,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及时进行经验总结,才能适应海外市场的变化,成功地实现知识转移,实现企业的国际化。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3)促进企业文化融合,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隐性知识更多在个人的沟通与交流过程中实现转移,因此必须大力促进企业文化融合,克服认知和情感障碍,真正使并购后的企业融为一个整体,有效地进行隐性知识的转移,并在此基础上与显性知识的传播互相促进。www.qikan.com.cnwQ1aXfT0D7vN5law

  

  参考资料:

  [1]T.H. Davenport , L. Prusak. 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 Boston: Harvard Bussiness School Press,1998.16---78.

  [2] Kogut , B. &U. Zander. 1992. Knowledge of the firm, 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 ] . Organization Science , 3 :383 - 397.

 [3]《盘点2005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联想一波三折》http://it.people.com.cn/GB/8219/40802/40882/4353658.html

  [4] Zack , Michael ,Developing a Knowledge Strateg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9,Vol.41:125---146.

  [5]李东红《知识获取:企业“走出去”的目标与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06,(8)

  [6] 《开始出手海外 三大动因驱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 08:03 中国证券报

  [7] 王开明,万君康《论知识的转移与扩散》[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2-7.

  [8]B.L.Simonin.Ambiguity and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Strategic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9,(9):595---623.

  [9] 陈菲琼《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知识联盟的知识转移层次研究》[J].科研管理.2001,(3).

  [10] 徐金发,许强,顾惊雷《企业知识转移的情境分析模型》[J].科研管理.2003,(3).

  [11] 张莉,齐中英,田也壮《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转移过程研究》[J].情报科学.2005,(11).

  [12] 于培友,奚俊芳《企业技术并购后整合中的知识转移研究》[J]. 科研管理.2006,(9).

  [13] 曹洲涛《跨国公司管理移植的理论框架研究》[J].特区经济.2006,(9).

  [14]《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遭遇尴尬》http://www.cmgsl.com.cn/images/wto8/gj614.htm

  [15] 葛京《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J]. 中国软科学.2002,(1).

  [16]Yadong Luo & Mike W.Peng.Learning to complete in transition economy: Experience, environment, 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9,Vol 30:269---295.

  [17]Lipshitz, Raanan Popper ,Micha. Build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mechanism[J].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1996,Vol 32:292---30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4455.html

更多阅读

从现金流角度看中国经济旁氏本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几张简单的财务报表几乎包含了经济学的全部要义,其中的现金流量表更是表中之王。庞先生可以转移成本,可以通过挂账来虚增利润,但是他无法制造出经营活动的正现金流。这张表让虚假盈利无可遁形,在经济学上极具研究价值。如果用这张表对19

评价机制 从广告心理角度看广告效果评价机制的变化

广告心理学是研究广告与受众(消费者)相互作用的心理学规律。广告心理学规律主要有两条:一是广告信息传播的心理学规律。它要求消费者能接触到广告(物理距离要小)并能按广告策划的意图(选择性知觉、注意和学习)理解广告。基于这一规律广告

社会学角度看留守儿童 从知识社会学角度看“公知污名化”

     近日,当红女“公知”刘瑜与男作家慕容雪村对谈“公知污名化”,又激起了网友争论。他们跟之前吴祚来、张铁志的“反击”差不多,无非是把“公知污名化”归罪于阴谋论、专家跨界、民众价值虚无。应该说,这些反击都有一定道理,不排

声明:《海外并购流程 从知识转移角度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失败》为网友輕禾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