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场行动手册:工作没有任何借口》
于是,她不仅受到老总的器重,也得到同事们的认可,并不断得到提拔--三年之后,这位才24岁的大学毕业生,成了该集团一家分公司的总经理。

我很难忘记,当她讲完这些故事之后,在场的管理者和员工热烈评论的情景。 大家总结她有着一般人的"四个做不到"-- 第一个"做不到":干好业务工作就行了,其他事跟你有什么关系? 第二个"做不到":一心给领导办事,不表扬还挨骂;挨了骂还不申辩,还要做检讨; 第三个"做不到":领导忘记带钱,自己凭什么主动做检讨? 第四个"做不到":做检讨也就算了,凭什么还主动掏钱认罚?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于是不止一个人问她: "要做到这样太难了,你为什么能做到呢?" 她微微一笑说: "其实我也只是转换一下思考问题的角度而已。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与感受出发,当然做不到。但是,只要我们围绕工作应尽的责任来思考,就会觉得非做不可!因为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是没有任何借口的!" 最后,她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总结了一流员工如何做好工作的三句话-- "心中有责,眼中有事,手中有活!" 这是我们在做管理研究和培训时遇到的典型人物之一,她的故事充分说明: 要想发展快,先不找借口。 最有发展的人,就是"没有任何借口"的人! 这些年来,通过对培训对象的分析和对众多成功者的研究,我们还进一步发现,"没有任何借口",也是一个团队打造超凡战斗力的关键。 谈起中国体育史上的辉煌,中国人最难忘记的团队之一,就是曾经创造了"五连冠"奇迹的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创造这样的奇迹,就与这种"没有任何借口"的精神有关。 当时中国女排的教练是袁伟民,他对女排队员要求很严。女排的主攻手是郎平,她不仅业务水平高,还主动关心和帮助其他队员。 有一次,郎平做完自己的练习了,就主动留下来帮队友补课。不知是太累了还是没有全力以赴,她不像自己训练时那样到位。 没有想到,袁伟民对她的扣球尺度把得很严,让她练了一次又一次,甚至后来还被罚多做几组。郎平又气又累,抹起眼泪来了。 照理,她主动陪练,应该得到表扬,可是她不仅没有得到表扬,反倒因为一时不到位而挨罚。这不是很不公平吗?但袁伟民认准了一点:为了锻炼出一流的团队,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排球赛中夺得金牌,就一定要以最高的标准来要求队员。他并不为郎平的眼泪所动,而是对她更加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