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最受欢迎的财经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
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五六年前有一家公司,它是做那种车友俱乐部的。那个时候买得起车的人不多,它专门只做一种车型——富康车。在五六年前、七八年前能买富康车的人是一些什么人呢?是一批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是还没有达到他事业的顶峰,不过已经有钱足以来买一辆富康车的人。 那个时候10几万、20万一个车。 这些人的职业构成是年轻的律师,还有一些程序员,还有—— 广告公司里面、公关公司里面那些人,是吧? 对。现在这些人肯定不再开富康车了,但是那个时候他们实际上在一个公司里头是一种中坚力量。有着各种各样的职业的他们会聚到一起,后来他们发现,有很多问题是可以让自己的车友来解决的。比如说我的公司遇到什么法律上的问题,我的公司遇到什么技术上的问题,过去我很麻烦,我要去找一个专门的公司来给我服务,我要仔细地挑,这个成本很高。请来这家公司花了很多钱,最后却发现这家公司不行。 但是在这个圈子里头,经常在一块儿玩,经常出去自驾游,他们逐渐就变得越来越熟悉每一个人的特长、每一个人的爱好,对这个人的人品、才能都已经非常熟悉了。这个时候他们就发现在这个社区里头,他们自己也在为别人创造价值,无意当中创造价值,或者说是以一种潜在的、边际成本很低的方式。对自己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在别人那儿就是一个很大的价值。所以社区的力量就在这里。后来这个车友俱乐部就越做越大,有很多很多车友俱乐部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救援服务、团购一些车等等这些简单的价值,而这些人之所以进到这个车友俱乐部,是因为这个圈子非常有价值。 再一次印证了一句话,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现在看到,基本上来说开捷达的人是长得捷达的样子,开大切的人有大切的样子,开帕萨特的人有帕萨特的样子,开宝马的人有宝马的样子。我发现性格最典型的是开马自达的人,开马自达的人在街上超车的愿望是最充分的——我经过一番观察的。当然不是有意得罪开马自达的朋友,但是我觉得它背后显示出来,不同的产品的真正的价值,变成由这个产品而凝聚起来的一群差不多的人,他们通过互相的彼此帮忙之后,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这就叫黏性,就是他们能够粘在一起了,而且粘得越来越紧,而且像滚雪球似的,使得这个圈子越来越大。网络学上有一个定律叫梅特卡夫定律,说的是在网络上索取资源的人数与网络资源之间的关系。索取资源的人越多,大家分到的越少,按照平常的逻辑是这样的。但是网络不是这样的,网络资源的丰富程度是与索取资源的人数成正比的。比如说,全中国只有10个人有手机的话,这个手机就没有多大价值,如果大家都有手机了,这个网络的价值就会非常大。所以社区也是这样,原因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你是一个生产者也是一个消费者,大家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自由地、随时地切换身份的时候,这个价值就会不断地放大,多点对多点。

而且你想把它拆散还挺难。所以这个话题就涉及一个新的话题了,大家怎么看未来中国移动的价值。因为很多朋友其实也买了中国移动的股票,在H股上也有买它的股票,那么怎么看它的价值呢?我们广告回来之后继续探讨。 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继续回来收听我们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 刚才在上一part的时候,我和我对面的吴伯凡——《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一起讨论到了关于网络和社区的意义。我们发现现在很多的公司已经不仅仅是在卖产品和卖服务了,更多的是用它的这一个消费者去吸引它的那一个消费者。比如我们发现在旅游行业已经有人提出来,去哪里玩儿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谁玩儿;比如说在房地产行业,提出来买房子不重要,关键是你和什么样的人住邻居;再比如互联网上有一些公司现在成长得非常迅速,Facebook、Myspace这样的公司,甚至连一个传统的搜索引擎公司百度,现在也提出所谓的“搜索引擎社区化”。大家搜同样一个词,就变成了同业人。于是就有了“贴吧”这样的一个旷世奇说的产品,这个产品在国外都没有的,但是它现在变成了一个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社区之一。所以“社区化”这个问题就被提了出来,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讨论,到底中国移动这家公司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