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最受欢迎的财经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
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的仍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 大家好! 伯凡你好!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和最近的罗琳有关,什么叫罗琳呢?她的名字叫J.K.罗琳,就是写《哈利?波特》的这位英国妈妈。据说她最近写的这本书叫《游吟诗人彼豆故事集》,最近在全球以28种语言同步推出,印刷了750万册。据说这位罗琳这些年来——是差不多10年吧——靠写《哈利?波特》已经赚了大概有5亿英镑。5亿英镑就是每一年5000万英镑,差不多是四五个亿人民币的概念,想想也很可怕。 四五个亿那是相当可观的。 这是利润呢,差不多是毛利,她没有什么太多的成本了,顶多顾请几个人帮她打打字。 但是你还要注意到她曾经是一位领救济的妈妈,她带着她女儿生活,领救济的。 我们看这个事情不是偶然发生的。在英国有这样的一位女性;在中国最近这一两年来,你会发现也有一群人突然崛起了。我们都在看他的书的时候没有意识到,他已经因为写书写成了千万富翁。我给你举举例子。从前段时间的易中天开始,然后是于丹、郭敬明、中里巴人,然后是最近的曲黎敏,还有《鬼吹灯》的作者,还有《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我估计我刚才列举的这些人,每一个人的版税、合法年收入最少最少都在500万以上。所以你会发现这很有趣。现在大家都在讲刺激内需,都在讲要解决劳动就业,但是有另外一种人,他们实际上没有搞个多大的公司,成本也不是很高,但是他们的利润很高。当然了,他们写书还是创造了很多就业的,很多人因此去做发行啊,很多人做评论,也养活了不少人,很多人因为评价曲黎敏也能够混口饭吃,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链。那我们今天的话题就跟写书有关,似乎现在看来,通过写书能够写成一个千万级甚至亿万级的富翁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创造了数百亿的产值,而中国的富豪作家也层出不穷,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一个人的力量能创造多大的财富? 跳蚤型企业是否是未来最具生命力的企业? 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 本期话题:“富豪作家的商业启示”。 跳蚤型公司的可行性

有一个管理学家叫查尔斯?汉迪,他对于这种现象有一种说法,说这类公司叫跳蚤型公司。所谓跳蚤型公司,就是以自身为雇员的公司,他只雇他自己。 查尔斯?汉迪曾经给他的儿子一份生日礼物说,希望你从今年开始就不要在公司里面打工了,你应该尽早地跳出来去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这个查尔斯?汉迪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跳蚤型公司的鼓吹者。 对,他自身也是。他原来是在给BP打工,是一个高层的管理人员,也当过伦敦商学院的教授,他后来就自己变成了一个跳蚤型公司。 对。他说,这个世界的所谓不确定性,慢慢变得越来越确定,就是说唯一确定的事情就是世界是不确定的。你所在的公司很可能突然一下子就轰然倒掉。前段时间倒掉了雷曼兄弟那样的公司,很多人都认为这些公司是一辈子都不会倒的。 对,158年了。 突然有一天它就消失了,那么作为个体来说你怎么办?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中高层的企业家、白领或知识分子,他们会突然发现自己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漠,他们其实只需要自己一个人就可以生存下来。 对,他就像从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里面走出来,自己去搞独奏了,而且那个效果还非常好。 我觉得这后面有两个背景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维系一个公司正常运转的成本现在越来越大。很多公司垮掉不是它生意做得不好,而是由于公司组织太大之后呢,它为了维持这个系统,成本过高而崩塌掉的,这是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社会的分工变得越来越细了。举一个例子你看,现在很多家庭,夫妻两个人都在互相地想,我们在家庭里面到底还有什么作用?以前弗里德曼写过,一男一女在中世纪的时候,之所以要结婚,因为男人既可以做搬运工,也可以做杀猪工,又可以盖房子,而这个女人既是洗衣服的工匠,又是一个奶妈,又是一个做饭的阿姨。所以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其实除了感情的原因以外,还有分工不是很明确的两个经济体的一种整合。但是现在问题就来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家庭这种业务变得越来越剥离出去了。 对,大量的核心业务之外的业务可以外包出去了。 对。比如说有一个女青年跟我说,在搬煤气罐这件事情上,老公远不如楼下的保安来得有用,哈哈。所以很多人就问了一个问题:连家庭这么一个最小的、最紧密的所谓经济体——两个人的公司——业务都在逐步外包,吃饭外包了,装修外包了,打扫卫生很便宜,那么到底我们的家庭在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