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8)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2009年两会上,张近东在谈到当前大学生就业时表示,"大学生就业是民生之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高校招生模式、教育模式和就业模式等方面全面改革。"他认为目前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度有待提高,经常出现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偏多,但是实践能力不足,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出现差异的问题。

  因此他建议把"社会实践"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的课程,列入大学阶段关键性教育任务,制定"社会实践"的标准、制度、流程,建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档案,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建立企业与人才共同发展的"双赢"模式。

  继2009年年底面向2009届大学毕业生招聘2000人的1200工程七期招聘工作启动之后,2009年苏宁再度推出"大学生实习计划",计划和全国50家211工程重点高校签署实习基地协议,向在校大学生每年提供8000个大学生实习岗位。让每一个走上见习岗位的学生受到历练,为就业做好准备,从而实现从实习到见习,再到1200工程的"大学生三级选拔机制",使高等教育和企业发展用人需求形成紧密互动。见习期间每人由一名老员工现场指导,见习期满后85%可以留在苏宁签约。无法留下的毕业生,也能因获得了工作经验,为再次求职增添筹码。

 第70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8)
  在社会招聘方面,苏宁电器2009年启动新一轮大规模的社会招聘,新增3.6万名员工,1500名中高层成熟型管理人才。在多数企业紧缩成本、冻结招募甚至大规模裁员的背景下,苏宁电器这一举动显示出它对人才梯队建设的不妥协精神。

  苏宁电器不但逆势招聘,更是不惜血本为人才成长投下重金。苏宁电器投资千万元,采购了IBM公司的数字化学习全国员工自助学习系统,目前一期工程覆盖2万多个管理岗位,以及北京、南京、广州、成都、杭州等五个大区的8000多个营业员岗位。

  除此之外,在提升软实力方面,苏宁电器成为家电连锁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苏宁要求每一位新提拔上来的干部,必须回到上一级部门进行相应的培训,部长级别的,1200工程的本科生要回到总部来培训,其他的干部至少要到大区或当地的公司进行培训。全国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召集会议,上传下达各种指令、政策,而且通过视频传输系统实现异地多点员工的统一电视培训。

  苏宁现在的培训量达到每天三五千人。占地面积达到4000多平米的雨花培训中心,现在已经爆满了,住宿不够,位于南京徐庄的苏宁电器总部基地未来将建设全国第一个全球零售研究院,可同时满足2000人培训,清华、南大等高等学府商学院将对其给予学术支持,IBM、SAP、思科等全球IT巨头则提供管理和技术培训,依托全球性师资力量和国际化创新课程,打造全球现代化零售人才孵化中心。未来几年,苏宁还会大批引进人才,而如何快速培养使之成为适合企业定位的人才,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

  "蓝领工程"---农村务工人员成为产业工人的摇篮记者获悉,国内大多数家电连锁企业均采用"外包模式"的后台服务体系,而苏宁电器一枝独秀,走"专业自营"之路,后台服务体系采取"自建"模式。在苏宁售后体系中,60%以上的安装维修员工来自农村。

  我国农民工用工状态不容乐观。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熟练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缺乏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度却越来越大。记者了解到,为了全面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满足苏宁服务需求,苏宁启动了"千名蓝领工程"。

  苏宁每年从社会、技校等引进几千名家用电器安装作业人员,经过简单培训,符合上岗作业基本要求;其次,通过进一步强化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某项业务的技师;再次,通过蓝领工程计划,培养锻造出一批业务精良的工程师。经过蓝领工程培养合格的务工人员,不再是简单的农民工,而是社会抢手的技术人才。十多年来,苏宁已培训培养了7万多名安装维修作业员工,其中,经过蓝领工程系统培训的人才已达到数千人。

  在员工引进中,苏宁响应政府的号召,竭力推行再就业人员的安置工作。2002年10月,苏宁积极响应全国总工会和江苏省总工会关于安置下岗人员再就业的精神,在招聘过程中,大量录用了下岗员工,促进了政府再就业人员安置工作,竭力为政府减轻最重要也最难推进的下岗人员再就业压力,成效最为显著的是"4045"(女40周岁以上,男45周岁以上)再就业安置工程。

  为了让这些"4045"人员适应苏宁各项能力要求,尽快熟悉业务流程,苏宁投入大量精力和费用,采用"集中培训、岗位带教"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4045"员工自身素质及职业修养,增强了适应企业和社会的能力。这些"4045"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一至几项足以谋生的职业技能,顺利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找到了自己人生新的起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5468.html

更多阅读

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身边的经济学:“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西方经济学里有这么一句名言:“看不见的手”。何谓“看不见的手”?我们首先要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说起。  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系。所谓计划经济,也称

李开复:看不见的“创新”塑造中国

系列专题:李开复离职李开复  今天,没有人怀疑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领军地位,更没有人怀疑中国这个巨大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真的可以轻松成为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吗?我们需要冷静分析。 数一数中国制造,没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

第73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11)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德鲁克认为:一个有效管理的企业应该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企业--可惜在我们大多数的企业中,看到的往往不是机制和制度在起作用,而是创业者的传奇故事、英雄事迹、个人魅力在流淌。当企业

第72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10)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张近东指出:企业不能依附于哪个人,如果依附于哪个人,那么领导者睡觉都睡不着。关键是他/她能否为苏宁服务,其次他的这种服务能力能否受到尊重。这是长期的问题,不能简单的、片面的理解

第71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9)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苏宁电器人员引进与培养工程的启动,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苏宁连锁的超高速发展提供了各类人才,解决了大批量、标准化培养人才的难题,为企业后续良性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

声明:《第70节:制度在说话:看不见的苏宁(8)》为网友淡寫伱惪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