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纯粹靠自己的商业眼光可以,总是能抓住很好的点,一进去就很赚钱,但竞争稍微激烈就不知道怎么赚钱了。"
"当时腾讯没重视QQ空间,根本就不能用,我们稍微好了一点儿,但也经常打不开,只是说比他好一点,所以才起来。"以QQ空间为模仿对象的庞升东,庆幸自己抓住了腾讯"懈怠"的间隙,一度"后来居上".自成立以来,51com一直保持了比较好的发展速度和业绩。庞升东透露,目前每个月的收入都能达到100多万美元,主要来源于增值服务和广告,其中增值业务占据了大部分。今年下半年开始,51com会推出网络游戏产品,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从大学就开始创业的庞升东至今已有过10余个创业项目,51com是其中最成功的之一,也因此备受争议。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着与另外一个争议人物史玉柱扑朔迷离的投资传闻,51com又获得了很多关注。
不安分的学生
读大学时,庞升东就显露出了"不安分"的创业潜能。大二时,他开始修读一门广告创意课程,任课老师要求每周都要完成一项创意作业,庞升东都做得很好。那位自己开办有公司的老师也屡屡"私心自用",将其中一些创意用到了自己的项目中,还说,"你很有想法,建议向广告圈发展".同样因为觉得"这个学生不错,很有想法",尽管庞升东英语常常不及格,很欣赏他的外贸英语老师每次都会给他90分的安全分。另外一位讲授经济地理的老师也认为庞升东"一些商业上的想法挺好",两人颇为投缘,常常一起去院里鲜少有读者光顾的教师图书馆看书。
1990年代中期,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正值发展高峰,三株等一大批企业发展迅猛。庞升东就接下了一桩"生意",为某保健品公司做推广,把厂家的产品报纸广告塞到居民的信箱里。在资讯还很匮乏的当时,这种方式并不会招致反感,老百姓甚至还很喜欢看。庞升东作为该公司在学校的推广召集人,每周都召集一些学生去做。
后来庞升东开始频频"主动出击",为学校活动拉赞助,第一个赞助商就是史玉柱旗下的脑黄金。为了系里的一个娱乐活动,他从该公司拉来400块钱赞助,"买一个相册、有很好的皮封面,当时算是很豪华了。"多年后回忆起来,庞升东还是很兴奋。在学校推广预防近视的活动中,他又从一家相关厂商那里给学校争取到几千块钱的赞助。
在此过程中,庞升东感受到了商业世界的魅力。1998年大学毕业后,庞升东去了马云创立的中国黄页公司,当时该公司规模还不到10个人。第二年,庞升东转而进入宁波当地一家事业单位,在马云的公司里虽然呆了不到一年,却培养起他对建网站的兴趣,于是一边做技术支持工作,还进行一些网页制作。
利用上班的闲暇,庞升东创建了一个导航的个人网站,当初只是想自己浏览网站更方便,纯粹兴趣使然。但这次尝试带给他两个非常大的收获,因为从美工、程序、编辑、推广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庞升东对网站建设和运营第一次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第二个收获就是,依靠当时全世界最大的两个广告联盟,赚到了2万美元广告费。
股市和房产的"快钱"
从经济系毕业的庞升东对一直财经领域很感兴趣,也是早期的股民,业余还会写些股市评论。1999年下半年时,庞升东的工作性质发生转变,成为负责政府经济类内刊的编辑,就是每周把近期发生的重大事情总结提炼成报告,让领导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到动态信息,因此他不得不整天关注财经新闻。
有些未被领导通过的报告,庞升东就把它们放到网络上,"这有一点儿像早期的博客".后来这变成了他的第二个创业项目,以此为基础成立了证券网站——必赢证券,该网站甚至一度成为中国的三大证券网站之一,两年内就为庞升东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营收。这个项目一直坚持到2006年,因精力有限才转手卖掉。
必赢证券的获利则为庞升东后来投资房产积淀了基础。庞升东一直对房产十分看好,根据看过的一份人口研究报告,他认定40岁左右、已有多年资产积累的群体将会成为中国分房制度结束后的购房大军,房地产市场将会很快起来。
惊讶于这个发现,庞升东撰写了一份关于如何逐步进军房地产业长达40多页的报告以及商业计划。虽然该商业计划并没有获得别人的响应,但并未妨碍其后来投资房产的大手笔。2000年开始,宁波的房价一路爬高,从不到1,000元,到2003年突破3,000元,庞升东终于认定自己的判断,狠下心一周内就买下了几十套房子,"最多时,我让每个员工各住一套。"这笔投资绝对超值,到2006年宁波的房价已经过万。更为重要的是,从房产投资上获取的丰厚回报为庞升东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个创业项目,也就是51com的启动提供了资金积累。
找到长期目标
2005年3月,庞升东花了98万元购得域名51com,创下当时国内域名成交价最高记录。最初时,他并不准备将51com建设成博客社区,但一直使用自己的博客来招聘人才。到了6月份,就以这种博客招聘的形式,公司的员工从最初的7人扩展到20人,并且颇有些志同道合,庞升东自己称之为"英雄的团队".后来,受一个长期关注互联网的员工推荐,庞升东看中了51com的前身——一家位于福建的网站10770.com.这家网站甚至比Myspace起步还要早,庞升东认为这个团队很具有前瞻性眼光,决定购买下来,并抛售房产筹集了1,0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
其实,促成他下定决心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2005年时韩国的赛我网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不论访问量还是收入都超过了搜索引擎、门户、B2C以及C2C等领域的所有公司。庞升东认为中国和韩国有很大的相似性,交友社区完全可以成为跟门户和搜索引擎一样大的市场。
庞升东一直把腾讯当作自己的对手,51com的起步也受到了腾讯的启发,因为当时腾讯已经拥有了4亿多用户。但完全模仿又不现实,庞升东就选择了QQ空间当作坐标,因为腾讯当时重点关注在游戏和其他领域,对QQ空间并不重视,这为51com后来在一个阶段内后来居上,留出了市场空间。
51com的产品很快面世,通过在全国很多地市网吧的推广,这种类似直投的方式庞升东在大学期间推广保健品时就已了然于胸,网站的名气很快起来了。当然,这其中还包括庞升东的一些小想法,比如曾"借力"QQ,用户登录管理页面后,会收到系统的"温馨"提示:"为便于您的记忆,请将您的主页地址填在QQ资料里,这样还能给您的主页增加访问量。"51com的个人主页就在一定程度上借用QQ平台进行传播。
细节与大局观
庞升东坦承,
自创业以来,在大大小小的10多个项目中,互联网领域里除了交友社区,其他基本都尝试过了。对于这个项目,他表示至少5年内都会坚持做,"因为5年后这个市场才会趋于成熟".51com已受到很多投资人和用户的认可,2006年和2007年先后获得了两轮风险投资,目前保持每天15万以上的自然增长用户,其中有5万以上的活跃用户。对于为什么能在众多社交类网站的包围下还能获得用户的青睐,庞升东表示,理解需求和抓细节才是根本,他认为客户的最大需求是"要受到认可",51com所有的创意和策划都基于这点。为了更深刻的理解用户,他曾去过10个省份深入网吧,调查2万多台电脑的社区登陆情况。
对于细节,庞升东以白米饭做例,米饭一般包括蒸、烧、煮等做法,有一点儿香的就是小噱头;他则认为,即便是口味一样,都可以在形式上以及用户引导上制作出差异化来,因而虽然白米饭成本不高,但也可以成为饭店之间的竞争点,因为很多菜的口味大多一样,白米饭往往可能引导顾客成为回头客。"你就跑遍100个很好的饭店,吃他们的白米饭,把最好的10家学过来,再搞一点儿小噱头。"庞升东说,51com中像"白米饭"这样吸引网民的细节点太多了,如果网站上有50个甚至100个这样的点时,用户整体体验下来就会觉得与众不同,"如果说筷子又很奇特呢?""米饭"、"筷子"这些小细节在庞升东眼里,成为最吸引用户的法宝。
抓细节,不对整体做大动作也成为51com的一个发展策略。成立三年以来,员工已经达到了300多人,但"产品一直没怎么增加,还是在细化、还是在改进".这种策略性思维得益于庞升东的围棋爱好,他认为做企业跟下围棋差不多,要有好的大局观,同时局部也不能差,该争的就要争。
围棋给他的另外一个启发就是讲究轻重先后。围棋中一般的规则是,初期只要把棋子挂上棋盘角落,四边放置就可以了,但到了第20颗棋子时,就该注意在一些重点局部的搏杀了,"企业做了一年后,接下来的竞争要点是什么?毕竟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必须排出要点".虽然目前经营业绩不错,但是51com因为一些操作手法遭到了批评和质疑。对此,庞升东很务实但又有些叫屈,"我们犯过错误,做过不好的事情,但51com是没有做过的,是我们以前投资参与的一家公司犯了些错误。当然我肯定有责任,也从来不辩驳,因为本来就是自己的责任,应该受到批评。"对于一些有失偏颇的批评,他显现出了浙商的务实,"解释是没用的,不如就看着,先把事情做好了,未来还是以结果说话。"《等待戈多》是庞升东在大学期间曾很用心组织排演的一场戏,他组织成立了学校的话剧社,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戏剧比较感兴趣,另外是想搞一个别人没做过的社团。他说学生时代就是迷茫期,没有太明确的方向,这场荒诞剧就是当时的一种发泄形式。
这场门票为2块钱、由学生演绎的戏竟然在当时吸引了400多名同学去观赏,成为轰动校园的事情。步出学校历经多年创业后,庞升东的目标越来越清晰,他等待的是更大的成功和更多认可。
附文:庞升东感悟失败
在庞升东曾经的10多个创业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以失败告终,他也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认为一个共性的因素就是以前个人的成熟度远远不够,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好一家企业。当他在马云那里工作时,那家公司还很小,转到事业单位时,"学不到什么东西,就出来创业了".庞升东说,自己没有在一个超过10个人的公司工作过,学不到什么管理运营经验。
"前期纯粹靠自己的商业眼光可以,总是能抓住很好的点,一进去就很赚钱,就像投资房产买了就赚,但竞争稍微激烈就不知道怎么赚钱了。"他认为失败的第二个原因是,有一段时间自己不够投入,最多时手里有三、四个项目同时运营,"当时有偷懒的想法,自己不愿意做,老是叫别人来做。"庞升东自认特长是产品设计,当初本应该在这个领域投入更多,如今他要求自己每个星期都有反省和进步。
没有很好的合伙人和团队是庞升东分析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正因此他在2005年把公司搬到了人才资源更丰富的上海。这也促使他后来在管理招聘中制订了一些特别的政策。比如高管要提前两年招聘,"想到两年后要用到什么样的人";而对中层管理人员,他采取硬性的末位淘汰制,"比如说有10个中层,必须要淘汰1个,即便他很不错也要淘汰。中层要不断优化,这是我最大的一个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