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奶粉出问题,国外奶粉也出问题,怎么办?难道中国的婴儿要退回到喝米汤的年代?显然不可能,奶粉还是要喝,关键是怎么样治理奶粉市场,保证奶粉的安全。最近有专家指出,西方国家对于奶粉的管理相当严格,甚至有国家按照药品管理模式来进行奶粉管理,销售渠道也是药店。因此,有乳品营销策划专家指出,中国可以尝试在药店渠道销售奶粉。

近日,中国国际贸易协会表示,国内外的多个品牌的奶粉有望在今年进入药店销售。2013年10月份率先在北京和江苏试点20家药店。任立军指出,奶粉进入药店渠道虽然可以在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按照药品的标准来进行,减少了奶粉在流通环节的污染和安全问题,但却并非解决奶粉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键,况且,奶粉进入药店会否成为个别品牌借机涨价牟利的手段,需要监管工作做到位。 从奶粉的品质和安全问题来解析,绝大部分的问题出现在奶源、生产加工等环节,很少问题是出现在商品流通环节,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药店的奶粉销售并不能解决奶粉质量和安全问题。 传统的奶粉销售渠道基本上包括商超、母婴专卖店和电子商务三个渠道,与药店相比较,这三类渠道的大众消费的商业特征,使其对于销售毛利率的追求并不强烈,而药店系统尤其是那些国有医药系统对于毛利率的要求相当苛刻,如果仅仅从传统的渠道思维来看,药店销售奶粉需要做出很多机制上的改变。当然,如果有外力介入推动这事儿,药店的销售渠道或为可行。 当然,也有人会说,奶粉入药店可能会引发药店的激烈竞争,为药店带来商机。任立军认为,出现这种可能的几率不太高,根据与药企和保健品企业的营销策划合作经验,经常会与医药公司和药业连锁企业打交道,医药终端并非想像中的奶粉最为合适的渠道。 但是,如果奶粉进入药店销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或者监管部门介入进来,制定一系列的门槛,从质量上、安全上、品牌上进行限制,制定标准,也有可能在消费者当中建立起“药店销售的奶粉即为安全高品质奶粉”的形象,但显然,具体操作起来需要过程和时间,想在短期内建立起这样的印象并非易事。在全民关注并引发国家层面的关注的情况下,奶粉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极有可能在短期内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