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低调执着终成大器(1)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第一章低调执着终成大器

  面对着市场的激烈搏杀和对手的咄咄逼人,不动声色的张近东在闲庭信步之际用事实证明了自己。

  苏宁笑到最后

  2008年11月,北京。

 第2节:低调执着终成大器(1)
  由于近年来气候的变暖,北京的深秋已经不像往年那样有寒意,这座刚经历了奥运会所带来的喧嚣的城市正在以它往日的节奏运行,繁忙之余显得有些乏味。在这种乏味之余,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不胫而走:国美电器集团董事会主席黄光裕出事了。

  这个消息起源于小道,随即在各种场合和坊间迅速游走。它的效应迅速在全国扩展开来,包括在全国拥有1200家门店、每天无数人流进进出出的连锁零售企业国美电器。家电生产商们在惊恐之余,所想到的第一个举措就是迅速与国美联系,询问自己的货款能否按时回归--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这笔款能否按时回流完全取决于对方。新闻媒体们庆幸有了新的热点报道题材,而曾和这位前中国首富有过过节的人则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这些情绪情有可原。毕竟,黄光裕的强势风格使得他不招很多人的喜欢。长期以来,国美的供货厂家抱怨,国美过于强势,他们的产品放在对方的门店很久才能收到货款,而且还要支付名目众多的费用,等于是自己出钱给黄光裕开店。同行抱怨,国美一贯毫不留情挤压对手的风格坏了行业规矩,使得他们没有活路。外人则饶有兴致地关注,又一场盛极而衰的命运大戏如何上演,中国的财富榜真的是谁上谁倒霉吗?

  时间流逝,这一事件的余波渐渐散去,在情绪稍微平复之余,很多人的注目焦点换成了黄光裕曾经的头号对手、同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巨头的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这么大的事,他的反应如何,是否有一种去除心头大患的释然?

  张近东,相比黄光裕来并不为很多人所熟知。这位同样是近千家家电零售门店的掌门人为人儒雅,对出事后的黄光裕从未做出过任何评价,似乎对他和黄之间多年来的刀光剑影并不介怀。只是,他对苏宁的定位更加底气十足:苏宁在行业中是毋庸置疑的领跑者和标杆。 

  如果拿武侠小说的套路来打比方,黄光裕是刚猛的外家拳法,招招风声凌厉,张近东则内力深厚,擅长于一剑封喉。早在1993年,实力还比较弱小的苏宁就敢于与南京城的八大商场大打价格战,不但没有被对手所联合剿灭,反而当年实现3个亿的销售额,成为国内最大的空调经销商。

  与国美的高调张扬不同,张近东所率领的苏宁在厚积薄发中超越了对手。就上市公司而言,苏宁经常压住国美一头。2006年苏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9.27亿元,超过国美两亿。2008年,苏宁销售额保持24%的增长,达到498.97亿元,以40亿元的优势领先只有8%增长的国美;而在净利润上苏宁达到21.7亿元,是国美的2倍。很多人认为,张近东在创办苏宁19年后,终于可以坐上中国家电零售业的霸主之位了。

  这样的结果印证了张近东两年前对记者时说过的一句话:"我过去跟黄光裕讲过,苏宁哪一天做不过你,我一定送给你。"

  从成立时间上看,国美电器集团成立于1987年,2000年全面切入综合家电领域走连锁发展道路。而苏宁成立于1990年,走连锁路线还要早于国美一年。2003年,苏宁的收入只有国美的68%,随后苏宁在和国美的开店竞赛和规模竞赛中逐步缩小差距。但在2007年国美收购永乐、大中等有实力的同业后,苏宁与国美的差距再次扩大。

  放出"送给国美"这句话以来的两年里,张近东一直在殚精极虑,率领苏宁应变时局。面对国美规模化的成本优势和步步紧逼,苏宁避开大道,求助于吸引更多供应商一起打造顾客价值,极力围绕客户价值链培养与顾客的良好关系,以从"美苏争霸"中突围。

  这种努力收到了成效,在很多地方人们觉得苏宁的服务更到位、更有亲和力,生产厂家则宁可扶持更容易打交道的苏宁,以抗衡试图一统天下的国美,苏宁凭借着对市场的精耕细作很快又将和国美的差距予以缩小。

  中国家电市场的深度一直不可预测。在国美轰轰烈烈的日子里,市场格局表面上看没有变化,实际上波涛激流都在水面下暗涌。等到黄光裕事件这样的节点出现时,人们才恍然发现,市场的主动权已经易手。

  对出事后的黄光裕,张近东从未做出过任何评价。只是,他对苏宁的定位更加底气十足:苏宁在行业中是领跑者、是标杆,毋庸置疑。福布斯英文网站评出的2009全球2000大企业中,苏宁电器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零售企业,同时也是排名第一的中国民营企业,排在1055位。

  2008年的经济形势正如人们预计的那样不容乐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富豪们正在经历一场纸上富贵的"浩劫"。2009年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由于股价下跌,张近东的财富缩水高达51%,由200多个亿变为100多个亿。

  张近东对此事倒是并不在意,他忙于思索的是到2010年,苏宁能否进入世界五百强的问题。在国美还在疲于应付变动带来的余震之时,张近东已经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棋局,继续连锁发展的步伐。

  2009年初,张近东开始为苏宁谋划更长远的发展,宣布2009年苏宁电器要在全国新开200家店面,苏宁在香港落地生根,并开始"自建店"建设过程,逐步增加自己拥有产权的门店数量。相比之下,国美则决定关闭100家效益不好的门店,总量仍保持在1300家左右。但国美转为防御已经成为事实。至2009年5月,苏宁在中国大陆地区200多个城市拥有约850家连锁店,员工12万名。

  苏宁不涉足生产领域,但在产品的销售和后期服务上不断加强自有品牌的运作,努力打造便宜又有品质的家电供应者形象。苏宁电器的平均单店质量可称中国家电连锁企业之首。在中国数以千计的家电卖场中,单店销量排名前5位的,苏宁就占据了4个,分别是南京新街口店、南京山西路店、上海长宁店和宁波天一店。而平均单店的高质量是连锁企业差异化竞争策略的最直接的成果体现。

  作为企业,苏宁真正需要的是埋头做事,而且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后台系统、店面规划、人才储备等等。从表象看,似乎业内同行们在这几个领域的做法相似,但如果深入来看会有很多差异。做好细节,是同质化竞争时代的必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6065.html

更多阅读

走进狼群 第2节:第一篇 走进狼的世界(1)

系列专题:《一种不可思议的强者生存法则:狼性法则》  第一篇 走进狼的世界  狼在这个星球上的流浪已经超过100万年的时间了,也许你很难想象,在人类繁盛之前,狼曾是这个世界上散布最广的野生动物。  看着身边这个陪着自己走过了百

第7节:低调执着终成大器(6)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效仿这一模式,苏宁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实现和部分供应商系统的直连。索尼、摩托罗拉、三星、海尔等知名厂商和苏宁通过B2B实现了生产、物流、库存、销售数据的共享,能够在供应链环节进

第6节:低调执着终成大器(5)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美国在70年代时面临了石油危机,美国前10位的廉价零售商80%在这期间破产、倒闭或被兼并。沃尔玛恰恰是在这个动荡的背景下,靠着连锁经营发展为全美最大的零售商。山姆·沃尔顿的成功

第5节:低调执着终成大器(4)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苏宁尽管早就提出了家电连锁发展的模式,但在发展过程中却一直落在国美之后,被视为国美的追随者。2007年,张近东在清华大学一场公开的零售业论坛上放言:三年之后,苏宁将全面领跑。两年

第4节:低调执着终成大器(3)

系列专题:《从小老板到连锁霸主:低调为王张近东》  5月21日,在苏宁全国经营视频例会结束时,张近东留着眼泪称赞苏宁的员工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勇敢和救助精神,表示在向灾区人民捐款的同时,也必须对受灾员工进行慰问和帮助。他宣布

声明:《第2节:低调执着终成大器(1)》为网友陌染丶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