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创业碰壁
1989年,沈红民还是一家疗养院的一个普通职员,每月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平淡的生活。
一次偶然经历让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一次,他在一个做服装生意的同乡家串门,正好看到同乡在数当天赚到的钱,厚厚的一叠钞票让沈红民不由得动心了,打算学着做生意。
辞了职,他拿出所有积蓄2500元,在千家街租了一个门面,也开始做服装生意。因为第一次做生意,没什么经验,不知道什么样的衣服好卖,于是就“依葫芦画瓢”,看到别人进什么货,自己就拿什么货。
但是,他店里的服装没什么特点,店面位置也不太好。不到一年,2500元就亏光了。第一次创业失败,让沈红民信心全失。带着仅存的200元钱,他到新疆投靠亲戚。可是两个月后,一想到在武汉创业的失败,他的“犟”脾气就上来了,“虽然在武汉亏了钱,但在哪里失败就要在哪里爬起来。”
1992年2月,沈红民回到河南老家,打算筹集本钱,然后再度起家。
但家里的境况实在难堪,只有父亲有一份工作,兄妹四人都靠父亲的工资和母亲种田的收入生活。沈红民四处找亲戚借些钱,可亲戚们得知他在武汉做生意亏了钱,都不愿意借钱给他。沈红民只好在家里帮母亲收些豆子、麦子等农作物。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借到钱。总不能就这样一事无成下去吧!沈红民暗自着急,他一咬牙,“不管怎样,就算没本钱也要重新开始。”他把家里刚收割的豆子、麦子卖了350元。
当年10月,他告别父母,重新踏上了开往武汉的火车。摸着自己口袋里的350元钱,沈红民知道自己再也没有退路了。
回到武汉,沈红民找到住处后,躺了三天,冥思苦想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办,做些什么生意才能赚到钱。然后,他花了六天时间,跑遍了武汉各大零售市场和批发市场,寻找商机。
一天,他在大东门附近看到一个卖秋裤的小摊儿,小摊上卖的秋裤与市面上的不同,做工十分精致,花色也很“洋气”。他上前和摊主聊天,得知一天竟能卖出两三百条。
沈红民凭直觉认为,这种秋裤一定有市场。于是他和摊主商量着进些货。几番讨价还价后,沈红民以每条2.5元的价格,花了50元钱购进20条秋裤。
他在大东门摆了一个摊,开价10元2条。结果正如沈红民所料,这批秋裤十分受欢迎。20分钟不到,就卖光了,沈红民赚了50元钱。他带着100元钱又去进了40条秋裤,同样很快卖光。就这样,沈红民滚雪球一般,把生意做起来了,第一个月的毛利就达4700元。
有了一定的资金,更重要的是有了经验,沈红民开始尝试卖其它衣服。当时市场上的服装样式较雷同,他想,不能重蹈覆辙,与众不同才能赚到钱。经过一番考虑后,他瞄准了休闲服装市场。
沈红民的决策是正确的,休闲服装的市场反响出奇好,一天能卖出上百件衣服,一个月最少能赚五六千元。
但是,由于他是外地人,开始被同行排挤,甚至不断有人来他的摊子闹事。终于有一次,双方先是争执,后来打了起来。
沈红民被迫离开了大东门,他四处寻找新地方摆摊。最后,他看准了广埠屯一带,那边大学多,大学生更喜欢休闲服装。
沈红民进货非常有眼光。一次,他在汉正街看到一个出口转内销的外贸店,店内积压了一批服装,都是带连衣帽的短袖衣服。他马上想到不少偶像明星穿过类似的衣服,这批服装肯定有赚头。他以2.6元/件的超低价买下了店内所有的短袖连帽衣,共有四百多件。结果,每件卖28元,一个星期不到,这些衣服就卖光了。
“人挪活,树挪死”。到广埠屯,沈红民的生意更好了,一个月最少能赚万把元。
1994年夏天,沈红民试着在广埠屯租下一个门面,月租金1500元。由于从来没有租过门面做生意,他心里没有底,便和一个朋友合伙,一人一半店面,共同经营一个30多平方米的店。店面大,生意也特别好做。
1995年9月,朋友因为私人原因,搬走了,沈红民真正拥有了一个服装店。他仍然做休闲服装生意,进货主要进一些外贸休闲裤、格子衬衣等,很快有一大批学生成为他店里的熟客。早上进货回来后,店里都有一屋子人等着看新进的衣服。每天忙得没时间吃饭,晚上要等11时才能关门。就这样,开店的第一个月,纯利润就达1.2万元。生意越做越好,沈红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96年6月,一个月的毛利竟高达8万元。他紧接着在武汉大学正门开了第一家分店,没想到这家分店一开业,第一天销售额就达5000元。许多学生喜欢他店里的衣服。
此后他的分店以每年一家的速度递增。生意规模最大的时候,他在武昌拥有6家连锁店。
编者点评:
沈红民第一次失败后,并没有被失败折服,反而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再一次从事自己失败过的行业,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失败,他成功了。他通过上次失败的教训,广泛的调查市场信息,由于平时积累的经验,使他很准确发现了商机,最终抓住了市场,使自己的事业获得了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