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梁:从炸油条到掌控餐饮王国



    灯红酒绿,商海沉浮,多少人翻船落水?也许,正是有了自己做人的原则,才有了今日的“小蓝鲸”“笑到最后”的刘国梁。

    创富核心

    在武汉谈到吃,许多人就会联想到“小蓝鲸”。曾几何时,小蓝鲸赢得了无数值得骄傲的荣誉:“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全国十佳酒家”

    ……在短短十余年时间里,它由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馆一跃成为湖北中餐连锁的龙头,并成为武汉餐饮的一块响亮的招牌。“小蓝鲸”背后的发展故事几乎是一个餐饮奇迹。

    但许多人并不知道,创造这个奇迹的“小蓝鲸”老板刘国梁,20多年前只是一个读不起书,在小镇上炸油条的乡下娃……

    苦涩童年

    为挣钱读书给尸体守夜

    刘国梁,1966年出生在武汉市郊区乡镇的一间满是裂缝的土坯房里,他苦涩的童年就在这间土坯房里度过。但刘国梁聪明又刻苦,上学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得老师喜爱。对数字十分敏感的他,数学成绩一直特别好。直到现在,刘国梁从不用电话薄,几乎所有的电话号码,都凭记忆脱口而出,令人叹服。

    但是,因家境贫困,这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却一直面临着失学的威胁。为了能挣钱读书,他什么样的苦都吃过。有一年,家乡发大水,淹死了人,为了多挣几元钱交学费,不过十岁出头的他,竟和父亲轮换通宵提着马灯为捞上来的尸体守夜。1984年,刘国梁初中毕业,家里实在供不起他继续上高中,就把他送到附近的镇上学炸油条。在街口摆上一口大油锅,炸一辈子油条———对贫困的农村孩子刘国梁来说,命运似乎就这样注定了。这时候,一桩意外却让刘国梁平生第一次踏出了小镇。家徒四壁的泥坯老屋,已住了几代人,这一年终于捱不下去了,木梁腐烂断裂,已经无法住人。要重新修整,约需1300元。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只有进城打工。就这样,1300元把刘家父子逼上了武汉。

    选择创业

    决心不再受命运的摆布

    初到陌生的都市,父子俩租不起房子,只能“傍”亲戚。好在刘国梁在镇上学了白案,炸过油条,好心的亲戚把他介绍来到汉口一家小餐馆,学做红案。他的父亲则找到一家苗圃打零工。

    为了挣够修房的钱,刚18岁、瘦弱的刘国梁埋头苦干。武汉的夏季热得冒烟,在密不透风的厨房里,他一人负责红、白两案,同时应付七、八张台面的菜肴,好几次,都热得晕倒在炉子前。他酷爱学习,师傅传授技艺,总是记在心里,反复推敲。为了纯熟技艺,他经常加班到深夜。凭着不怕苦、肯动脑的精神,学徒刘国梁渐渐有了一手好厨艺。他的一个绝活,至今为当时的同行津津乐道:一只活鸡,从开膛破肚到端上桌面,不过几分钟的事,给鸡去毛时,面对滚烫的开水,他可以动作敏捷得烫不到手。

    就这样,两年过去了,父子俩历尽艰辛,终于攒到了几千元血汗钱,可以回家修整房屋了。然而此时的刘国梁,经过大城市的濡染,已经眼界大开,不愿意再回到那个贫苦的乡村了。就在他有这样念头的时候,刘国梁偶尔听到一位顾客感叹,目前武汉适合老百姓消费的像样的餐馆太少了,这位顾客的话给刘国梁触动很大,他觉得在武汉开餐馆是很有前途的,只要用心经营,一定能赚钱。那一刻,他下定决心,不再受命运的摆布,自己去闯出一番天地。

    原始积累

    勤扒苦做赚取“第一桶金”

    刘国梁没有回家翻修老宅,而是苦口婆心地说服家里人,用这笔钱开了家小餐馆“小南京”。店在当时冷冷清清的汉口新华后路,招牌也十分简陋。

    和每一个小业主一样,刘国梁为了他的“第一桶金”,起早摸黑,勤扒苦做。5年间,刘国梁精打细算,“小气”到了极点,为了节约成本和保证原料的品质,他曾骑着摩托车,到200公里外的洪湖去采购鲜鱼。他对菜肴精益求精,并对客人承诺:如果菜做的不好可以要求重做。他娴熟的技艺和良好的待客之道使得小餐馆生意红火起来。

    就这样,用了5年的积累,刘国梁攒够了20万元。20万元,对于出身贫寒的刘家,算得上是座金山了,眼见武汉餐馆越开越多,生意越来越难做,不少餐馆都在上档次、上规模,刘国梁提出要倾其所有,用来购置大门面,进行高档装修,却遭到了想回家盖房的父亲的强烈反对。是小富即安,还是开创更大的事业?刘国梁面临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抉择。

  扩大规模

    学洋快餐搞起中餐连锁

 刘国梁:从炸油条到掌控餐饮王国

    一天中午,刘国梁的店里来了几位老主顾,因为时日已久,几个老主顾都和刘国梁有了很好的感情。但这天,几位顾客来到店里犹豫再三,还是离开“小南京”,选择了附近一家大餐馆。一位老主顾不好意思地对刘国梁解释说:“‘小南京’档次太低,请客时实在拿不出手啊……”这件事深深刺痛了他。刘国梁意识到,如果不主动出击,他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小业主,甚至连这个小业主都当不长久。

    1993年,他不顾家里人“败家子”的指责,将“小南京”个体餐馆变更登记为私营企业,并与几位朋友合伙,在武汉电视台对面开设了“小南京美食城”。结果一炮打响,生意十分兴隆,刘国梁的资产迅速翻了几番。告别了家族式小作坊的刘国梁,此时已完成了从为生计挣钱到为事业挣钱的心理跨越。他深知,自己的事业离成功还有很远。他时常思索:“美食城虽然生意不错,但照这个速度,什么时候才能做大做强呢?”麦当劳、肯德基在武汉的扩张给了他很大的启示,中式餐馆为什么不能学洋快餐去走连锁经营之路呢?我也要打造中式餐饮的连锁品牌!他暗暗下了决心。

    此后短短几年,他加快了“小南京”的发展步伐,完成了从街头餐馆到现代企业的过渡。1998年,刘国梁出资近千万元,成立了“武汉广场美食公司”。考虑到外地已有同名品牌,加上注册时不允许名字中有地名出现,“小南京”果断更名为“小蓝鲸”。

    创立品牌

    “微服私访”狠抓菜品质量

    刘国梁为了把“小蓝鲸”办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狠抓各连锁店的菜肴和服务质量,经常“微服私访”去“小蓝鲸”各分店“消费”。发现问题立即找到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在他的影响下,“小蓝鲸”上下逐渐形成了“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意识。这时候,报纸上报道了一些消费者由于食用不健康食物而造成中毒的现象。一时间,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独具匠心的刘国梁抓住这一时机,于1996年首创了“科学美食,营养均衡”的餐饮饮食新观念,并与武汉军事经济学院联合研制了“电脑配餐”,填补了当时国内空白。为了真正让所有小蓝鲸顾客“吃出健康来”,他甚至违背酒店业经营惯例,提出不让顾客空腹饮酒,不让顾客乱点菜,不让顾客多点菜,虽然少了些收入,但却因此赢得了顾客的赞誉。

    刘国梁在国内中餐业界首推“多品牌差异化连锁”战略,即根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在统一品牌之下,实现菜肴的本地化和差异化。同时,他斥巨资对“小蓝鲸”这一品牌进行整合升级,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从此,“小蓝鲸”真正依靠品牌走向了全国连锁之路。

    走向全国

    从南到北掀起“小蓝鲸旋风”

    这一系列成功的营销策略,让“小蓝鲸”在国内中式餐饮连锁受挫之际,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使企业连续两年超越众多洋餐饮企业,成为江城餐饮企业的龙头战舰,直至2000年底,小蓝鲸在湖北省境内已开连锁店21家,仅武汉市就有10家连锁店。

    2002年,经过精心的筹划,“小蓝鲸”北京大钟寺连锁店顺利开业。在北京小蓝鲸红红火火的同时,沈阳、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等北方城市又掀起了“小蓝鲸旋风”。刘国梁终于完成了“小蓝鲸”由南向北的扩张。中国餐饮业超级航母已初露端倪。现在,小蓝鲸集团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将主业的下游行业———饮料及食品工业发展成为集团又一个新的经济支柱,届时,小蓝鲸品牌的各色酒水、饮料,由小蓝鲸特色菜肴衍生的包装食品均将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榜样印象

    身价千万依然朴素本分

    随着“小蓝鲸”的名气越来越大,身为老总的刘国梁早已是千万富翁。“阔”起来的刘国梁,依然不失昔日农家孩子的本分和踏实,始终那么低调。成功之后,他为自己“提炼”出了两条“发家秘诀”:

    第一,成功离不开坚持。刘国梁说,许多人缺少的不是才干,也不是没有机遇,而是认定了一个目标后,没有坚持下来。曾几何时,房产、证券……投资热此起彼伏,多少昔日大款栽了跟头,一蹶不振。刘国梁也曾有过数次转行发展的良机,几经考虑后,都放弃了。他认为,仅因一时之利,转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前途难卜,也必然分散主营业务的精力。最后可能进退失据,十分危险。在他看来,餐饮行业有做不完的生意,挖掘不尽的商机。

    第二,要成功先要学“做人”。功成名就后的刘国梁,没有一丝“阔人”的痕迹。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不跳舞的他,最大爱好就是买书订报。他似乎总是那两套衣服,一条皮带用了好多年,一双鞋子穿破为止。他和职工一样吃食堂,一辆平常之极的轿车常被企业事务占用,他也“打的”、坐公汽。许多老板养“小蜜”,而他身边的秘书,从来都是男性。对自己近乎苛刻的刘国梁,却从不拖欠员工半分钱工资,他还为各类公益事业捐助数百万元。海国编写

 创富观察

    中国富豪如何掘到第一桶金

    “小蓝鲸”老板刘国粱“第一桶金”的掘取,多少有些歪打正着,其实中国富豪掘到创业的“第一桶金”还有很多方式?以下的研究归类,恐怕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类型1:才智高远型

    典型代表:中国希望集团刘氏兄弟

    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一开始就悟透了“舍得”二字。他们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从孵小鸡、养鹌鹑开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发展饲料、电子、房地产、金融和资本运作,多角经营,多管齐下,终成大业。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刘氏兄弟在家族企业做大以后,当兄弟之间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意见相左时,能够平稳地进行产权分割,留下了企业进一步做大的空间。

    第一桶金由来:孵小鸡所得的1万元人民币,时间是两个月。

    致富要诀: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平稳地解决家族企业产权问题。

    类型2:逼上梁山型

    典型代表:李晓华

    李出身贫寒,只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后下放北大荒,返城后在外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做炊事员,因贩卖电子表被劳动教养3年,继而被单位除名。李在走投无路之际,为养家糊口而开始捣腾一些小生意,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李真正暴发是后来东渡日本,成为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总代理。李以拥有中国内地第一辆法拉利跑车闻名,时间为1993年。

    第一桶金由来: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投入资金是3500元,这是当时李的全部家当,收获达10万元人民币,时间只有一个夏天。

    致富要诀:扩张、扩张、再扩张。

    类型3:应激争气型

    典型代表:重庆小天鹅集团董事长廖长光

    廖家境普通,曾下乡做过8年“知青”,回城后在重庆城建局当电工,娶何氏七妹何永智。何氏七姊妹,6个嫁得如意郎君,只有廖身份“低微”,而何永智却为七姊妹中最靓丽者,廖因此备受众人挤兑。廖受此刺激,发誓创业。廖辞职下海后,以出卖住房所得3000元为本金,租得16平米店面经营火锅,开始生意颇为不顺,不赚反亏。在妻子的理解与帮助下,廖坚持不懈,专力创新,终于由小店而大店而企业集团。

    第一桶金由来:始开发迥异于传统麻辣味的荔枝味火锅,继而又开发出后来风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第一桶金价值5万元,事业开始独上层楼。

    致富要诀:创新、创新、再创新。

    类型4:技术知识型

    典型代表:中宜环能(CEO)董事长吴桐

    吴现年36岁,于2001年在北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吴擅长发明,名下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城市垃圾处理综合集成系统”一项,估计无形资产就达12.5亿元。一家美国名牌杂志估计,吴的专利加起来,价值超过100亿美元。

    第一桶金由来:吴曾在深圳创业,获利数千万,因遭欺诈而全数荡尽。2001年3月,吴携2000元进京二次创业。3个月后,向韩国某著名企业出售“城市垃圾分类焚烧技术”15年使用权,获利超过2000万美元。

    榜样特质关键词·第一桶金

    纵观刘国梁的创业过程,是经历了一个“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本来进城打工,是为了挣够修房的1500元钱,眼界打开后的刘国梁把这笔钱当作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经过五年的勤扒苦做攒够了20万元,父亲依然执意回家盖房,但刘国梁再一次把这笔钱,当作了扩大事业规模的又“一桶金”,从某种意义上说,刘国梁对“第一桶金”的正确使用成就了他今天的事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6369.html

更多阅读

人大附中学子成长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

20年辉煌之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发布日期:2010-05-0719:30:22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锐(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杨锐,1986-1991年就读于人大附中第二届数学实验班。随后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1996年北大本科(含一年军训)毕业后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采访整理/张素闻 (2007年9月采访于广州光孝寺菩提甘露坊)海涛法师1959年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中,俗名黄荣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父辈家境殷实,福报深厚,自小就享受安乐与富足的家庭生活。黄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刘国梁的故事 开讲啦刘国梁的演讲稿

刘国梁,1976年生,中共党员,大学在读,中国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 获奖情况: 一等功1次 男子乒乓球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大满贯冠军刘国梁从6岁起开始跟父亲学打乒乓球,与银球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他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拿到所有的世界冠

声明:《刘国梁:从炸油条到掌控餐饮王国》为网友神秘先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