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朝平(建湖县森达小学校长):上学期末,我们学校三年级语文科目的期末考试作文题目叫《你想克隆什么》,有好几位学生不约而同地写《我想克隆朱校长”(朱相桂)》,其中三年级一班的学生徐金辉作文里写道“如果我会克隆,我要克隆出许多像朱校长这样的人,造福一方,让所有的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漂亮……”我特别理解孩子们为什么想要“克卤朱校长。森达小学的前身叫镇南村小学,只有两排瓦房,低矮潮湿,12个老师带着百来个学生。
1999年开始,朱相桂出资1500万元让学校大变样,现在学校有了塑胶跑道的操场,有了多媒体教室,凡是城里学校有的我们学校都有。他还设立了一个森达希望工程,帮100多名特困失学儿童重新回到学校,30多名特困生圆了大学梦。现在不光是森达小学,县里其他小学甚至外县的学生都能享受森达希望工程的资助。
短短6年不到,我们这个村办小学就成了市里的“明星学校”。(朱相桂)每次到学校来,孩子们都围上来高兴地说“朱校长来了”!他每次来连矿泉水都不喝一瓶,但看到农家孩子放学上学要步行十多里路时,一出手就买了两辆中巴,送给学校作为接送学生的专车。“朱校长”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有困难就和我提,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一定要让这里的农家子弟享受到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
镇南村老老少少都叫他“朱大爷”蒋材华(52岁,建湖县镇南村向阳组村民)在我们村子里,不管老少,我们都叫他“朱大爷”(苏北农村对年龄较长的人的亲切称呼),朱大爷要来,村里头的老人家都先出门把路上的杂草拔掉,把路面整整,欢迎朱大爷!
他(朱相桂)富了可没忘乡亲!朱大爷17岁才穿上皮鞋,现在村里头连小孩都穿上了“森达”童鞋,平均下来每家每户都有10多双森达皮鞋。现在我们村子家家通公路,户户住楼房,小孩子都有学上,年轻人都有班上,老年人都有钱拿,这在盐城找不到第二家。村里人常在一起合计,什么时候把镇南村换个名叫“森达村”才好!
朱大爷全国各地到处跑,可忙了,但二十多年了,每年春节朱大爷都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拜年,给小孩包红包,给老人送礼物。村里人哪家有灾有病的,直接就给朱大爷写信。
25年前,镇南村是出了名的穷地方,有句话叫“镇南穷,光棍苦,年过三十五,衣服没人补,老了一把土。”现在镇南村的单身汉是最吃香的,市里的姑娘都能嫁过来。
村里人出门办事都说自己是森达人,住大宾馆都能多打点折!
一分的差距他记了12年
马尼龙格(世界顶级皮鞋设计大师,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鞋业协会主席):习惯上,我叫他“老朱”,他叫我“老马”。英国有句谚语———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机遇,在我看来,森达成功的背后是“老朱”最多的努力。
中国很少有这样有眼光的企业家,老朱12年前就去了“皮鞋王国”意大利,跟着世界的节拍发展,相当于一开始就把汽车挡位拉得很足,马力也够大。1993年那次到意大利,老朱拿出几双森达皮鞋给我看,要我给他们的鞋打分。我当时给了他99分,之后的12年我们成了朋友,我们合作前5年我就到建湖来了99次,我也亲自给森达画鞋样,但老朱每年都会问我,这剩下的1分有没有补上?我现在可以说,森达鞋与意大利鞋已经没有差距!
他是个严肃认真的人,没有休息日的人,永远创新的人。我在意大利的朋友都对这位“中国鞋王”非常好奇,几乎每年我都要带几位意大利朋友到中国、到老朱的家乡过春节。你问我对老朱怎么评价:我只告诉你,12年前老朱到意大利找到我,12年后,我们还在合作!
别家鞋厂给我年薪百万也不去!
刘学礼(森达集团副总,跟随朱相桂创业28年):不夸张地说,森达已经成了现在中国鞋业的“黄埔军校”,想到森达来挖墙脚的一拨接一拨,那是他们不了解森达人,别的鞋厂就算给我百万年薪我也不去!为什么?就为了我们“朱厂长”!
我1973年当兵,1978年退伍进厂(森达集团当时是村办企业、建湖县皮鞋二厂),进厂后一直跟着朱厂长。现在集团大了,子公司多了,我还是叫他朱厂长。
我看电视上,员工评价他们的老总都是什么战略眼光、雄才大略之类的话。离得越近看得越清,朱厂长这个人特别倔强、特别执着,我跟了他28年,受的“气”也最多,吵的架最多,有时气得真想去“喝药水”。
但你问我朱厂长怎么样,说心里话,从牛棚作坊到公司再到集团,朱厂长是一个特别善良、特别真诚、特别实在的人。他有种不服输的精神,他说要永远“视今天为落后”。1993年,我们森达获得“中国第一鞋王”,第二天开会时大伙都像过节一样放起了鞭炮。可朱厂长当时说了一句话:“在中国称王,在世界上的位置又是如何?森达要做世界的鞋王!”
公司出名后,有些技术员和业务员先后跳槽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几年后这些企业纷纷被市场淘汰,他们又想回森达,可又担心朱厂长“记恨”。朱厂长知道后主动上门,请他们一个个吃起了“回头草”,朱厂长对他们说:“你们离开森达是因为森达没用好你们,回到森达,是因为你们瞄准了森达的明天,过去的既往不咎!”你说,有这样的朱厂长,别说一百万,就是一千万,能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