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馆 拉面馆拉出幸福生活



    吃在广州的说法,是有缘由的。广州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走在街上,除了粤菜馆,还可以看到许多来自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大的有西餐厅和东南亚风味,美国的汉堡,小的则有街头的臭豆腐和北方烙饼。拉面则是广州街头随处可见的很受欢迎的大众食品。面条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吃面条,既美味方便,又经济实惠,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消费者,

    因此开家有特色的面馆可以说是最稳妥的投资项目。而一家家的“兰州牛肉拉面”,不仅让全国人民知道并开始了解兰州这个城市,更让无数从青藏高原走出来的兰州子民找到了商机。

    只要在广州的大街小巷转一转,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有挂着花花绿绿牌子,上面写着“正宗兰州拉面”字样的西北风味面馆。在广州这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这种西北风味的小吃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带着对兰州拉面的好奇,记者走进了马有功的兰州拉面馆,50多平方米的铺子错落有致地摆着十多张桌椅,一张足有两平方米大的招牌竖在门口,里面挂着两张大宣传画,青绿色的青藏草原下衬托着种种西北美食,让人顿觉爽口醒胃。

    南下广东创业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马有功开拉面店也经历了一番风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4年马有功的家乡退耕还林后,世代务农的马有功失去了耕种的田地。当地政府为了鼓励没有土地耕种的农民走其他致富发展的道路,实行了优惠的贷款政策。于是,马有功带着从当地银行贷款来的4万元,以及和亲戚朋友借来的钱,来到广东寻找他人生的另外一个开始。

    思想单纯的马有功带着妻子和年仅4个月的女儿决定到广东闯一闯。刚到广州下了火车就遭遇不幸,被人骗了,恶劣的中巴司机把他们连哄带骗地拉上车,中途卖了几趟“猪仔”,前前后后花了几百块钱才走完从广州到深圳的路。

    开面馆连遭失败

    在深圳转了几天,找到一个铺位后,马有功决定开家兰州拉面馆。但是苦心经营了4个月,马有功发现,这个南方城市的人并不喜欢吃这种西北的面条,惨淡的生意让他马上意识到,这里不是开拉面馆的适当地方。于是快刀斩乱马,仅仅四个月,马有功结束了深圳的拉面馆。

    既然深圳人不喜欢吃面条,马有功决定离开这个地方,也听说吃在广州,很快马有功又和妻子来到广州。初到广州人生路不熟,为了找铺子,马有功骑着单车踏遍了海珠、白云、天河几个区,很多时候知道目的地却不知怎么走,只好骑着单车跟着公交车走。就是这样,跟一个站,停一个站,马有功终于在海珠区找到了开铺子的地方。在江燕路开了7个月后,他发现生意仍然没有起色,只能是维持盈亏平衡,于是他把铺子搬到了宝岗路,结果这里带来了更悲惨的遭遇。

    重振旗鼓坚持前进\

 幸福生活馆 拉面馆拉出幸福生活
    “吃在广州”并没有给马有功带来收获,接二连三的失败,妻子失望了,嚷着要回老家,但是马有功并没有放弃。他认为既然已经无路可退了,做其他生意又不是自己熟行,如果不继续坚持下去,借来的钱无法偿还,而且回家乡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了。可为什么别人的兰州拉面生意都很好,唯独自己的不行呢?经过几番思量,他终于发现,自己几次的失败都是是铺子没有选好的缘由。海珠区是个老城区,这里广州人比较多,南方人都不多爱吃面,要开面铺,就要去北方人多的地方。通过中介,马有功终于在天河体育东路找到了适合的铺子。这一开就是一年。

    天河区由于外来人口比较多,而且很多都是北方人,北方人经常都以面作为主食,加上附近写字楼特别多,一到中午的时候,生意更是供不应求。对于现在的生意,马有功还是相当满意的。他说,总算是熬出头了,想起当初的几次失败,真是不容易啊,自己是贷款来做生意的,如果赚不了钱,如何回家乡还债呢?只能继续坚持往前走了。

    肉质拉功和香料一样都不能少

    马有功说,牛肉面的制作,需要面粉、牛肉以及几十种香料。兰州的食用牛肉主要是产自甘南和青海的牦牛,虽然身在广东,但是他们的材料依然选择正宗的牦牛,因为有专门做牦牛生意的兰州人,所以选材上并不会困难;而且,如果用的不是牦牛,也不可能做出兰州牛肉拉面的特色,这与广东的水牛在味感上是完全不同的。牦牛体矮身健,脊甲高,垂皮小,毛长,色黑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成年体重200—300公斤,耐寒,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能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峻岭间生存,生长期长,力大耐寒,有“高原之舟”的美称。高原无污染的草场环境天然放养的牦牛,除了味道鲜美外,因其长期食用许多野生草及药种(如贝母、虫草、板兰、红花等),所以当地的牧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我们的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尿的是太太口服液,屙的是六味地黄丸”。此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牦牛肉确实是天然无污染的。其肉有驱风寒之功能,还可治胃寒、风湿、类风湿等病,有滋阴补肾、强身壮体之功效,其营养价值极高。

    一个小小的面馆,虽然地方不大,但是人手还是不少的。马有功的铺子里,除了自己两夫妻外,还有两个厨师和四个小工,他们都是地道的兰州人。这也是兰州拉面馆的一大特色。兰州人都互相扶持,一个出来做生意,请的都是一些亲戚朋友帮忙,无形之中提高了当地的就业率。员工当中又以厨师的地位最高,当然,老板也必须独当一面。马有功说,开家正宗的拉面馆,自己也必须做得一手好菜,拉得一手好面,否则哪天厨师不在了,还能叫正宗兰州拉面馆吗?我国许多地方的面都有抻面,只是烹制方法有别。拉面越细越佳,在一些技术比赛中,拉面的师傅通常竞比相同的一块面谁能拉出更多根数的面条。拉出来的面要很细,而无论多细,兰州拉面的面条都要求韧,俗称“有劲”,要求煮好后,在碗里能“站住”,也就是用筷子一捞又放下,面条能在碗里保持直立的形状片刻,否则就是“没有劲”,拉出来的面就不合格。

    进入高收入行列

    如今,马有功自称也进了高收入的行列,如果当初放弃了,回家乡也就碌碌无为了。有了生意经验的他,现在把哥哥、妹妹都介绍到广州来一起开牛肉拉面馆。他说,等生意再好些的时候,他还会打算在广州开分店。

    成本计算

    开铺费用(顶手费、两按一租):100000元

    店铺面积:50平方米

    工人6个(包吃住):4000元/月

    每月铺租+水电:5000元

    每月营业额:20000元左右

    数字

    牛肉面俗称“牛肉拉面”,是兰州最具特色的大众化经济小吃。兰州人吃牛肉面吃出了名堂,吃上了瘾。相传,牛肉面是清末光绪年间,一个叫马保子的回民厨师所创制的面食,后辈们再代代推陈出新,硬是将这种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吃得个名扬天下。如今,兰州市的每条街巷,无论大小,至少都有一两家牛肉面馆。黄河岸边的古城兰州,弥漫在大街小巷的,永远有那股牛肉面的清香。后辈们再代代推陈出新,硬是将这种面食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打得个名扬天下。兰州拉面是汤面,而且还是“清汤面”,它的精彩之处就是汤清。首先是煮好面条后分离净煮面的浑面水,其次是加入的牛肉汤是清的,不加入酱油等有色物。兰州清汤牛肉拉面继承了传统牛肉拉面的技艺,选择上等面粉,添加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和面剂,按照传统方法和面,揉面,打面,醒面,和揪面剂子,再经拉面师用手抻拉。观看其拉面过程如同观看表演一般,一团面在拉面师傅手中可拉出大宽、宽、韭叶、二柱子、二细、细、毛细、一窝丝、荞麦棱子等十余中不同形状的面条,如此新鲜的面条,自然比各种机制面条、干面条更美味可口了,熟练的拉面师每分钟可拉出6~7碗面条。

    业内人士估计,兰州地区大大小小的牛肉面馆约有3700家,一家牛肉面馆用工5人至10人,目前有几万人在牛肉面馆就业。兰州牛肉面馆每年付出的劳动力报酬至少在9000万元以上。有人统计过,兰州清汤牛肉拉面馆仅在国内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肯德基和麦当劳连锁店在全球的总和,兰州清汤牛肉拉面正走向世界,兰州清汤牛肉拉面在国内外的发展方兴未艾。据测算,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大约消耗牛肉50公斤,消耗面粉8袋;而那些大店日消耗面粉往往都在十几袋以上。再加上萝卜、香菜、蒜苗以及各种调料,兰州的牛肉面馆每年带动的原料消费都在5.2亿元以上。正是有了牛肉面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兰州东部黄土高原的养牛产业和西部河西走廊的面粉加工产业。此外,围绕牛肉面原料的运销,还形成了一支贩运大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7464.html

更多阅读

韩剧里韩国人奇怪的生活习惯组图

  看韩剧,发现韩国人很多个怪习惯  1、手机在韩剧里必备,都是当时最新款,而且感觉每部剧里的人物手机都用的一样的!随时随地都会拿下手机电池,特别是接到不想接的电话,二话不说就拿电池。我想在中国应该没有人敢这样吧,可能是韩国手机

团队拉歌口号大全 军训时拉歌口号

1.东风吹,战鼓擂,要拉歌,谁怕谁!2.某连拉歌土,实在太落伍。不如打背包,回家卖红薯。真土,真土,地球人都知道,土~~~~3.某连真不爽啊,唱歌唱不响啊,不唱不勉强啊,不如去站岗啊!4.某连兄弟别灰心,某连姐妹别丧气。拉歌拉的是精神,拉歌拉的是友谊。胜败

咖啡拉花学习要领,咖啡拉花技巧附图文详解心形拉花

说到拉花,王森学校咖啡拉花技术可以说是独霸世界,毕业于王森学校的王北启老师于11月13日上海酒店展中的中国咖啡拉花挑战赛中,轻松挑战外国咖啡大师,荣获咖啡拉花冠军。不能说王北启老师做的拉花是最好的,不过王森学校的拉花技术在国内是

声明:《幸福生活馆 拉面馆拉出幸福生活》为网友手觸時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