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十八界三中全会将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
十八界三中全会召开,改革成为关键词,近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巨大的问题: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的灾难性污染、令人担忧的老龄化等。这都需要中国这个超级大国不断改革重新做出调整。
35年前,发端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此后35年间,7次三中全会,改革,是不变的主题词。也正因此,在中国的政治语汇中,“三中全会”几乎成为改革开放的代名词。而前几次会议更注重农业问题,比如十五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是聚焦农业,而这次显然更注重经济问题,特别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经济问题处理不好,也会演变成社会问题,专业上讲,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往往是由于供给过剩造成的,而社会危机则完全相反,则主要是由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造成的,而随时社会化程度的加深,公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是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果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就会爆发社会动乱,中东的动乱就是这样,比如他们的政府当年没有合理的控制人口,现 在又不能充分提供就业,导致大量年轻人口失业现象非常严重,结果发生了动乱。为提升公共服务奠定资金基础。中国现在的危机主要是公共服务提供的不足所致。 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必须厘清大政府和小政府的理念之争,学术上确实存在大政府和小政府的争论,但这并不矛盾,一般从政治上看,小政府更好,小政府减少管制和审批可以提高社会效率,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实行大政府更科学,这是因为大政府可以很好的治理经济危机,促进经济无波动增长,为社会提高充分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国家进步的必要因素。中国现在经济学界也有提倡小政府的声音,这些人主要是从政治角度看的,但从为人民谋福祉的角度看,大政府显然更好,因此这主要取决于看问题的角度。 笔者曾经将本届政府的执政原则总结为“自由而不放任”,自由就是简政放权,减少审批,而不放任就是大胆承担责任,比如经济稳定的责任,经济发展的责任,社会保障的责任等,这些责任都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这也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是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必须是科学发展,是注重质量效益、促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民生的发展,这种发展是要把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我国这样一个大的经济体,经济增长一旦出现大的波动,不仅发展难以持续,而且再想回到合理区间,还要付出大的代价。因此,必须坚持发展和民生优先,既要努力稳增长、防风险,又要突出调结构、转方式,把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巩固好发展好。 其实与媒体中宏大的“改革课题”和“政治术语”不同,中国老百姓的“改革心愿”单纯得多,也直接得多。“民生”一词连系着十几亿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逐渐脱贫致富的中国人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他们对改革的新期待也更为具象:“房子何时买得起”、“空气何时变清新”、“看病何时不再难”、“食品安全何时不担忧”…… 这些民生问题,被舆论不断热议,折射出的是民众对于切身福祉的焦虑,也凸显了改革新阶段中迫切的民生诉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去年11月,习近平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首次公开讲话中曾这样庄重承诺。面对民众期待,如何让每个中国人看到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如果说,中国改革的前35年是“做大蛋糕”,那今后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分好蛋糕”。一项针对中国改革的媒体调查中,近六成的人最期待“社会公平正义”。有学者指出,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已是中国改革的“最大公约数”。 不管怎样,大概对未来中国“充满期待”。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而中国的不断的改革进步就是让“中国梦”尽快的成为现实。 附录:三中全会怎么开? 梳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七次三中全会发现,经济议题是三中全会的主要议题,但在特殊历史情况下,也曾进行过人事调整。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部分三中全会都聚焦在经济改革的议题上,而政治讨论涉及较少。经济议题上,农村和城市基本各占一半。其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主要讨论了农村的经济问题,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村人民公社、十五届三中全会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体制,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的全面表述。 十二届三中全会表明了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之后,连续三届三中全会都以城市经济为主议题,直至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此后,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了国企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以及现代化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一个重要议题是换届选举中央委员, 大会完毕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 所以“届”指的是第几届中央委员,而不是第几次开会。 指的是中共中央委员会议。 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的是十八大的党代表选举出来的中央委员召开的第三次中央委员会议。 会期 多集中于3-5天 最短仅1天 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并不固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共召开了7次三中全会,其中4次在10月份召开,9月、11月和12月各召开过一次。最晚的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2月18日才开幕,而最早的是十三届三中全会,于1988年9月26日开幕,国庆节前结束。 本次三中全会定于11月9日召开,这是20年来第一次在11月份召开的三中全会。上一次在11月份召开三中全会还要追溯到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开幕于11月11日。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张希贤认为,一般党代会在秋季召开,因此三中全会也就排到了党代会次年的秋季。具体召开的时间则根据党内的工作安排以及国内外形势,提前数月决定。 三中全会的会期一般在3-5天左右,其中,1984年10月20日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会期最短,仅有一天。而与之对应的,是该次会议的会议公报也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最短的一篇,全文只有500多字。此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字数有将近5000字,是目前为止最长的一篇公报。 十一届和十三届三中全会是会期最长的两次,达到5天,十四届、十六届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会期是4天,而十五届三中全会的会期为3天。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期4天的会期与上两届三中全会相当。 参会 十七届三中全会邀农民列席 根据历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会议参与者为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后来包括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委等成员都列席过会议。 但是,参加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中会有部分委员因故缺席。例如十一届中央委员共有201人,而参会的有169人。十七届三中全会缺席人数最少,204名中央委员中仅有2人缺席。 一般来说,每次三中全会一般耗时3-5天,出席人员包括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有关负责同志可列席会议。对于三中全会将要审议的改革方案,只有中央委员有表决权,中央候补委员有出席权但无表决权。而此次三中全会或将对中共中央委员进行调整。由于是闭门会议,外界无法在第一时间看到会场内部图像,但仍可对参会人员如何“排座次”做出大致推测。按惯例,中央政治局全体成员将坐上主席台,主持全会。而其他中央委员将平等地按照姓氏笔画顺序在会场就坐,诸如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只要不是政治局成员,就都以普通中央委员身份就坐。而列席会议的代表也会集中落座。据媒体报道,十七届三中全会“在京西宾馆的第一会议室召开,而这些列席代表坐在会场的左边。”在公开报道中,“有关负责同志”可以列席三中全会,这个群体同样引起外界好奇。据悉,一批现任国家领导人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平、全国政协副主席兼央行行长周小川,虽然在十八大上未继续连任中央委员,但仍将列席三中全会。而两位“三非”地方官上海市长杨雄、四川省长魏宏同样有资格列席,两人既非中委,也非候补中委,亦不是中纪委委员。 另外,中纪委常委会成员通常也都将列席全会。而参与起草三中全会改革方案的部分官方智库学者,也有望列席。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及十三届三中全会时,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也曾列席会议。十四大之后中顾委撤销,这一特殊安排也随之消失。而之所以吸纳这些列席人员的目的,在于扩大中央全会的代表性和覆盖面,以充分保证决策的民主和科学。 历次三中全会一般会审议通过“决定”,这份文本往往被称为指导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每次三中全会的纲领性文件都经历了复杂的起草过程:一般当年春天成立起草组,多次调研、座谈,数易其稿,耗时半年完成。 起草组的负责人由中央领导担任。以5年前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例,起草组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负责。 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起草组组长则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担任。 精神传达 会议精神往往以公报、决定以及代表团撰写的传达提纲等形式出现。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简报有150万字。 三中全会一般会发布会议公报,这是全会精神的浓缩。 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列席名单上共有9人,分别是宋任穷、黄克诚、黄火青、胡乔木、韩光、周惠、王任重和习仲勋,都是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建议增补为中央委员会的人。三中全会后,这9人均成功增补为中央委员,而他们的身份,也随即从“旁听生”,成为既有发言权、又有表决权的出席者了。 改革未有穷期 中国还在路上 当年,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其开篇标题就是《中国的梦想家》。如今,世界依然对“梦想家”怀有敬意,中国的改革家也从不缺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壮志豪情。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否开启中国改革的新时期? 但国家未富先老、经济结构失衡、城乡差距加大、社会分配不公、腐败积重难返……现实压力已不容改革迟疑:人口红利优势渐失、传统增长模式失灵、政府信用被透支、社会矛盾频繁出现……历史所给予的改革“窗口期”不容错失。收入差距、物价上涨、食品安全、房产税、空气污染、看病难、就业难……这一个个社会热点背后,都关切民生脉动,都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更多阅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演讲稿写作素材大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专题
来源:中华励志网以“三种意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一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评论员历经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当代中国,迎来新一轮改革的壮丽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两个一百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11月9日 媒体解读文件报告出台程序 18大三中全会召开时间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确定。10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的政治局工作,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中央
逐条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完整版之一 (作者:重庆半兽人
特别声明:转载逐条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完整版)不代表本博客观点.逐条解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完整版)楼主:重庆半兽人来源:天涯 一、政治总论。 为什么要分析《决定》,因为想看清未来。 《决定》将会深刻影响我们未
权威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深化改革十大看点全面深化改革的十大看点——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韩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
18届三中全会前瞻 18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
部委人士:新轮经济体改重启 18届三中全会定纲领http://www.eastmoney.com/2013年07月16日 11:04李其谚“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重启,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位接近国家有关部委的人士告诉记者,即将在今年秋季召开的十八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