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做人的黄金戒律:以德为先》
感恩,让我们的心灵更明净 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我们接受的就是"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育,我们背诵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我们知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道理。中国虽然没有创什么感恩节这样的节日,但感恩的教育却是源远流长。
![第16节:感恩,让我们的心灵更明净(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015508358.jpeg)
不知从何时起,"知恩图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这些古训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时常出现老人状告子女不尽赡养之责的事情,这不禁让人感到痛心。"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尚且知道感恩,更何况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把我们养育成人,那丝丝银发条条皱纹就是见证,怎么忍心让他们那历经沧桑的心里苦泪纵横?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人连亲生父母都不能心怀感恩,他还能为社会做什么呢? 河南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说,他招聘员工首先是看他们是否孝敬父母,如果连父母都不孝敬,他们也不会忠诚于企业。不少世界500强企业,在进行用人调查时,也把孝敬父母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加以考察。试想,一个连父母都不知道孝敬的人,还怎么尊重顾客、热爱公司、忠诚老板、体贴下属呢? 不知感恩,不会感恩,就会令善行望而却步,社会也会因此而变得冷漠麻木。也许,我们无法让别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却可以让我们自己心中常怀感恩。感恩于父母的生养,感恩于领导的提携,感恩于师长的教诲,感恩于大众的帮助。 一个心怀感恩的人心中常常充满了美好,他会感激一切给过他帮助和支持的人和事,并将感恩的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每一件小事,都会力争高效地完成。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当选为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23岁的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徐本禹,放弃了本来已经考取的研究生,到贵林山区农村支教的义举就是一种感恩的做法。他说在那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支撑他坚持下去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别人帮了我,我肯定要帮别人。这个理由也许不能说服别人,但对他自己来说却是最充分的。 在今年的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救灾现场,出现了很多唐山人的身影。 唐山市玉田县农民宋志永组成的爱心志愿者小分队以及更多的唐山人,一听说汶川大地震的消息就立即赶赴灾区,在抗震救灾一线夜以继日地奋战,这些举动正是受到感恩和回报社会的情感的驱使。感恩情结已经融入了唐山人的血脉,许多唐山人因他人无私的爱而生还,他们也把给予别人关爱视为最大快乐。宋志永说:"我有种抑制不住的抗灾冲动!唐山地震时是全国人民救了唐山,我和母亲就得到过上海医疗队的救助。30多年前全国人民无私支持了唐山,四川汶川遭了灾,不做点什么我心里感到不踏实。" 他们所在的城市曾经在大地震中化为一片废墟;他们曾经感受过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和支援,在废墟上重建起了美好的家园。灾难的无情与人心的温暖,唐山人最能感同身受。感恩与回报像是唐山人在灾难中孕育的一朵人性之花,已经深植于唐山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