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经济的复苏与崛起:金融突围》
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4万亿的大投资 在出口不振、消费乏力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政府投资拉动经济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虽然政府支出不能代替市场需求,也不能改变经济周期下行的趋势,但是,增加财政支出对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刺激内需的十项措施,明确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08年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目前,4万亿投资具体是存量还是增量,中央财政承担比例及资金来源等细节还未公布。 扩大内需,是否能有效对抗经济下滑?这4万亿花在哪些地方?这是关键。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基建工程类项目可能还是主体。铁路的2万亿投资是"十一五"既定规划之列的,投资进度上可能会提前,在2010年前要投下去。交通部最近宣布的未来五年要投5万亿建公路,这其中也可能相当部分要进4万亿的盘子。环保部也宣布未来三年投入的规模将达万亿。 实事求是地讲,此次政府推出经济刺激计划,不仅规模远超1998、1999年那次,而且投向上除了基础设施以外还涉及了诸多基本公共物品的提供。 比如安居工程,政府的公屋建设计划规模挺大,建设部称未来三年要投9000亿建公屋。这个资金是否拿得出来,现在还有诸多疑问。一般中央直接投的大致占25%,剩下75%是要靠信贷和地方政府筹措的,在"土地财政"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地方政府有没有这个积极性是个问题。公屋大量推出势必拉低房价,地价下跌会直接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收入。 虽然面向企业的增值税改革2009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但面向个人的个税调整和中小企业的结构性减税还是未知数。
![第13节: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4万亿的大投资(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11110676755.jpeg)
剩下真正能解决中国老百姓四大难题,医疗、住房、养老(自己养老和父母养老)、教育这四个用钱的大头的方向,可能并未从中分到多少实质性的投入。 当然基建投资下去,短期内宏观上可能要好看一些,但是不可能改变微观趋冷、恶化的格局。4万亿投下去,能否使经济摆脱下降趋势,重新进入快速增长的通道,关键还要看这4万亿能否带动起民间的需求,即家庭消费和企业的投资,这也是检验刺激计划能否成功的标准。而一般政府基建投资,乘数效应太小,除了钢筋水泥,其他什么都带不动。资本密集型项目本身并不吸收多少就业,也就难以转化为真实的消费和购买力的提高,加上G3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集中在制造业的私人投资一时半会儿根本起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