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3)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另外,在经济实力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支撑美国经济的,是运用最新科技制造出来的产品。但正如稻盛先生所言,美国正从制造业抽手,开发了现代金融学这类有缺陷的学问,专门用它来赚钱,可以说,这是资本主义的末期现象。这样一个自私的美国,摆脱《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就不足为奇。因为要促进经济发展又要限制排放,它做不到。欧洲诸国已经感受到了危机,开始在环境问题上进行新的探索,而美国呢?比起人类的灭亡,美国更担心自己经济实力的衰退。

  另一方面,《寂静的春天》的作者雷切尔?卡森美国海洋生物学家,1907—1964。,《难以忽视的真相》的作者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他们都发出了大胆而直率的声音:环境恶化将置人类于死地。尽管美国不乏这样的有识之士,但作为美国整体,至今还没有从正面来应对地球环境这个重大的问题。

 第2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3)
  庞大的贫困阶层所爆发的不满

  稻盛

  美国的现代文明,一方面构筑了非常繁荣的社会,另一方面又创造出了大量的贫困阶层。2005年飓风“卡特里娜”袭击了美国南部的主要城市新奥尔良。那时让我吃惊的是,美国有很多穷人没有汽车。

  我本以为,在美国没有汽车就无法生活,但当洪水汹涌而来、没有车子就无法逃生时,我这才知道,在美国南部的中心城市竟有那么多穷人。

  而美国的大企业和骨干企业的经营者们却无不享有高额的薪金。亲自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姑且不说,那些职业经理人,包括股权收益在内,年收入达20亿~30亿日元都不稀奇,如果连续5年,那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产。“这么高的收入未免太过分了!”社会上理所当然会出现这样的批评。

  一方面是高收入的富人,另一方面是大量存在的比日本普通民众收入低得多的贫困阶层,美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了。美国充满了由此积累的不满和愤怒,一旦发生事端,就有急剧爆发的可能。

  瞄准外资金融机构的理科学生

  梅原

  这话让我想起我孙子的一位朋友,他还在读理科研究生时就已在外资的金融机构就职。在这家公司里,刚刚硕士毕业的年轻人,年收入就能有几亿日元。当然前提必须是日以继夜、拼命工作,但想想3年下来就能有一大笔钱,所以他决定就去那家公司。给研究生刚毕业的新员工几个亿的报酬,真有这样的公司吗?我一直抱着怀疑的态度,现在听稻盛先生这么一讲,我就明白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138.html

更多阅读

第3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3)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抑制浮躁、陶冶  精神的古典音乐  稻盛  我和妻子曾一起观看了《日本武尊》,确实很受感动。正如先生所言,这种宣扬“善”的节目,不仅让人们获得艺术的享受,而且作品的核心是

第3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2)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还有,近来的电视连续剧,表演憎恨、妒忌等丑恶感情的东西很多,看了心里就很不舒服。现在只好通过有线电视,看一些我喜爱的历史剧。因为坏人受到惩罚,看了心情就舒畅。历史剧之外的庸

第31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1)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然而,当自然主义文学兴起的时候,利欲熏心的主人翁一个个登场了,善的价值完全不提了。连漱石自己也渐渐受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在后期的作品《道草》、《明暗》中,也不强调善的价值

第30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0)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动物在吃饱以后就不再涉猎,但是人类在懂得储藏的办法以后,即使东西吃不完,也想要的越多越好。这种欲望的膨胀,让象征母爱的“利他之心”变得淡薄。用教育的方法将“利他之心”呼唤

第29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9)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利他之心”是生物的本能   梅原  道德心的源泉,按照孟子的说法,在于“恻隐之情”。看到小孩快要落井,人出于同情,很自然地伸手救助,这就是所谓“恻隐之情”,是道德心的根源。 

声明:《第2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3)》为网友过时的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