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6)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同时,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发达国家,无论政治家还是经济界,至今一致公认,经济增长就是善,通过经济发展追求更加富裕的生活就是正确的政策,因此GDP每年至少必须有3%~4%的增长,现在正处于大发展中的中国等国家,更要求每年有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不甘落后的其他亚洲、中南美洲、非洲等各发展中国家,也无不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

  现在经济增长本身已被作为目的,同时支撑这种经济增长的经济体制又走了样。迄今为止,财富的积累主要依靠实物经济,但这也被看成了过时的遗物,而那些驱使复杂数字的金融经济却大行其道,比如过去作为负债处理的东西,经证券化后拿到市场上去交易,变成了金融资产。特别是在美国的经济界,他们正在建立一种仅靠金融技术就能牟取暴利的经济体制。然而,最近出现的“次贷危机”已经给这种金融经济打上了一个大问号。

  另外,当今的产业界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生物高科技的发展引人注目,这种技术如果用来增产粮食,或许对人类生存有益,但是如果违背伦理,将它错误地用来操纵遗传因子,那就将导致人类的灭亡。核技术也一样,根据使用方向的不同,它既可能促进人类的繁荣,也可能招致人类的灭亡。

  正如梅原先生所言,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那些被称为“进步”的事物,它们的负面效应越来越突出。看到这种情况,整个人类都有坠入地狱的绝望感。

  在经济界,有人认为“经济增长或已不要”,但说这话是禁忌,说的人会被当成怪人,遭到他人的驱逐,所以大家只好都讲“经济增长好”。

  像我这样的企业经营者,现在说出“经济增长或已不要”,也许会被视为异端,但稍稍学过以佛教为中心的东方思想的人,看到现在这个社会,首先想到的就是佛陀所说的“知足”这个词。

 第16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6)
  特别是发达国家,“自己已经足够了,应该满意了”,与其自己再增长,不如更多地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采取这样的经济政策,需要的就是“知足”的观念。

  最近,发生了一件可喜的事情,离“知足”观念最远的美国的政治家中,出现了原副总统戈尔这样的人物,他给地球变暖问题敲响了警钟。戈尔所著《难以忽视的真相》一书风靡全球。我和梅原先生的对谈,目的也是给世人敲响警钟,虽然我们的力量并不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145.html

更多阅读

第3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3)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抑制浮躁、陶冶  精神的古典音乐  稻盛  我和妻子曾一起观看了《日本武尊》,确实很受感动。正如先生所言,这种宣扬“善”的节目,不仅让人们获得艺术的享受,而且作品的核心是

第3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2)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还有,近来的电视连续剧,表演憎恨、妒忌等丑恶感情的东西很多,看了心里就很不舒服。现在只好通过有线电视,看一些我喜爱的历史剧。因为坏人受到惩罚,看了心情就舒畅。历史剧之外的庸

第31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1)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然而,当自然主义文学兴起的时候,利欲熏心的主人翁一个个登场了,善的价值完全不提了。连漱石自己也渐渐受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在后期的作品《道草》、《明暗》中,也不强调善的价值

第30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0)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动物在吃饱以后就不再涉猎,但是人类在懂得储藏的办法以后,即使东西吃不完,也想要的越多越好。这种欲望的膨胀,让象征母爱的“利他之心”变得淡薄。用教育的方法将“利他之心”呼唤

第29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9)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利他之心”是生物的本能   梅原  道德心的源泉,按照孟子的说法,在于“恻隐之情”。看到小孩快要落井,人出于同情,很自然地伸手救助,这就是所谓“恻隐之情”,是道德心的根源。 

声明:《第16节:拯救人类的哲学(16)》为网友星星滴蓝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