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拯救人类的哲学(4)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开头所提及的、长期以来我对近代文明所持有的疑问,在访问埃及之后愈加强烈了。建造了巨大的金字塔、曾经如此繁荣的埃及文明崩溃了,只剩下遗迹,这是为什么?

  “文明必然走向崩溃”——畅游在尼罗河上,这个念头在我头脑中挥之不去。从埃及回国后,对谈即将展开。建筑在人的欲望、也就是本能和利己之心基础上的近代文明,在不太久远的将来,恐怕也难逃自我崩溃的命运,抱着这样一种近乎绝望的想法,我和梅原先生开始了对谈。

  人类如果不肯遵照佛陀有关“知足”的教诲,节制自身的欲望,与地球这个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一切生命共存共生,回归朴实的、有节制的生存方式,那么,人类就会滑向自我灭亡的深渊。

  不!人类或者已经开始在自我毁灭的坡道上滑行。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经感觉到了这种威胁,但我们又没有勇气来承认这个紧逼的事实。我和梅原先生两个人的声音虽小,却想面向人类敲起警钟。

 第4节:拯救人类的哲学(4)
  读者之中,可能有人认为,针对人类的前途,本书中将有许多悲观的论述。但是,我们决不是悲观论者。我们是要怀着危机感,正确地认识现实,明确今后前进的方向,进而怀抱希望,努力向前。也就是说,悲观处既要深入地思考,又要以乐观的态度从容应对。这就是我们的观点。

  谦虚地反省迄今为止文明的发展过程,从今以后,大家都来推崇“知足”这种生活方式,那么,我们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就一定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为此,首先要正视严峻的现实。

  2008年秋,从美国次贷问题发端,金融风暴袭击了整个世界,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再度降临。

  危机的直接原因似乎是金融衍生产品使用过了头,但事情的本质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失控的资本主义的暴走狂奔。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次金融危机,正是上天为我们人类敲响的警钟。

  人类现在必须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来和这个地球共生共存?这就必须从爱、慈悲、同情以及利他之心出发,而不是无止境地追求基于欲望和利己之心之上的所谓经济增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157.html

更多阅读

第3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3)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抑制浮躁、陶冶  精神的古典音乐  稻盛  我和妻子曾一起观看了《日本武尊》,确实很受感动。正如先生所言,这种宣扬“善”的节目,不仅让人们获得艺术的享受,而且作品的核心是

第3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2)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还有,近来的电视连续剧,表演憎恨、妒忌等丑恶感情的东西很多,看了心里就很不舒服。现在只好通过有线电视,看一些我喜爱的历史剧。因为坏人受到惩罚,看了心情就舒畅。历史剧之外的庸

第31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1)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然而,当自然主义文学兴起的时候,利欲熏心的主人翁一个个登场了,善的价值完全不提了。连漱石自己也渐渐受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在后期的作品《道草》、《明暗》中,也不强调善的价值

第30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0)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动物在吃饱以后就不再涉猎,但是人类在懂得储藏的办法以后,即使东西吃不完,也想要的越多越好。这种欲望的膨胀,让象征母爱的“利他之心”变得淡薄。用教育的方法将“利他之心”呼唤

第29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9)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利他之心”是生物的本能   梅原  道德心的源泉,按照孟子的说法,在于“恻隐之情”。看到小孩快要落井,人出于同情,很自然地伸手救助,这就是所谓“恻隐之情”,是道德心的根源。 

声明:《第4节:拯救人类的哲学(4)》为网友天荒地未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