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现在的地球人口近70亿,是200年前的7倍;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100亿。而现有和新增人口的大部分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他们也有摆脱贫困、追求富裕的权利,今后也会以经济的高增长率为目标。他们要消费的食品、水、能源等将有飞跃性的增长。而要求发达国家自动放弃富裕的生活也不现实。这么不断倍增的沉重的负荷,地球能承担得起吗?许多人把希望寄托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认为依靠人类的智慧,到时总有办法解决。但曾经开发了“一个新石器时代”、被称为太阳能开发利用先驱的稻盛和夫先生却认为这是人类的一个幻想。

  三千年灿烂的埃及文明的崩溃、四百年绚丽的罗马文明的衰落,这些都是某个时期、某个局部的人类文明的消失。而在今日的“地球村”里,如果人类不收敛自己的贪欲和傲慢,如果重蹈历史上文明消亡的覆辙,出现的将会是地球规模的文明崩溃,整个人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既非杞人忧天,亦非危言耸听。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与人的精神道德的停滞乃至衰退,这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尖锐而深刻的矛盾。这个矛盾不仅使人和人之间、集团和集团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纷争不断,而且使人类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人类在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同时也破坏了人性,在将自然作为奴隶驱使的同时,人类逐步堕落为欲望的奴隶,堕落为“欲望人”。

 第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
  拯救人类的哲学就是要将“欲望人”还原为“良心人”、“理性人”。这种哲学的核心十分简单,用四个字表达,就是“利他自利”,用两个字表达,就是“利他”。

  “利他”有各种层次。包括家庭、单位、地区、国家、国际范围内的“利他”,也包括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利他”。“利他”必须成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利他”在儒教就是“仁”,在基督教就是“爱”,在佛教就是“慈悲”,“利他”存在于人类的本性之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如果人的精神能从利己的欲望中解放出来,发挥出“利他”的即无私的热情,就能“人助天助”,使人生和事业取得成功。稻盛先生在企业经营领域、梅原先生在学术领域以及中国和全世界的先贤达人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无不证明了这一真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159.html

更多阅读

第33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3)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抑制浮躁、陶冶  精神的古典音乐  稻盛  我和妻子曾一起观看了《日本武尊》,确实很受感动。正如先生所言,这种宣扬“善”的节目,不仅让人们获得艺术的享受,而且作品的核心是

第3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2)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还有,近来的电视连续剧,表演憎恨、妒忌等丑恶感情的东西很多,看了心里就很不舒服。现在只好通过有线电视,看一些我喜爱的历史剧。因为坏人受到惩罚,看了心情就舒畅。历史剧之外的庸

第31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1)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然而,当自然主义文学兴起的时候,利欲熏心的主人翁一个个登场了,善的价值完全不提了。连漱石自己也渐渐受了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在后期的作品《道草》、《明暗》中,也不强调善的价值

第30节:拯救人类的哲学(30)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动物在吃饱以后就不再涉猎,但是人类在懂得储藏的办法以后,即使东西吃不完,也想要的越多越好。这种欲望的膨胀,让象征母爱的“利他之心”变得淡薄。用教育的方法将“利他之心”呼唤

第29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9)

系列专题:《经营与哲学的智慧碰撞:拯救人类的哲学》  “利他之心”是生物的本能   梅原  道德心的源泉,按照孟子的说法,在于“恻隐之情”。看到小孩快要落井,人出于同情,很自然地伸手救助,这就是所谓“恻隐之情”,是道德心的根源。 

声明:《第2节:拯救人类的哲学(2)》为网友念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