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职场秘密语言(24)

 第24节:职场秘密语言(24)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2003年1月24日,事故发生前一星期,“碎片评估小组”就研究发现结果做正式报告,用的是——还能有什么——PPT。该小组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提出警告,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们的警告没人理会。事后NASA承认PPT可能是导致沟通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下面我们援引了该小组的一张幻灯片。毫无疑问,“碎片评估小组”未能促使NASA采取行动,如表5—1所示。

  图像大师爱德华?塔夫特(Edward Tufte)对这张PPT的批评最严厉,他认为,这关键的一页幻灯片的结构让人很难获得真正的信息。NASA知道在“哥伦比亚号”起飞过程中,碎片的冲击力要远远大于前期分析模拟的情形(被称为“弹坑”,在上面PPT中也提到)。分析还显示,泡沫隔热材料(SOFI)如果穿透航天飞机外覆的坚硬隔热瓦会导致“重大”危险。可惜对任何想了解形势有多严峻的人来说,致命的真相被埋在最不起眼的一行。“弹坑”分析并不适用于“哥伦比亚号”的潜在受损情况,这个事实出现在该页倒数第二行:“飞行条件同试验数据库存在重大区别”。此外,“重大”这个没新意的词出现了5次。这个词通常不是用来传达警告,但在这个情形中我们知道有足够的理由值得警醒。在倒数第二行,“重大”这个词实际上意味着400%的危险可能性。或许那页PPT上应该只写一行字:“破坏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哥伦比亚号”事故调查委员会没有再进一步指出是PPT导致了航天飞机的坠毁,因为还存在其他问题,主要是组织方面的。但委员会在调查报告中用一页的篇幅阐述了塔夫特先生所解释的问题。PPT那种压缩式、形式化的文体风格掩盖了一条生死攸关的信息。

  有更好的办法吗?NASA有其他航天飞机遭受类似的撞击破坏的照片(程度远没有“哥伦比亚号”那么严重)。用高清照片展示真实破坏状况会非常有说服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没有规定说发言报告一定得写成这样,而在上述例子中,这个报告写得沉闷无聊,还产生误导带来危险后果,都要归咎于PPT并不那么顺理成章。是有些人没有把软件用对地方。但商界的傻瓜们就像驯顺的绵羊,能用的捷径都用于把自己的语言自动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PPT。模板窃走你个性化的表达机会,你这样做会牺牲了创造力而向软件投降,肯定会落入“隐形人陷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173.html

更多阅读

第36节:职场秘密语言(36)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好莱坞的启示  好莱坞好像出现一种新趋势,商界的人应当留心。就是出现一个新词:票房毒药的忏悔(flop penance)。是撰稿人亚当?斯特恩伯格(Adam Sternbergh)在《纽约时报》的文章里(200

第35节:职场秘密语言(35)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然而,他闪身躲开了记者抛来的吊高球,却很快被媒体的大标题击中,如“武器核查负责人指美国中情局负责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专家大卫?凯(David Kay)。——译者注对布什说,就大规

第34节:职场秘密语言(34)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莫纳先生:用真心去说话  军队中有个职位叫CNO。被任命为CNO的人在传达坏消息时可能要面对终极挑战。CNO的意思是“伤亡报告官”(Casualty Notification Officer),他的工作就是找到

第33节:职场秘密语言(33)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记住,杯子总有一半还没盛满。别怕洒出来。  上级看来:直言不讳是信任  把消息透露给下级是一回事,但如果要面对老板怎么办?我们把最新情况汇报整理好之后,不是都略微美化一下吗?有

第32节:职场秘密语言(32)

系列专题:《教你识破职场沟通陷阱:职场秘密语言》  突出成绩就能讨人喜欢吗?未必。  别再洒花瓣唱喜歌了  前面我们已谈过,商务沟通得到的结果与我们从电邮、即时讯息、闲谈中了解到的信息会有所不同。1950年,许多工人们认不清丑

声明:《第24节:职场秘密语言(24)》为网友请你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