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与第22条军规 相类似,金融国际化会给一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是如果该国的金融机构未达到一定水平,自由化可能会对经济发展带来害处。所以,一般建议是一国在进行金融自由化之前需要把其机构的管理和运作水平提高到相应的发展水平,尽管自由化本身也应该帮助该国获得这样的发展。 不过,根据IMF研究人员的观点,人们对未来的金融自由化抱有更为乐观的态度有如下原因: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和其他非债务资本流动占了外部融资的很大比例,这种情况比债务流动更加有意义而且风险较低;第二、至今政策和制度都有所改善,部分是因为第三章所提到的痛苦经历,这会推动更多的国家越过门槛直接分享资本流动能带来的益处;最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痛苦的教训使得每个人都会同意采取所谓的“结合手段”,即“渐进和有序的外部金融自由化,结合在宏观经济框架内所实施的补充性改革措施,并把国内金融体系看作是成功自由化战略的基本组成部分。” 金融全球化的风险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后来认识到“不少风险都是纯粹国内的……[而且]有些国家并不会遭受可能影响其邻国的危机的危害……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金融危机会从一个国家蔓延至另一个国家。” 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非常明显:
![第25节:金融自由化的喜与忧(1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23889124479.jpeg)
? 第一、各国之间的市场是相互相连的——从商品到金融工具; ? 第二、猜测一个国家可能存在未知弱点,会增加对其他国情相似的国家的担忧; ?第三、如果重要的政府在某一危机时刻未能采取与外界期望一致的方法,会导致人们怀疑它在其他场合下是否会有所作为; ? 第四、由一场危机所引起的风险意识会传递至其他市场; ? 最后,对于风险索要高价格或者是给信用较低的借款者实行信用定量配给等措施,会把之前简单的脆弱性转变成为现实的风险,这是因为承诺支付较高代价的借款人往往无意信守承诺。(这部分我在第三章将会详述)。 马里兰大学的古莱默?卡弗(Guillermo Calvo)认为这些“突然的停顿”能够解释过去二十年以来侵袭新兴经济体的多次危机的缘起。 究其根本,恐慌是最主要的原因,因为投资者知道他们不掌握他们财产所面临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风险资产的价值会受损而且国际资本流动被打断,还可能出现毁灭性结果。很多经济学家(尽管不是所有的)现在都同意预期的转换会产生多重性的自我调整的均衡——无论好的后果还是坏的结果都是预期的直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