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就像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联邦储备体系官员米什金(Frederic Mishkin)在其关于全球金融的书中指出的,金融中介——即主要是银行——在处理上面列出的困难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能力。他们与客户的关系为他们提供了了解客户信息以及监控和管理客户的有效途径。银行也提供所有人都期望获得的东西:保险箱、流动性财产以及进行支付的简单和灵活的手段。因此,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在发展中国家他们几乎就是金融体系的全部。即使在发达经济体中,尽管金融体系发展超越对从银行取得信贷的依赖,但是银行仍然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银行充当资金提供方和使用方的中介职责消除了金融体系的固有风险,其中部分风险转移到了别的地方。银行一向只拥有少量的股本——即使是当今资本最雄厚的银行也只有等于其风险财产总额10%的股本。银行业务的内在特征就是“到期日转换”。大量的银行资产是由从货币市场获得的短期贷款和被银行客户看作是现金等价物的流动性存款来提供资金支持的。但是银行资产的很大部分属于长期资产并且缺乏流动性——如果银行从事标准的贷款业务。除了面临不可避免的到期和流动性风险,银行也面临着市场、信用、货币和更广的经济和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包括了资产价格下跌的风险,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利率水平的上涨原因而造成的;信用风险则包含了借款人破产的风险;货币风险来源于负债和资产名义价值的错配;经济和政治风险则与全球风险、战争或者革命等事件相关。
![第17节:金融自由化的喜与忧(6)](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2394107778.jpeg)
尽管银行是金融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它们非常危险。这是因为中介功能使它们建立起摇摇晃晃的金融结构。这也是为什么银行往往都必须有非常威严的形象的原因。 这些建筑物说到:“看吧,我们的机构就像石头垒起的山峰或者用钢筋水泥搭建的城堡一样坚固。”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离实情太远。我们在第三章中不仅会讨论单个银行的破产问题,而且会讨论在过去三十年里整个银行业频繁发生的问题。 由于存款人发现他们无法了解银行资产状况的真相,当他们疑惑的时候,“挤提”或者希望“取现”的风险就会蔓延,这件戏剧性的事情于2007年发生在英国的专业按揭贷款银行——北岩银行身上。如果一些看起来明白内情的客户开始挤提现金,那么其它客户可能会纷纷效仿。由于银行的负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得到合理的调整,挤提会持续至银行的现金清空为止。银行会被迫打折处理其缺乏流动性的长期资产。恐慌很快蔓延至银行体系:一个银行的破产很可能会直接对其他银行产生威胁,原因是因为无法确知某一银行的真实价值的后果很可能再一次发生在另外一家银行身上。银行需要解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际上是由自己创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