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下一轮全球金融》
成熟而又充满活力的现代经济赖以依靠的是用承诺建造的金字塔,而不是五千年前由法老修建的石头金字塔。当然支持这些金字塔的信息可能被轻易地放错位置。人们最后可能发现他们所依赖的承诺还抵不上一张纸的价钱。因为金融承诺不仅仅依靠对于风险的计算——布什总统在任时前任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著名的“知道未知”——而且还依赖于更重要的不可预见性——“不知道未知”。 这些现象被杰出的分析员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称为“黑天鹅”——那些极不可能发生并且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而且在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更愿意相信这些事情是能够被预测的。 无论如何,美国家庭在2005年还是愿意持有价值39万亿美元的承诺;整个美国持有52万亿美元而整个人类则持有140万亿美元。 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美国人的所作所为大部分还都是正确的。即使在“次贷危机”当中,大多数美国人仍然信任大多数金融机构对他们做出的承诺。从历史上看,这样的信任程度实在是罕见,在当今世界上也是不多见,而这至少是部分构成金融危机如此频繁而又危险地爆发的原因。 信守承诺
![第15节:金融自由化的喜与忧(4)](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05023929310829.jpeg)
精确地理解金融承诺出错可能带来的危害固然非常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如何才能避免或至少减轻各种危害结果。承诺被背弃的原因是做出承诺的人不愿意信守承诺,也有可能是作出承诺的人没有能力兑现承诺。最后一点就是人们无法逃避的不确定性,即这些承诺是否能够被遵守以及是否值得遵守。糟糕的是,这些困难本身就是金融的固有内涵的一部分。就如拉古莱姆?拉杰(Raghuram Rajan)(IMF前首席经济学家)和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卢戈:?辛格莱斯(Luigi Zingales)说的:“机会、无知或者无赖行径——在术语上我们称为不确定性、反向选择或者道德风险——可能人为地破坏债务偿还过程。”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购买承诺的一方往往比出售承诺的一方的信息少得多;购买方也很清楚那些不准备兑现承诺的人往往将他们的承诺粉饰得很具有吸引力,这就是“反向选择”;他们知道即使是那些希望诚实的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试图违背自己的承诺,这被称为“道德风险”;应对反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办法是搜集更多的信息。但是这里面又存在很多缺陷:比如“搭便车”;如果所有的信息都在市场上进行公开,那么没有为搜集信息而投入的人就可以利用他人的努力而获益,这样就可能降低他人为获取信息而投入的积极性,从而导致市场可能面临变幻莫测的“理性无知”;如果无知者跟随他们认为掌握信息更多的人,这就产生了“羊群效应”;最后,在不确定性开始蔓延和变得无法避免的领域——例如,谁知道核恐怖爆发的概率或者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影响?——羊群很可能开始吹起“泡沫”并最终将其吹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