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寻找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之源



     9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综合司盛来运司长在回答记者问时,用三句话12个字评价了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稳中向好”。这显然只能从短期角度来理解。

  前三季度GDP增长是7.7%。如果我们把7.7%分解来看,盛来运的观点就有待商榷了。在7.7%中,消费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投资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净出口拉低GDP-0.1个百分点。可见,投资和消费结构失衡未见好转,从长期发展来看,可持续增长令人堪忧。

  10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问道:增长动力从哪里来?然后,他又自己回答说:“我的看法是,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

  调整就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的调结构。如果按照习近平的说法,调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那么投资和消费失衡就将使经济增长失去一个动力,从而影响经济持续增长。

  那么,改革这个动力怎么样呢?看看经济学家吴敬琏的研究结论。吴老先生说,21世纪初以来,改革似乎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面临选择。“两种可能的前途严峻地摆在前面:一条是沿着完善市场经济的改革道路前行,限制行政权力,走向法治的市场经济;另一条是沿着强化政府作用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前行,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穷途。这样,中国的经济就成为一场两种趋势谁跑得更快的竞赛。”

  改革的停滞使中国经济和社会矛盾几乎到了一个临界点,再不改革就死定了。经济增长的又一个动力——改革也碰到了问题。虽然十八大顺应民意重启了改革议程,但人们仍在等待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要制订的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即顶层设计。

  习近平说的经济增长的第三个动力——创新,在现如今的中国又如何呢?就经济增长而言,创新主要是微观领域的事情,政府也说,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但因创新需要持续投资,投资量大,周期长,风险也大,中国企业不堪忍受,只好依靠引进技术来发展,实质上是把创新的任务交给了发达国家去完成。这样的发展方式,虽然把GDP搞上去了,但企业却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创新乏力”是对当下中国企业整体状况的精准概括。

  可见,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都出了问题。经济增长的四个轮子——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技术创新,不仅无法像过去30年那样拉动中国经济超速前进,而且已经不得不在换挡中颠簸缓行。政府曾多次用“需求管理”的短期调控办法,如4万亿刺激方案,遏制下行的经济增速,但事与愿违,最后不得不满足于经济增速“七上八下”的新常态。但从长期增长的三大动力来看,这个新常态依然难以稳住,因为这个新常态还是用短期的调控方法——投资拉动的,并非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其实,短期调控方法——消费、投资、净出口这三驾拉动经济的马车,在当下的中国基本已经全部失灵。如果再不分具体情况地反复使用,经济中的长期问题就会越积越多,越来越恶化。如果不想让中国经济崩盘,下一步要做的关键工作无疑是调整、改革、创新,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之源,这也是中国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不二法门。

  本期封面故事《寻找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之源》,就是有关这方面的深度报道。如果您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之源有兴趣,本期封面故事会给您一个全新的角度和深刻的思考。

 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寻找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之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25890.html

更多阅读

解读“中国第一百货”转型之路 德国能源转型之路

解读“中国第一百货”转型之路2014-06-25更多请|+山西商业地产聊吧2014年赚钱越来越难了,这是诸多行业的老板共同的感慨。面临转型变革的时代,中国经济降速发展,曾经在高速路上的驾驶员们,面对突然转向城市主干道行驶,极为不适应。短期

中国四大家鱼之首 中国四大名鱼

中国四大家鱼之首,养殖地位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最大个体超过40公斤,善游,草食为主,上钩后挣扎猛烈但持久力不行的——草鱼(又名鲩鱼)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2009-12-18 15:58:21 上传下载附件 (49.18 KB)草鱼(Ctenopharyngodo

张新刚简述中国文化之源十三经之《总述》 我是张新刚吧

张新刚简述中国文化之源十三经之《总述》在今日之社会转型期中国,谁来代表“理智”和“客观”?在无数泥沙俱下的思潮中,谁有一面智慧之镜,让国人从镜中寻回迷失的自己?在迷失了方向的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民众,谁来向我们提供一种理性的声音,

声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寻找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之源》为网友像中枪一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